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12

第12章 赌咒发誓,宁可信乎

治理经济环境,是十三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这一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但是,某些现象,足以使人忧虑。

查处官倒,一种途径,是通过纪检、监察部门按程序去层层检查。还有一种途径,就是根据群众的举报有重点地去查。因此,对于群众的传言,不应一律视为“谣言”,而应引起注意,予以查证。这样数管齐下,多路并进,方能将官倒之种种劣迹查清。但现在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有些上级部门不是责成纪检、监察、公检法司等单位去查证,而动辄由一两位领导去询问当事人。尔后,这些领导人便在各种场合向群众庄重声明,谓他已问过某某,此人以党性向他保证,绝无群众反映之问题。于是,这些领导还要严肃地批评两句,不该讲某某有问题或某某单位有问题。这教我脑子顿时如一瓶糨糊,弄不清究竟。于是发问,赌咒发誓,宁可信乎?!对于群众反映的某些人的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到底应由有关部门按照其工作程序予以查证呢,还是只由几个领导人去问一问,听当事人拍拍胸脯拉倒?毋庸置疑,应该是前者。试想,那些“官倒爷”,那些借改革之机大发不义之财,借搞活之名,行肥己之实的败类,一两句发问,怎么就能使其和盘托出真情呢!这些人,即便上了法庭,如果没有铁证,他们也会矢口否认,百般狡赖。他们还有什么党性可言!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被领导询问过的某些人确实没问题,他们确实还有党性、甚至党性很强,而群众的传言是不确切的,或者是完全失实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不通过正常渠道去查证,而搞上下级间的相互信赖,进而斥责群众的做法是正确的。一个人没问题,不等于个个没问题;群众的传言有些是以讹传讹的,不等于句句都是捏造;领导问了一个没问题的,不等于所问每个都“洁白无瑕”。因此,我们不能斥责群众,而应当依靠群众。对所反映的问题,不要由某个或某几个人去拍板定音,而应当切切实实地去查证落实。

摒除赌咒发誓之风,严格依法办事,这是消除封建残余,克服长官意志、哥们义气,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工作,不只是抓几个官倒的事,它关乎制度建设,应当努力做好。

(载《共产党人》198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