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15205400000011

第11章 二月 以权立威(5)

折射道理:通过举例,指出君主表现出厌恶什么,群臣就会把这方面的事情隐藏起来;君主表现出爱好什么,君臣就会假称自己有这方面的才能。君主的欲望表现出来,群臣就会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态。所以,管理者不应该表现自己的好恶。

案例引导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喜欢美食,而易牙是烹调的高手。一天,齐桓公开玩笑说:“人世间美味我唯一没有吃过的就是人肉,不知道人肉是什么味道!”

易牙听后,为讨齐桓公欢心,就将自己年仅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佳肴,献给齐桓公。齐桓公非常感动,对他更为宠信。

管仲临死时劝诫齐桓公说:“易牙死自己的儿子来讨好国君可谓无情无义,不能重用,无论如何都不能接近他们,否则只会给齐国带来灾难。”

但是齐桓公并没有将管仲的话放在心上,继续宠信易牙。不久齐桓公病重,易牙与竖刁一起把持朝政,杀戮群臣,齐国大乱。齐桓公也被活活饿死,死后很久也无人敢去收尸。

有喜爱,必有弱点,有弱点,就必然会制于人。齐桓公只有在自己的周围用一层神秘的面纱将自己笼罩起来。由神秘而生威严,从而令属下不得生妄念,这比切实的惩罚更能令下属感到现实的威胁而不敢妄动。

管理智慧

人是情绪的动物,有喜怒哀乐。但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之波就会恣意翻腾,造成灾难。企业的经营是由人操持的,若管理者情绪不稳定,毫无顾忌地显示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属下就会根据管理者的喜怒哀乐而行为,为了让自己得到管理者的栽培和提拔而为所欲为,就会使得在职位上的人不学无术,从而破坏了整个管理大局。

所以,作为领导,内心的想法甚至喜怒都是不可以与下属共享的,否则,必然被人所利用。领导者要做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不能随意表露自己的见解和情绪,不让对手窥探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不给对方留有可乘之机。

行动指导

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你不知道克制自己的情绪,喜怒都无节制,让它们随时随地流露出来,就极有可能被对手利用和控制,给你挖陷阱、下圈套,让你毫无防备地落入彀中。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安身立命,就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不仅显得为人肤浅,而且非常容易受到伤害。

星期三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以静制动

韩非子箴言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喻老》

折射道理:现在不飞翔,一飞就直冲云天;现在不鸣叫,一旦鸣叫就会惊动众人。

案例引导

楚庄王是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但是没想到的是,庄王一登上了王位,即位就发布了一条命令,如果有人敢进谏的话,杀无赦。

过了三年,庄王什么都没有干,眼看楚国就要这样败落了,一些有为的大臣共同推举当时能言善辩的大夫伍参,想让他委婉地劝说一下庄王。

伍参来到王宫,发现庄王左拥右抱,正在欣赏音乐。庄王一看见伍参,就不高兴地说:“你不是来提意见的吧?难道想试试我的刀快不快?”

伍参告罪说:“我哪是来提意见的,我只不过是看见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直想不通,想请教大王罢了。”

庄王问:“什么事情,你说说看。”

伍参说:“我看见一只大鸟,停在都市里,整整有三年,但是既不飞也不鸣叫,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庄王笑着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到时候你自然明白,你先回去吧!”

但是又几个月过去了,庄王依然像以前一样每天享乐,另一个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进谏者斩!你不怕死吗?”苏从说:“就算死,我也要进谏,大王这样做就是不对。”

庄王大笑,从此撤销了宫廷的一切享乐活动,重新开始管理国家。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杀掉了五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的,提拔了六个正直有为的官员,伍参和苏从也得到了重用。

原来,这三年来庄王一直在考察臣子们的言行,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行整饬。

管理智慧

管理者的魅力来自由神秘感。君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永无止境的相互猜疑争斗,因此君主必须使自己神秘化。君主越是神秘莫测,臣子就越发战战兢兢,而神秘之道在于保持距离。

“近则庸,疏则威”,管理者与下属保持距离,具有许多独到的驾驭功能:可以避免造成下属之间关系的紧张,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

假如一个管理者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那么就很容易被人所利用。

领导唯有隐藏自己,,不让下属揣测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权势,也唯有如此,下属才不敢有二心,不敢图谋不轨。

行动指导

距离产生威严。再伟大的人其实都是凡人,都有平庸琐碎的一面,要让人对你保持敬畏,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只让人看到应该看到的。上级和下级之间,偶尔的亲近可以让人感动,太多的亲昵会让威严丧失殆尽。

