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旗下的誓言
15995100000024

第24章 忙碌的童子团

共青团下达破除迷信的任务,少年先锋队童子团又忙开了。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农村要想破除迷信还真不容易,塔尔岗地区大大小小的禺庙随处可见。共产党不信神不信鬼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他们提出要砸碎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过去地主老财为了敛财,禺庙是他们修建的,和尚是他们请来的,大有此山是我开,此庙是我修,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意思。他们长期在庙里搞封建迷信,装神弄鬼,以蒙骗老百姓的钱财。

承先带领少年先锋队童子团来到村里各个庙里,挥舞红缨枪将泥菩萨捣碎。地主气得直跺脚,但不敢吭声,敛财的工具和地盘再也没有了,看来好日子是到头了,地主不甘心的仰天长叹。

一些迷信思想严重的群众也指责他们,“你们这群孩子胆大包天,连菩萨都敢得罪?就不怕遭天谴?”

承先翻着白眼回应:“有没有听说这句话呀,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拜了一辈子佛,你们富起来了吗?穷人还是穷啊!”童子团员人虽小,却口齿伶俐。

共青团布置任务,到家里开展反对童养媳制度,宣传男女平等。

那时侯童养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里太穷实在养不起,多一张嘴吃饭就多一个饿死鬼。有女儿的穷人家把孩子送去做童养媳,有儿子的穷人家也娶不起儿媳妇,便以这种方式从小就领进家来,养大了再成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送到富裕人家当童养媳,虽然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都知道童养媳的悲惨处境,被逼无奈的穷苦人为了让女儿活下来没有别的选择。

小承先特别热衷这项活动,他三个姐姐都是童养媳,他带领小团员挨家挨户宣传,反对童养媳制度。想到当童养媳的三个姐姐,几年过去了连面都见不上一次,小承先那颗柔软的心又痛起来,他恨不得姐姐们能摆脱束搏回到家中团圆。

“怕什么?有政府给我们作主,打下的粮食不再交给地主,还愁养不活一家人吗?不要再把自家的闺女送去当童养媳,她们受了苦都没地方说理呀!”承先含着眼泪做动员,这个群众能接受,可是送出去的女儿已经要回不来,还没有送的女孩子或准备要送的人家在童子团的动员下打消了念头。

反对缠足风波又起,让小团员难以应付。

上面也不考虑让一群十一、二岁的童子团员纠正缠足是什么样子,只管派任务。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老中青少所有的妇女儿童。没有想到,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少年先锋队童子团竟然败在她们手里,输得差点连裤子都被扒掉,他们彻底没折了。

对共青团布置的新任务承先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往再艰巨的任务不是也完成了吗?何况这是开展新思想、新运动。随着革命老区人们的觉悟不断提高,他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

家家都有女人,几乎个个缠足,象承先他母亲这样大脚赤足嫁过来的女人实在不多,她是因为家里穷,缠脚就干不了重活才没有缠。

童子团员上门宣传,当妇女们听了反对缠足的倡导,听说还是运动,老妇人最先闹起来,“都给我滚远点!连这也管?还让不让人活啦?”

一些思想开通的人家带头响应把几岁女娃娃的裹脚解开,彻底解放了女娃娃的身心。青年妇女也欣然接受,她们早就看见了女干部甩开臂膀和男同志并肩走路的大脚,心中很是羡慕,正好借这东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裹脚布解开扔掉再说。

中老年妇女这一关不好过,农村妇女们自古就有缠脚的习俗,认为三寸金莲才是妇人之美。

在外面做不通中老年妇女的工作,小承先跑回家想让奶奶带个头把裹脚布取掉,这样他才有理由说服别的奶奶婶婶们。“奶奶,你带个头好不好?”他恳求的眼光看着奶奶,期盼得到她的支持。

“有么新鲜事?还用得我这个半截子入土的人带头啊?”奶奶有些纳闷,这孙子又不知在玩什么花样。

小承先套着话一步一步说下去,“奶奶,你看,我是团长嘛,我的事就是你们的事吧?对不对啊?”

“当然对呀!家里什么时侯没有支持你呀?你说说看!”老君入瓮了。

小承先这才放心,一本正经的给奶奶宣传起来,“人们都说,老太太的裹脚又臭又长。”他冲口说出在半道上捡的话,让奶奶一楞。

“怎么说话呢?你想犯浑哪?”蹲在一边洗衣的母亲轻声责备他。

“妇女解放,先从脚上做起!”在自己家里,承先似乎少了些耐心,说话象刚炒过的豆子,干巴脆响。他摇着奶奶的肩膀央求,“奶奶,你带头把缠脚布取掉吧!”

奶奶总算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她拉下脸瘪着嘴表示强烈不满,“谁让你来的?把缠脚布取掉?嘿,取掉以后未必我的小脚就能变成大脚?你还让不让我走路了?啊?!”

一向待人友善十分讲理的奶奶变得蛮横起来,这让小承先万万想不到,他抱着奶奶的小脚摇晃,“奶奶,你走不了路的话,以后我背你走!”

“越说越不象话!快给奶奶赔不是!”这次母亲坚决地站在婆婆一边,孩子真不懂事,婆婆的脚缠了几十年,哪是他心血来潮说丢就能把缠脚布丢掉的。

“把裤子脱掉!不把你的小屁股打肿,你还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奶奶发狠了,不等她站起来,承先一溜烟跑掉。工作真难做啊!不仅是他,这个宣传遭到村里中老年妇女的一致反对,小家伙们楞头楞脑不分对象的总动员让村里人伤透脑筋。

少年先锋队童子团员也伤透脑筋,个个被家中的奶奶骂得狗血淋头,实在是坚持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

贫穷落后的山区因为没有文化,也是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之一。

要在这块红色的土壤里树立新风尚,少年先锋队童子团的团员们上门给家长宣传,不打骂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个运动得到山里孩子们的一致拥护,过去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大人就拿孩子出气,把孩子打得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精神极为压抑,一个个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朝气。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经过上门宣传后,大人们也有所收敛,不再对孩子那么狠了。

开展识字运动,这一项很受老百姓欢迎,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很多人都意识到被地主蒙骗很吃亏,就是没钱让孩子上学。

这种机会孩子们都很珍惜,他们坐在平坝子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学习中找到新的乐趣。承先虽有幸在父亲的熏陶下了解革命道理,可是他对学习不感兴趣,别人识字他就打嗑睡,过去不管父亲给他说过多少遍学习的重要性,可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父亲很少回家,也没人逼迫承先学习了。

“哥,你啥都好,就这点不好,我是向你学习呢?还是不向你学习?”连小捣蛋都知道将他的军了,可是承先依然我行我素,谁拿他都没办法。

“别劝我,我不是那块料!”他话一出口就堵住别人的嘴。

塔区的少年先锋队童子团改为共产国际儿童团。

承先被苏维埃乡政府共青团组织吸收为共青团员,这是他最开心的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经是团员了,儿童团的担子该卸掉吧?他问共青团委副书记,“副书记,我已是共青团员了,是不是要脱离了儿童团呢?小根子不错,让他当儿童团长吧!”

副书记莞尔一笑,“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是也在担责共青团工作吗?你是共青团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还得肩负使命留在儿童团。你是儿童团长,小根子配合你的工作是副团长,你们要领导孩子们为家乡的革命事业多出力,担子不轻呢!好好干吧!”

“噢,副书记,我一定听你的话,带领大家为家乡多出力!”炎林向团副书记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