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17501900000018

第18章 说老子关于官员的几个标准

春秋时期的学术大腕老子有一部小而大的书——《道德经》。说它小,因为只有区区五六字。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只不过一篇短论;说它大,“微言大义”,其中包容了老子丰富的、对后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社会思想、政治思想。

众所周知,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这一宗旨,涵盖老子论述的各个方面。

对于治理国家以至以下的官员们,老子也有其独特的标准。他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当代学者徐子宏先生对这几句话做了准确的翻译:“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而已;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爱戴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称誉他;更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害怕他;最下等的统治者,人们辱骂他。”老子把官员分成了五等,五个标准,五种层次。老子的话有没有道理呢?这不好简单回答,不过我以为颇有道理。最有水平的官员,不需要事必躬亲,只需运筹于帷幄之中,就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比如毛泽东与蒋介石较量,毛泽东只待在延安、西柏坡指挥,不过多干预战术的实施,更不亲临前线,就常打胜仗。大多数指战员只知有毛主席,但从未见过他的面。蒋介石则不同,他以南京为中心,上窜下跳,飞来飞去,跑前跑后,战略问题他定夺,战术问题他也插手,只差提杆枪亲自上战场了,可他常常打败仗。大多数蒋军官兵不但知晓“总裁”、“委座”,而且从钞票上画像上、会议上常见他的“尊容”。用老子的标准衡量,毛泽东属最高层次的领袖人物,而蒋介石呢,则属于“更次一等”和“最下等”的统帅了。甭说他的对立面藐视鄙视他,就连他的“学生”、部下们除了害怕他,私下里也辱骂他。

作为官员,谁不希望得到部下乃至世人的知之、亲之、誉之,但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老子的主张是诚信,是取信于民。我想,这种观点与现代领导科学的某些原则也是相符合的吧。当然,作为一名称职乃至优秀的领导者,还必须具备其他的素质,比如高尚的道德、坚定的信仰、坚韧的精神、一卓越的才能、应变的能力、果决的判断与决策等等。这里就不去多讨论了,因为这已离老子的话题太远。

老子所列的“畏之”与“侮之”的情形,我以为应当引起当今一些领导人的注意。且不说“侮之”吧,“畏之”也不是什么好事。部下、公众畏惧你,就不敢指出你工作中的失误,不愿为你献计献策,还可能表面上应付你,实际上不合作。如果这样,领导人就将自己降成了监工,就是自轻自贱自侮自毁。

老子故去多年,我以为他可以称得上人杰。老子的《道德经》呢?糟粕与精华混杂。不过我们不要做绝对化判断,也不要怕麻烦,还是读读他的书,接受一些他的正确思想,使我们的大脑更发达一些、道德更完美一些、才能更卓越一些、成果更丰富一些。如此,我们这些后来者才算对得起包括老子在内的前贤先哲。

199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