星期四 体道,无为无见也——无为无见,韬光养晦

韩非子箴言

郑长者有言:“体道,无为无见也。”此最宜于文王矣,不使人疑之也。

——《韩非子·难二》

折射道理:郑长者曾经说过:“能领会和实行道的人是无所作为、无所表现的。”

案例引导

王伟是一家外企公司的经理,脾气相当暴躁,经常在办公室大发雷霆,开口闭口就是要把某某开除。

一开始,公司的上下员工都很怕他,见到他“唯恐避之不及”,做起事情来也是小心谨慎,生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让他看着不顺眼,把自己开除出局。

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发脾气”和吃饭一样,只不过是王伟的一种习惯,他只不过是性格比较暴躁,根本不会真的去执行。既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革,大家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继续我行我素。

王伟看到大家居然不把他这个经理的话放在眼里,更加恼羞成怒,发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觉得他只不过是用“发脾气”来彰显自己“经理”的地位和权威,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如果他不发脾气了,大家反倒会不习惯。

后来,王伟在朋友的帮助下,渐渐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让斥责声充满整个公司,而是对属下的错误“点到为止”,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改正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得到了属下的支持,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所以,面对下属的错误,吆五喝六、耍威风、大发雷霆并不是什么好办法,“无为无见”也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给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

王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越是暴跳如雷,下属越不怕你;你越是韬光养晦,下属就越毕恭毕敬。

管理智慧

韬晦智慧历来受到中国人的重视,做大事者,不轻易暴露,往往掩饰得很深。只有在成功之后才可以论说其成功之谜。

韬晦之策实际是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阻挠、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采取的假象策略。韬晦之策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于是极富于人的主体精神。韬晦之策又有极强的进取性,虽然在表面上有许多退却忍让,却更显示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韬晦之策又有因极大的隐蔽性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它往往攻其不备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行动指导

韬晦之策是精明人假装糊涂的一种策略。正韬晦之策实际是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阻挠、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采取的假象策略。确使用韬晦之策,实在是把握管理者规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星期五 唯无为可以规之——无为才能不被人窥测

韩非子箴言

申子曰:“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其知见,人惑之;不知见,人匿之。其无欲见,人司之;其有欲见,人饵之。故曰:吾无从知之。惟无为可以规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折射道理:君主的明察显露出来,人们就会防备他;君主的糊涂显示出来,人们就会迷惑他。君主的智慧显露出来,人们就会美化他;君主的愚蠢显露出来,人们就会隐瞒他。君主没有什么欲望显露出来,人们就会窥探他;君主有欲望显露出来,人们就要引诱他。所以,韩非子指出只有无为可以窥测。

案例引导

在戏剧和图画中,诸葛亮总是身披八卦衣,手持鹅毛扇,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传说鹅毛扇便是黄氏送给他的一件礼物。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临行前,黄氏用其父赠给她的一只大鹏鸟翅做了一把扇子,扇柄上画着八阵图,要诸葛亮随身携带,一则不忘夫妻恩爱,二则对行军作战大有裨益,三则告诫他息怒。尤其是第三点,至关重要。

黄氏对诸葛亮说:“你与家父畅谈天下大事时,我发现当你说到胸中的大志,就气宇轩昂;谈到刘备先生想请你出山,就眉飞色舞;一讲到曹操,就眉头深锁;一提到孙权,就忧戚于心。大丈夫做事情一定要沉得住气,我送你这把扇子就是给你用来遮面的。”

诸葛亮拿起鹅毛扇一摇,头脑很快就冷静下来。因此,诸葛亮离开草庐后,一直身不离八卦衣,手不离鹅毛扇。原来,诸葛亮拿扇子“遮面”并非故作深沉,而是要隐藏自己的情绪,不让别人窥探出来,然后使自己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

管理智慧

有时候,我们遇见发脾气、哭泣或者撒娇的人,会认为他们本性自然,为人真诚。其实这是一种纵容的说法,人与动物不同,应该具有理性,不能过于情绪化。处领导岗位的人,尤其不能如此,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凡事处之泰然。千万不要把什么事都写在脸上。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不会让下属看出他的情绪、猜出他的心思的,如果管理者把什么都写在脸上,把情绪掺入管理之中,那么下属就会根据他的情绪去做事,从而忽视了工作的实质,企业的经营管理被管理者的情绪左右,就会影响企业的运行和工作的效率,给企业造成损失。

行动指导

作为管理者,不要轻易显露自己的喜好,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从而让下属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对自己的猜测和奉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