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884

第884章 返璞归真终身不辱

昭明曾经对我说过:“得人才者得天下。”各国诸侯都在拼命招纳人才。襄王尚武,所以他招纳的都是安邦定国,帮助他成就霸业的雄才武将。昭明也纳贤,京城之中的学者文士济济满朝。

齐国向来为北方大国,这里的国君大人能够这样崇尚百家之谈,也是难能可贵了。

我不由得动了点心思,想要去“稷下之宫”去看看。

住下了两日,稍作休息,我换了一身干净衣裳,脸上的泥浆洗掉,想干干净净出去。想了想,毕竟脸太嫩些,又弄了一把泥浆、木炭痕往脸上遮掩一下,这才悠悠晃晃,冲着临淄城的南门方向走过去。

一眼望过去,那高高耸立的几根圆柱子就令人肃然起敬。柱子上面雕刻着字,有“致天下奇士”,“总百家之说”等语。

横额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大道既兴”。

这里就是“稷下之宫”了。

往宫苑里面遥遥望去,是一条条康庄大衢,旁边建有高门大屋,宛如长龙,次第而列。里面居住的都是学问渊深的各方学者,令人艳羡。

今天的祭酒先生(类似于我们庠序的学谕大人)是一位高妙的世外之人,名唤俨如先生。讲堂上面挂着他的讲题——“贵贱高下之论”。俨如先生就在上面讲了一通高下的大道理。

我听了一阵,觉得这个人颇有玄妙之论。也跟着点了几次头。

正在这时,台下听众眼尖喊道:“齐国国君大人来了!”

这位国君大人我是听说过的,应该是齐闵王。当年他本是齐国的五公子,被其他公子暗害,颠沛流离,后来在齐国政变中侥幸上位,崔恺是他的太傅恩师,如今为他的太宰大人。

齐闵王前些日子到天子那里求婚,昭明后来把昭雯王姬嫁给他。我上次跟着昭明到齐国来巡查的时候回避了他,没有见到。这次特地看了看,年纪有四旬往五旬里去的样子。不过看其形貌也还英气饱满。

我心里暗暗想:昭雯王姬嫁给他,也不算命薄吧。

看起来这个“稷下之宫”是齐国国君大人常来的地方。齐闵王到了这里,那些学士贤人毫不在意,继续辩难。

齐闵王就坐在一边,他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俨如先生,今日论贵贱高下,寡人有一个问题:是君主尊贵呢?还是贤士尊贵?”

俨如先生微微一笑,不加思考说道:

“自然是贤士尊贵,贵于君主。”

齐闵王有点意外,面露不悦,说道:“君主营建稷下之宫,封列位为大夫,使衣食无忧而讲学,非君主而没有先生今日。先生为什么要说,君主贱于贤士?”

齐闵王身边追随的文武大臣,个个脸上不忿,都要俨如先生说个明白。

俨如先生说道:

“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贵贱高下,原本就不是恒定不变的。当今天下,凡是国君大人,必称呼自己为‘孤寡不谷’,孤寡、不谷,人之中最为卑贱下位之人,而国君大人用来自称。这不是说明国君认为贤士尊贵,而国君为卑贱吗?”

俨如先生说完,下面的学士都大声称赞说:“有理。”

俨如先生又说道:

“当年夏宇国宇襄王仰慕贤士柳夷吾,黄金台拜为将军,下诏封赏黄金五千镒。五千镒,贤士柳夷吾之价也;襄王攻打幽独国,幽独国国君逃奔东海,宇襄王下诏令有献幽独国国君人头者,赏黄金一千镒。五千镒对一千镒,国君与贤士孰贵?”

下面学士哗然大笑,称赞说:“贤士尊贵!”

齐闵王说道:

“君子不可侮辱,寡人知道不足了。愿意为先生弟子。寡人愿意给先生俸禄,具备车马,赐予先生妻儿华服,先生可否愿意做寡人的朝廷大夫?”

俨如先生施礼说道:

“鄙人生于乡野,缓行慢步,可以当车;无过无伐,足以自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如果鄙人受国君大人供奉,虽然尊贵显达,可是形神就难以完全属于自己。所以臣不敢从命。返朴归真,则终身不辱。”

俨如先生说完,台下唏嘘赞叹。这位先生果然是个高人,清白之士,令人敬慕。

俨如先生之后,又有人登台讲“义利”之学。也是一位渊博之士,摇头晃脑,侃侃而谈:“天下何为义乎?天下何为利乎?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乎?”

我听了一会儿,觉得他的言谈旁征博引,曲尽事理,颇有见解。我也听得累了,也接近晌午,就就近找个地方,买点吃的填饱肚子,依旧到“稷门之宫”去坐着听讲。

又换了一个人讲“王道和霸业”。这个题目我听昭明和襄王争辩多时了,他的讲述就浅显些。

又换了一个人,开始讲“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慢慢地,转到礼法这里来了。开始大谈特谈“礼崩乐坏”这样的事实来了。

他这么一开题,吸引了很多听众的眼光。毕竟,别的题目还远些,而“礼崩乐坏”的现实正是学士们关注的话题,切中当今利弊。有几个下面听讲的学士都对“礼法崩溃”的现实不满,对先代“礼乐之治”充满向往。

“那个时代,民风淳朴,百姓揖让。刑措四十年不用啊!那是什么时代啊?古风!古风!”一位学士感叹道。

“可不是嘛,百年以来,天下纷争,各自为政,再也没有太平之时。”另一位学士感叹说。

“昭明天子登基以来,偃武修文,崇礼尚贤,周室才有中兴之象。这可是百年来少有的复兴之兆。昭明天子,圣明天子啊!”一位学士夸赞道。

“可是你们听说了吗?三川地震,岐山复崩,这可是上天在示警啊!听说是因为后宫不正。”学士们议论说。

我这才想起来,红衣儿童最早就是出现在齐国国都的。我怎么误打误撞,来到齐国了呢?

“可不是嘛,听说那个王后……德不配位。没有才德妇德,只有妖艳皮囊,蛊惑天子……”

“唉,又一个妲己、褒姒,误国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