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754

第754章 仁德治天下

我要把世子托付给明信侯。襄王说道:

“行,王后信任明信侯,就把世子托付给明信侯。臣回去就遵旨去办。王后还有什么吩咐的?”

“世子今后没有事情,臣婢就当这次是个意外;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王爷难辞其咎。”我愤愤说道。

襄王憋了半天气。说道:“行。臣小心行事。”

将世子托付给明信侯,我再放心不过了。明信侯在襄王身边举足轻重,绝非一般。而且他明信聪灵,谨慎周到,他自然不负重托,有办法保护世子。

我心里一阵暗喜。脸上却不带一点情绪。扭头欲要离开。

“莫离,……”襄王叫我了一声。

这是失礼的。莫离是我的乳名,依照我们现在的君臣关系,他是不能这样叫我的。但是从这样的称呼里,我还是感到他心里的一份沉重。

我看看他,他却说不出话来,对我笑了笑。

“臣婢告辞了!”我说。

我给他施了礼,缓缓转身,回关雎宫来了。

昭明在关雎宫里面等着呢。看见我回来,问我:“办成了吗?”

我说道:“襄王已经答应了。陛下为什么要臣婢这样做?”

昭明说道:

“擎月王后身份尊贵,性格要强,必然不能真心对世子。其余保护世子之人,身份太低,在朝堂上没有影响力。明信侯位高权重,能够左右襄王的决策,让他来保护世子当然是最有利的。”

“如果是这样,”我问昭明,“下次明信侯进宫,要不要我们再拜托一下?或者,给他准备一份厚礼表示心意?”

“千万不要。王后不要做傻事!”昭明说道。

“臣婢不懂。”我说。

昭明微微笑道:

“明信侯此人,对襄王忠心耿耿。襄王交付给他的事情,他必然竭尽全力去办,根本不需要朕再嘱托。朕如果那样做,反而会使明信侯感觉背主,更难做,这是第一;第二呢,明信侯此人洁身自好,品行昭华如同日月,他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以此为宝。王后再给他送礼,反而玷辱了他的品行,有害无益。所以不要去做这样的傻事。”

“陛下果然是老谋深算!”我暗自佩服,说道。

“不及王后急中生智!如今王后怒激襄王,襄王含恨却无可辩驳,又让世子处于几重保护之中。岂不是胜我几分?”昭明笑道。

昭明聪慧如此!他总是和我灵犀相通。而且他一心一意为我考虑,包括世子他都关怀得到。这一点上,我对他十分感激。

情感上如此,昭明在施政方针上面,也更能得到我的赞许。

有大臣给昭明奏道:“陈国与兀竺国暗自勾结,密谋天子,应当讨伐。”

如果是襄王,连夜就会出兵讨伐,必要斩杀几个大臣问罪立威。昭明却对大臣们说道:

“陈国国君盛景年幼,朝政必然为大夫把持。兀竺国强大,以兵事威胁,一个孩子又有何能力与之抗衡?兀竺国已经上表纳贡,兀竺国之罪尚且不追究,何必治陈国一个小国之罪?赦之!”

又有大臣奏道:“赵国赵昧儿与山戎国秘密勾结,帮助昭晖逆贼陷害陛下,应该讨伐。”

昭明说道:

“昭晖公子少小离宫,为奸佞所裹挟,才会走上悖逆之路。太后娘娘誓死保朕,朕承诺不论昭晖之罪。主罪尚且不问,何况胁从?赵国悖逆之罪,朕赦免之。”

陈国、赵国之罪获免,各自上奏表,送礼赔罪,谢天子恩典。

几个小国之间有疆土之争,又开战争烽火。昭明以天子诏令命令停止,派大夫调停,结果双方使气相争,谁都不让寸土。

昭明下了一道诏令。问道:“这片疆土,每年收成多少,有多少利益?将数目报上,就由朕供奉好了!只要能够停止疆土之争,百姓之祸,还在乎这一点点收成吗?”

昭明天子的诏令下,几个国君大人羞愧不已,不敢受昭明的供奉。各自退让,纷争也就停下了。

昭明有此仁德之举,远方诸侯听闻,纷纷上奏表臣服。

昭明又命张贴“招贤榜”,招纳天下未被重用的贤士。

昭明说道:

“传朕的诏令:天下有贤才而不能为朝廷所用,是朕的才德不够,朕之过也。朕以‘招贤榜’招纳贤士,有山野林中,深巷漏户,荒疏篱门之内,身负才学而不为朝廷所用之人,或者身居低下职位而未能尽用的,都可到京中,使朕通晓其才而加以任用。”

招贤榜张贴到各个县邑,有才学德行的人都纷纷来应诏。昭明命太史大人详细考核甄别,荐拔出来予以重用。一次被荐拔出来的有四五十人之多,用在各个洲邑之中。

其中最为优异留在朝堂之中的有两个:一个是武将名唤西乞封,一个是文臣名唤南郭岳。

太史大人来请教昭明这两个人的位次。太史大人说道:“要拜卿相和大夫,卿相为重,大夫次之,两个人谁更合适?”

昭明问太史大人:“两个人的情况如何?”

太史大人说道:

“西乞封是贵族公子出身,才能卓著。当年陛下南征兀竺时,此人身在行伍之中,献计出策,三战三捷,立过军功。世人都以为有才;南郭岳出身寒微,博学经书,通礼达文。南郭岳有一个同门师弟,患病将死,将家中老母嘱托给南郭岳。南郭岳说:‘临死托付,是信任我,必不负之。’谦恭尽孝,为其母养老送终。世人都以为贤德。”

昭明说道:“论功是西乞封,其才盛;论礼是南郭岳,其德重。授南郭岳为卿相,西乞封为大夫。”

太史大人问道:“陛下,西乞封有功于社稷,而南郭岳虽然有德行,可是尚无寸功。为何南郭岳反而在西乞封之上?”

昭明说道:

“功业只能有效于当时,德行却能够垂范后世。朕用仁德之人,天下皆以仁德为榜样。父慈子孝,夫恭妻贤,人人效仿仁义,天下不治而自然教化。”

太史大人领命,依言而行。

昭明期间又带着我南巡了一次,怜惜百姓困苦,说道:“万民皆王之子。春耕秋收,辛苦伶仃,不忍加之赋税以害之。”于是,减免赋税,让百姓生息。

见牢狱之中人犯人太多,昭明感叹说道:“刑罚太重,小罪严惩,令牢狱人满。天下民力不足,而有罪之人却困在牢狱之中不能为天下所用。应该再赦免一下。”

于是,昭明第三次大赦天下。

我明白昭明的策略:以仁德治天下,休天下之兵事。让教化盛行,礼乐服众,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