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462

第462章 镇南署将军

昭明说道:

“朕哪里能得个清闲?原本是想歇着,不过有一件重要事情不得不来给襄王说一声。这件事情的初衷,王后也略知一二。就是吐火罗有一种作物,名唤‘供来’。这种作物秋冬种下,第二年春天生长,夏天可以收割。作物的果实晒干可以久存。直接煮食也可以,磨制成粉可以制作食物。而且生命力极强,朕考虑引种到京畿一带试种。所以到南边去考察了一下。”

襄王问道:“陛下过来和臣说的意思,是想让臣也试种吗?”

昭明说道:

“如今已经近四月,正是‘供来’即将成熟的季节。预留种子正在这时候。朕准备派遣农官过去取种,学习栽培技能。这种东西做军粮也是适用的。襄王如今土壤这么广袤,可要试试?如果有兴趣,就多派些农官跟随朕的农官一起出去!朕顺道从南边过来,已经勘察了夏宇国的几个地方,土壤气候,朕以为基本都可以种植的!”

襄王说道:“有这样的东西,可以试试。臣随后就挑选农官随陛下的人出去学习。陛下不愧为天子,果然有王者之心!臣多谢了!”

昭明笑道:

“襄王过誉了!这种东西磨碎成粉,制作的饼用火烤制成熟,朕和襄王后在吐火罗吃过,味道倒是不错!王后也是蛮喜欢!用供来磨制成浆,王后也爱。已经给朕的玄霜夫人要了几次。朕还有点担心,一旦这东西朕试种成功了,襄王却没有,反要朕倒贴许多出来!倒不如让襄王一起种了更划算!”

我说道:

“陛下就会说笑!臣婢能吃您多少?就这般小气起来!不是臣婢做主给陛下娶了亲,陛下哪儿来的这样的姻亲国?又怎么得了美艳无比的玄霜夫人!算起来陛下送臣婢多少都不亏呢!”

襄王笑道:

“臣的王后和陛下真是好过一场!所以对陛下客气些!要是你们今生做了对头!那才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有得一拼!”

载启聿明笑道:

“王爷忘记了?王后娘娘和陛下倒是做过对头,对过三场!不过都是王后娘娘赢了!天平山赢了一次!宴飨赢了陛下两次!前面赢了陛下的东海宝珠,后面赢了陛下的丹书金契!”

昭明笑道:“是吗?什么时候朕再扳回来!朕就不信赢不了她!”

这时候肴馔和时蔬已经被送上来,襄王请昭明入座,一起用餐。

襄王问昭明齐国之事。昭明说:

“但凡做事以礼,出师有名,什么都好弄!齐国国君自己不守礼法,溺爱宠妾想立幼子导致国乱,朕怎么帮他?他又是姻亲国,不管也不行!随他!神武侯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朕也懒得费心!宫里内宠多就会有这个问题!作为国君一定要持之有度,秉之有礼才是!看来襄王不封后宫还是有好处的!那位夫人这么快就送回去了?”

襄王笑笑不回答。我猜他也怕昭明取笑他。

昭明问道:“朕心里一直还纳闷!襄王从断崖坠下,身受重伤掉入压砻江中,能保下命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怎么就到了觅衡国,还做了国君大王?”

襄王笑道:“陛下是一定要笑话臣不是?”

昭明说道:“朕不是笑话,是羡慕!眼看王后站在面前都不认得了!怎么就娶了夫人,又做了一个国家的大王?到底是怎么回事?”

襄王说道:

“觅衡国是蛮夷之乡,自来也不和中原勾通的。他们国邦女子很受尊重!婚姻也混乱,随意结合的。臣的那位夫人是觅衡国原来的国君。”

“哦,”我恍然大悟,“果然这个世界真有女人做国君的?”

襄王说道:

“臣的那位夫人说:有一天觅衡国巫官祭祀,说上苍给他们派了一个神祗过去,做他们的国君大人!然后他们就带着百官按照巫官说的方向去找,刚好臣神志不清躺在河边。和他们的方向、时辰都对,就把臣当神祗给带回去了!直接救醒臣,奉臣做了国君。”

“那边多信巫神!刚好应上了!”昭明说道。

“臣醒来以后什么也不记得,他们说臣是神祗,臣还以为臣真是神祗,就带领他们布置城池的防护,训练军队,这都是拿手的。他们果然就当神祗了!对臣非常敬重!”襄王说道。

“怪不得王爷像个疯子!臣问王爷家是哪里的,王爷一口一个神祗!还责打臣婢!”我不高兴说道。

“大难不死!还应着了巫官的启示!也许真是上天的意思!该襄王得这个觅衡国!这样一来,襄王的霸业可就了!南边的新土直接勾连兀竺国!襄王要选择重臣去守护!”昭明说道。

“臣在南边建了一个镇南署,新拜了一个左将军!名叫钟涛!臣已经派他去镇守了!”襄王说道。

昭明听罢,沉思了一会儿。

襄王问道:“难道陛下听说过此人?”

昭明说道:“这些话,朕也不知道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这是襄王的事情,与朕无关!朕不说为好!可是襄王是朕的重臣,太子太傅,朕又不得不考虑!”

襄王说道:“陛下有话只管讲,怎么会吞吞吐吐?”

昭明说道:“不是朕吞吞吐吐,因为这话,不好讲啊!钟涛曾经被引荐给朕,朕也知道此人是军事上的奇才。但是朕最终没有用他!”

襄王问道:“这是为何?”

昭明说道:

“钟涛此人出身贫贱。他的母亲责怪他不务正业,他就对母亲发誓说:不得功名绝不再见母亲。钟涛之母只有他一个儿子。他如此发誓,岂不是违背了母子之道?如果一声不得功名,一生不见母亲,母亲靠谁来养?足见此人性情之独戾自专!朕不喜。”

襄王说道:“仅仅因为这个吗?”

昭明说道:

“钟涛出外曾经拜在一位贤士的门下读书求学。这个人倒是刻苦好学!三年不归家,不问母亲。后来他的母亲衣食无继困顿而死,他得闻此凶信,仰天大哭三声,继续读书,不回去奔丧。母子人伦,乃人伦之本。母亲死去不回家奔丧,可见是忘本之人。水无本就会断流,木无本就会折断,人忘本就必然行事决绝,朕因此断定此人必然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