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17501900000020

第20章 强化“大家”意识

中国人向来重国而轻家。儒家向世人划出的人生轨迹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近代以来,情形虽有改变,但改变不大。前几年有一句有悖自然与社会法则的口诀,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近年还有一句歌词,说“有国才有家”。这句话立意很高,出发点也很好,但似乎也有可以琢磨的地方。

中国人历来强调爱国主义。这没有错,也不独特,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也都不错。几十亿人中绝大多数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问题在于,强调爱国主义的同时降低甚至否定“爱家主义”的意识和作法,是不可取的。我以为,或者说我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接受了这种观点:先有家而后有国,无国的时候也有家。只有家庭这种社会的细胞健全,国家才能立得住,才能繁荣富强。从意识和行为上贬低家的地位和作用,有可能弱化爱国主义。

现在有些人不关心国家事务,做出了许多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损坏电话亭,出卖军事经济情报等等,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并不全是因为没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而有可能是觉得国家太抽象,离自己太远,只要营造好自己的小窝即可。对于这样的人,你对他们讲抽象的道理,讲文天祥、孙中山等人具体的故事,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这是让人很无奈的事情。

对于那些对爱国主义教育无效或不太有效的人来说,窃以为还是先进行“爱家主义”的教育为好。这个“家”,包括自己的小家,也包括社区这个中家,还包括全国这个大家。让人们把国当成家,我看一切事情也许会好办得多,破坏性的事件就会减少,建设性有益性的事件就会增多,我们的国家就会在民主、文明、富强的现代化之路上迈进得更为迅捷。

让人们把家与国的位置摆正,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把国当成家来呵护,来对待,来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的觉悟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是务实之举,聪慧之举。西方人在此方面做得可能要比我们好一些。如果我们校正了思维和行为轨迹,我们会比西方人做得更好。首要的,是应当摆正家的地位,在宣传爱国主义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宣传爱家主义,特别是“大家”主义。

199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