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16

第16章 扔掉这个“世界之最”

不久前,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报端陈言:中国年轻人是世界上最懒的年轻人。有人总是想不干活就拿钱,或者少干活多拿钱。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前景不堪设想。

作为一个眷恋故土,期望中华富强的英籍华人,韩女士说这番话,是充满着焦虑也是鼓足了勇气的。说她鼓足了勇气,是因为她讲的“世界上最懒的年轻人”,不是几个几十个,也不是成百上千,而是好几个亿。在几亿中国青年背上猛击一掌,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风险可谓大矣。前两年台湾作家柏杨老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曾招来多少非议!其书被查禁,其人被视为“异己分子”。有人厉声喝问:“中国人丑陋吗?”有人愤然发难:“柏杨用心何在?”柏杨乃一中国人,所言“丑陋”也包括自己在内,下场尚如此之惨,而韩女士毕竟是大不列颠公民,又处身局外,竟敢公然指责我数亿“龙的传人”为“世界最懒的年轻人”,试想,她会招来什么?

毕竟,时代发展了,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韩老太一言既出,虽难免遭致一些责难、非议,但似乎强似柏老头。国内的共识者和支持者,比比皆是,反思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当代中国年轻人中的一员,我以为,韩素音之言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中国的这个世界之最,表现甚多。其一,想不干活就拿钱,或少干活多拿钱。只图索取,不思奉献。其二,面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反差,面对贫穷落后的现实,只发牢骚,诅咒祖宗却偏偏不讲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当前责任。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所披露的懒,成了西北黄土地上年轻人的“特色”。据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一文披露,懒,更是最贫困地区最大的特色。有一位三等残废军人,复员回乡后,不但没有带领乡亲走脱贫致富之路,反而躺倒不干,靠吃生麦粒、喝井水维持了两年性命,在人们谓其生命力顽强的赞叹声中,陈尸于窑洞的土炕上。为了便于上下,他两年多一直躺在炕沿上,“科学”得让人惊叹。这虽是一个极端的例证,但有此种或轻或重的心态者,难道在中国还少吗?出工不出力者有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为求蝇头小利丧尽天良不顾国格人格者有之,面对国家民族困境回避消沉醉心于烈酒麻将者有之,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者有之……不但有之,而且大有蔓延、泛滥之势。而且,我们的懒还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我们就不能也不会否认这一严峻的事实。仅举这些,也就足以使我们耳热心跳,汗颜不已,脊背发凉了,难道我们的脸皮真会厚过城墙吗?正义之感彻底泯灭了?

中国的年轻人,是清醒的时候了!韩女士忧心如焚,大声疾呼:“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前途不堪设想。”危言耸听吗?危言应当耸听!一个中华血统的英国人尚且如此忧心如焚,大声疾呼,具有如此沉重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全身流着中华血液,生于斯,长于斯,肩负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的数亿中华青年,还能无视自身的种种病象吗?难道还能安之若素,处之泰然吗?我们还能坐得住吗?

让我们向韩女士郑重地道一声谢谢,感谢她对中国的真诚和对中国青年的直率。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我们的一切懒惰习气,扔掉这个极不光彩的世界之最。

(载1989年3月23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