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新寂寞英雄
16251700000001

第1章 中华觉醒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广州。两广总督督署门口,几名卫兵正懒洋洋地打着哈欠,四处张望。忽然,海螺声响,接着,枪声大作,百余革命党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向督署发动了进攻。黄花岗起义爆发了!

革命党人迅速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

几天后,起义失败,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

9个月后,在南京市近郊的一所民宅里,一位年轻的少妇怀抱出生不久的婴儿,面对一个年轻男子的遗像长跪不起,痛哭失声:“林哥,咱们的儿子出生了,他长得真像你。按你的心愿,我让他跟我姓华。你放心去吧,我一定把他抚养成人,让他继承你的遗志!”

……

1937年8月9日某时,上海市虹桥机场一片忙碌景象,一架战机刚刚降落。忽然,一辆日军军车疾速驶来。中方机场卫兵当即发出警告。但日军军车驾驶员置之不理,军车横冲直撞,眼看就要冲入机场。机场卫兵当即开枪射击,驾车日军随即毙命。事后查明,驾车日军士兵是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此事史称虹桥机场事件。

四天后的8月13日,盘踞在虹口、杨浦的日军突然向宝山路中国军队阵地开枪射击,并沿北四川路和军工路一线发起进攻,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件爆发了。穷凶极恶的日军调集16艘军舰前往上海,并在闸北向中方开火。自此,淞沪会战全面开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中国军队勇敢地采取进攻态势,围攻日军的重要据点,瓦解了日军在24小时内攻占上海的企图。遭到痛击的日军凶猛反扑,23日拂晓,日军在吴淞口外的长江沿岸登陆,中国驻军不怕牺牲,以低劣装备和血肉之躯顽强抵抗,虽伤亡惨重,但仍死战不退。阵地经反复争夺,几易其手。

上海,被称为南京门户,上海存亡直接关系到南京安危,而上海外滩则是上海市的第一道防线。奉命出任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的是张治忠将军。张治中(1890~1969),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湖市居巢区(原巢县)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他坐镇上海市南翔镇,亲自指挥国民政府87师、88师等5个师,主动出击日寇,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一天,上海市南翔镇,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司令部。张治忠将军两眼通红,身披军衣,面对着挂在墙上的上海地区敌我态势图沉默不语。他知道,尽管参战的5个师是当时国内装备较为先进的部队,但与日军相比,仍然有着较大差距。而且,经过连日激战,特别是坚守外滩一线的孙元良师长所部88师国军将士已经疲备不堪,这里由于地势低洼,土地湿度大,战壕挖到一米左右就渗出水来,很难构筑成坚固的防御工事。在配备了飞机、大炮、坦克的日军面前,他们只能凭着常规武器和血肉之躯与敌人硬拼,国军88师将士损失惨重,长此以往等待88师的将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全军覆灭”。

突然,一声“报告”打断了张治忠将军的沉思。

“进来!”一位年轻的参谋应声大步跑进来立正敬礼:“报告!为援助淞沪战场,共赴国难,西北军杨虎城将军派来的十七路军淞沪增援团已经抵达上海,请指示!”

张治忠将军闻听立刻一喜:“有多少人,装备怎样?”参谋答道:“杨虎城将军从十七路军共抽调了包括警卫团在内的1800人,每人配备一挺机枪,一柄大刀,6枚手榴弹”。

“太好了!都说“况复秦兵耐苦战”虎尘(杨虎城的号)真知我心呀。外滩战事紧,就把他们编入孙元良的88师吧,守外滩!”张治忠将军下了决心。

战壕里,国军88师师长孙元良笑着询问一位高个子的西北军士兵:“日本人来了,怕不怕?”士兵答:“怕什么?不怕。论起来,咱中国可是他们的祖宗!”将军笑道:“好样的!你叫什么名字?”旁边一位士兵抢着答道:“他叫华醒民”。

“华醒民?是中华民众觉醒的意思吗?”华醒民打了个立正答道:“报告,是这个意思!”孙元良将军笑道:“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