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769

第769章 木樨夫人

“渌姜夫人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这一点和王后也差不多。只看到了擎月王后举荐美人,就以为是贤德大方,却看不到擎月王后本性和贤德无关;她能够看到襄王夜夜有美人侍寝,以为那才是国君的正道,她却看不到那种肉色之欲,根本不是襄王需要的。”

“不是襄王需要的?陛下怎么知道不是襄王需要的?”我诧异地听到他这样的话。

“以你对襄王的了解,”昭明笑了笑,“襄王需要什么样的女人?”

“他什么都需要。他就是一只鸮鸟,好坏不挑的。”我说道。

“哈哈哈哈!”昭明开心地大笑起来。

过了几天,宋国派使臣来送奏表。奏表是黄昏用餐的时候才送到的。昭明看了看,我看他有些不悦。

昭明问使臣,“你们说夏宇国往边境移兵,准备攻打宋国吗?”

使臣回禀说:

“是。敝国国君大人有话呈递给陛下:只因为当年秉公诉诸过襄王的罪过,襄王怀恨在心;又因为襄王遣散宋国公主引起仇隙。宋国曾经想要发兵报仇,可是为陛下所阻拦,所以兵到国境未入就退回了。可是襄王却记了仇,如今在边境布兵,怕是对本国不利。所以来求救于陛下。”

昭明说声“朕知道了!”,让柳岸侍卫安排使臣去用餐歇宿。使臣下去了。

我知道只要是有关襄王的事情,昭明就感觉棘手。因为襄王向来独断专行,又恃强傲慢,谁的话他也不听。虽说夏宇国国势如今大大不如当年,灾情虽解,兵力尚未恢复。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襄王虎威还在。稍微缓过劲,他就要报仇了!

“襄王当年落难之时,几十个诸侯国君联手上奏其罪,想要置他于死地。襄王忍怒不言。如今他要报复,一个一个下手。宋国是第一个。诸侯都怕襄王,他打一个,其他的就受了惊,势必会联手一起对付他!天下就没有太平了!”昭明说道。

“那怎么办呢?如果其他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襄王,襄王势力尚未恢复,他腹背受敌,难道他不害怕吗?”我问昭明。

“亲生的兄弟父子还要纷争,何况国与国之间,哪里能够同心?志短心小,苟且偷安、只顾自己的比比皆是。襄王必然是用了‘美人杀’的计谋,远交近攻,个个击破。”昭明说道。

“陛下也不能制止吗?”我问他。

“我只能尽力。但是襄王要报仇,我也没办法。宋国当初有侵犯夏宇国之事,虽然被化解,但是襄王必然以之为耻,不会轻易放过的。”昭明说道。

昭明说着,亲自写了一封书信给襄王,将信卷起来,封好印玺,派人到夏宇国给襄王送去。但是我看他的意思,他也只是尽力而为。他知道一封书信挡不住襄王报仇的决心。

“‘美人杀’有威望有才能。被襄王重用之后,肯定会急于施展自己的才能让襄王看看。这次一定是‘美人杀’亲自带兵去攻打宋国,占不到便宜他不会罢手的。”昭明说道。

我无言地看着他。我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在他脸上。

“大周刚开始建立之始,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分封天下数百国,厘清边界,各自归安。奉行礼法治天下,方得数百年的太平盛世。诸侯没有敢不尊王室、称臣朝贡的,天子一言而为天下奉行。如今数百诸侯并为百余,诸侯之间强弱不均,蔑视礼法,相互纷争,天子不能制。归根结底,礼法崩坏所致。”

“陛下的理想,是重新恢复那种‘天子一呼而诸侯应’的局面吗?”我问他。

昭明说道:

“王室没有那样的力量了。天下太平尚且不能管控,还哪里来的一呼百应?天命所在,王后不用多费心思了!说实话,如果我能够放下天下,放下凡俗冗务,和王后饮食山泉,吟诗作曲,倒是一种悠然的日子。可是哪能如此呢?”

我不知道夏宇国和宋国之间的战争进行得怎么样了?据说宋国、滕国和周边的几个国家都已经联合起来对抗夏宇国,以众御寡,优势似乎在宋国这边。

但是“美人杀”的兵法战略,加上夏宇国无法抵御的铜甲神兵,也使这样的强弱势力在一场场战争的绝地厮杀中逐渐转换。

襄王心里早就憋了一口毒气了。

“美人杀”就好比是他手里的愤怒的战戈长矛,替他把恶气、毒气、怨气发泄到他的对手那里。听说襄王根本就没有出征,带兵挂帅出征的就是“美人杀”。

男人之间的战争完全可以不管。毕竟连昭明对此都难以控制。可是女人之间的战争却不召而至,很快把我席卷其中了!

这个女人说起来让我哭笑不得。怎么说也跟我有点渊源吧。那一年的春狩我是见过她的。她当时是襄王的夫人郭颖,带着一群宫妃特地来拜见我,还亲亲热热和我说了一回子话。她喜欢木樨花,紫陌她们就送她一个雅号:“木樨夫人!”

应该说,我对她的感觉还不错。木樨夫人没有心计,她虽然出言不逊,但是心地还是好的。她如果是襄王的王后,世子的嫡母,我也许还会对她放心些,想办法和她交好。但是她因为春狩之时出言不逊被襄王驱逐了。后来她另嫁到了滕国。

滕国是个小国,和宋国有附属关系,所以据说国君大人也很宠爱她。这样的日子,原本过得也好。可是,她却不幸卷入到诸侯国之间面的战争里面。

郭颖是宋国公主。襄王驱逐郭颖,致使两国结仇。郭颖可能是那种在深宫里受宠爱长大,从小到大听的都是奉承谄媚之词,所以有点不通世事的笨拙。这样的身份和这样与之不相符的头脑,往往都是取祸的根本。

我先来说一下,生长在宫里的宫妃美人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工于心计、善于谄媚的,这种人有手段,有计谋,在国君面前最得脸,也最有地位,比如擎月王后;

一种是守规守矩以德行著称的,比如渌姜夫人。这种人比较稳妥,能够避开宫里的斗争,避免成为宫斗的牺牲品;就算不以德行著称,循规蹈矩、老实做人的,也能避祸,比如如画女嫔。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倒霉的人,原本远离宫斗却无辜被害的,这就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