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旗下的誓言
15995100000020

第20章 不速之客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农民运动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塔耳岗也成立了共青团组织。

一九二七年,年仅十八岁的李先念同志在塔耳岗地区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他很小的时候家乡就在塔耳岗,几岁时跟父亲去了黄安,也离塔耳岗不远,他的兄长仍留在塔耳岗与仁仟大姑家住一排房子。

李先念来这里是熟门熟路,他建立了共青团塔耳支部并担任书记。自从共青团塔耳支部建立后给当地青年作出了榜样,共青团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们由秘密转为公开,从地下转到地上,配合共产党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组织青年参加塔区的各个红色武装,也是塔耳岗地区主要革命力量的一部分。

农民运动不只是大人们和青年人的事,也是娃娃们的事,苏维埃政权还要努力培养红色接班人。

最初,小承先是通过父亲仁仟给他讲一些农民起来造反的亲身经历受到启发,一个十岁的孩子对革命的认识还停留在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随着革命形势的需要,许多革命家先后来到塔耳岗地区,在这块红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小承先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一步步成长。

这天下午,小承先第一次见到共产党人,他们来到仁仟家住的破庙里开会,一共来了五个人。

他们都是共产党,有思想有文化,上级把他们派到老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工作。很快组织起一些苦大仇深,有胆识的农民兄弟起来造反,象仁仟这样的人就是他们的发展对象。

小承先蹲在一旁疑惑的看着他们,开会这个词很新鲜,这些人看起来很特别,从他们坚定的目光中似乎看到一种力量,是什么力量他也说不上,一看就是靠得住的人。父亲很尊重他们,要儿子称他们“先生”,先生和蔼可亲,一个瘦瘦高高的先生摸着小承先的头问他有几岁,平时都做些什么。

“先生,我年底就满十岁,在地主家放牛,原来住在地主家,现在能回家住了,我就帮家里做些事情。”承先十分认真的回答他。

“好孩子,你有没有去读书?象你这个年龄正是学文化的时候啊!”先生低头向承先寻问。

“嗨,这年头,大人小孩都忙于养家糊口,那里来的钱读书识字啊!”仁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先生转头询问小承先的母亲,“嫂子,家里的情况怎么样?有粮食吃吗?”

看着四壁空空的破庙,看着婆婆累弯的腰,承先的母亲拉着三岁的小儿子眼里含满泪水,“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儿子生下来就病了,因为没钱医治,眼看着孩子撒手归天,三个女儿也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穷人没法活呀,日子越过越艰难了。”

小承先眼圈红红的,仁仟也低下头叹口气。

“老人家,您的儿子要在外面闹革命,经常顾不了家,您不会有意见吧?”先生很和气的向奶奶问话,把每个人都问了一遍。

“相信我儿子要做的事准没错!再说我也不能干涉他呀。”承先的奶奶知道儿子的眼力劲儿,他看准的事一定没错。

先生拍了拍仁仟的肩膀,关切地要他先把家里的事安顿好,说以后对敌斗争开展起来就很难抽出时间照顾家庭了。仁仟和他们谈了许久,很多话小承先听不懂,看样子先生是好人,很少看到父亲和别人谈得那么投机,几个先生不停的说话,父亲也一个劲的点头。

承先站起来怯生生的凑到他们跟前,“先生,你们还走吗?”

一个眼睛很有神的大个子先生坐在破庙的台子上大声说:“我们来了就不走啦,要在这一带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孩子,你不用叫我们先生,以后就叫叔叔吧,我和你父亲可以称为同志。”

看看几个先生都没有父亲的岁数大,小承先改口了,“叔叔,什么叫同志?”

“呃,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共同目标的人。”叔叔讲得很好,可是他听不懂,到是父亲在一边频频点头。

“叔叔,什么是共同目标......”小承先还想问下去,却被父亲喝住,便把后面的话咽回去。

“你这孩子还有完没有?一问就停不下来!”父亲很严厉,承先低下头去。

“我们信仰马列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要彻底粉碎旧世界,推翻剥削统治阶级,让天下受苦人翻身得解放,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大个子叔叔耐心的告诉他。

“哦,哦......”承先朝父亲看了一眼,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先生讲得太深奥,他还听不懂。

“没关系,孩子,以后你就明白了。”大个子叔叔冲他笑笑。

承先的母亲煮了红薯给他们吃,饭后大个子叔叔递给小承先一个铜板说是付饭钱,小承先不收,但他非要给,说是穷人过得太苦了,不能白吃。他还写了一张“放粮条”递给承先,上面写着:凭此条领取一百伍拾斤谷子。“明天跟我们到丁地主家去领粮!”

小承先和全家人惊讶的瞪大眼睛,真不敢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眼镜先生在一旁笑了,“孩子,现在是穷人的天下!我们就是来给你们撑腰的,要跟地主作斗争!别怕,你们明天大胆的带上箩筐背兜跟我们走!”

“先生!村里还有好多穷人,他们也去吗?”承先想起小根子和那么多穷亲戚。

“全都去!我们已派人分头发动群众,因为要住在这里,你家是最后才通知。”这天晚上,先生们就在破庙的一角住下,小承先看着他们和衣而睡,还睡得那么香甜。

第二天清晨,小承先在先生的带领下和母亲来到丁地主家,一百伍十斤谷子有不少呢,他和母亲一人挑了一副箩筐。他看见乡亲们都来了。先生们没有客气,一个个腰里别着手枪大声命令丁地主打开粮仓,眼镜先生站在高处指挥农民凭条领粮。

小承先不知道他们是何时发动的这场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运动,他不懂也不明白,地主怎么一改往日的威风不敢吱声。

“小根子,你看丁地主怎么焉儿了?”村里的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感觉天要变了。

“哈哈,地主也有这一天呀,看他过去神气的样子,现在可真解气!”孩子们开心极了。

丁地主看到自己的长工们也站在领粮的队伍中,手里紧捏着一张纸条,兴奋的脸上发出光彩,丁地主瞠目结舌。他想叫手下那帮吃干饭的狗腿子上来镇压,可是却不见一个人影,他不知这些吃干饭的人都被关在后面的磨坊里,他只能站在远处眼睁睁看着农民一个接一个把粮食背走,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丁地主拄着拐杖心痛地看着粮仓越来越空,嘴里只敢小声嘀咕,“反了!乱党!乱党!”

小承先和母亲挑着沉甸甸的粮食担子不禁喜上眉稍,全家第一次吃上一餐饱饭。晚上睡觉时,承先又想起共产党人开仓分粮的情景,想起那个把大手一挥很有魄力的眼镜先生,他开心的笑了,他憧憬着天天都能吃上饱饭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