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13

第13章 呼唤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类心理的一大需求。一个人没有安全感,他就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其聪明才智也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社会没有安全感,它就不能有序运转和发展,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就会受到干扰,社会的发展进步就要受到影响。安全问题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政治家在议论,平民百姓也在议论。

我国社会的现状如何,安全感普遍吗?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旧的平衡已经打破,新的平衡尚未确立,社会现象纷繁复杂。被窃、被骗、被拐卖、被绑架、被致死致伤等事件每每见诸报端。于是,“安全感”这一心理学课堂上的冷僻术语成了寻常百姓的热门话题。一位朋友讲,现在缺乏安全感,买东西怕被坑了;晚上走路怕被抢了、捅了;存点钱怕贬值了;搞个体经营怕被敲竹杠;上班怕家里门被撬了;养个孩子,还怕被偷跑了。人们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般生活。这就是说,在我们社会中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国民不该承受的心理困扰和精神重负现在要承受了。念及此,使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增强安全感,整顿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的心理宁静,已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作为社会和国家主人的公民提出这样的要求,更不是“期望超前”。

国民安全感的失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小而至于怀恋改革之前,大而至于进行制度比较,重提“社”“资”优劣问题,这两方面都容易导致社会发生动荡,从而使改革失去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非常令人忧心的。

在治理社会环境方面,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成绩不可埋没。但确实存在心慈手软、优柔寡断、惩治不严、打击不力的问题。我们的“专政”,没有起到或者说没有很好地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铤而走险者仍然“层出不穷”。不客气地讲,公检法司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正在下降。对此问题,不知有关方面作何感想。我不信,他们对此没有耳闻和感受。

全民呼唤安全感,何日人们才不担心被坑被蒙被骗被拐被窃被抢被撬被绑票?改革的“阵痛”要持续多久?人们在寻求答案,答案何在?

(载1989年3月3日《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