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妈妈的味道
14692800000004

第4章 吃春找刺钟条芽

严冬刚过,大地怀绿,农民就在山野里寻找绿色食物来作为自己的口粮。长芽最早的灌木和乔木应该要算刺钟条了,这种浑身长满了刺的小灌木,多长在向阳坡上,平时是农民最痛恨的植物之一:树身上的硬刺一不小心就会刺破自己的手脚和衣物,搞得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农民连砍它来做柴火都是不愿意的,只因生不出好的火来。农民只要在山里遇到它,手里又有柴刀,一定会把它砍倒,丢到没人去的地方让它腐烂。

每当早春,山野还没有绿色的时候,刺钟条就开始有生长的响动了,迎着冰雪开始长芽。喜欢吃新鲜的姑娘们一定不会放弃这个吃春的机会,她们在田埂边上、荒山秃岭中寻找刺钟条。小刺钟条一般喜欢聚集在一起,一生就是一窝,密密麻麻的都是,像插的白色棍子一样。刺钟条只向上生长,很少发展侧枝和侧芽,指头大小的树木就两尺高,芽有拇指大小;刀柄大小的树木有一人多高,芽有小孩拳头大小。采刺钟条芽不能求大求长,只采能满一手的即可,就是用手握着芽柄,拳眼齐芽与树之间的茬口,小指头那头刚好露出芽头来,露出太长就不能吃,显得老,不再脆嫩。采过一茬就会迅速长出侧枝,采过的地方还会长出新芽来。据植物学说,刺钟条可以采两茬,头茬叫面刺龙芽,颜色多为青绿色,有刺但不扎手;二茬叫火刺龙芽,颜色变深,有点扎手;再采就容易伤元气,树长不高。

刺钟条是大梅山的土话,俗名叫刺龙芽,学名龙芽楤木,别名辽东楤木,俗称刺老鸦、刺嫩芽、虎阳刺、刺龙牙,属于五加科、楤木属,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东部,长白山、小兴安岭较多,长芽晚,在五月左右;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亦有分布;我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等地也有生长,长芽较早,大概在四月左右;长江以南地区有少量分布,长芽在三月左右。中医学认为,刺钟条芽性甘、苦、平,有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等疾病。

梅山人吃刺钟条芽,主要是用来吃春。他们在冬天的蔬菜主要是萝卜、白菜,山野里可以找到的除了胡葱之外,绿色植物比较少,能够在早春的破冰之日吃到新鲜食物,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他们寻找到刺钟条芽,把芽一个个采摘下来,没有长成一手的不采,长得太长了的不要,采摘下来的芽三五个用藤蔓捆扎在一起,以免受伤和芽叶脱落,再轻轻地放到背篓中或者用衣服包裹带回家。

刺钟条芽用清水洗过一遍之后,多泡几次水,以中和嫩芽的冰寒之气,再烧一锅开水,把嫩芽放进开水里烫一下,表面的颜色变嫩,马上捞出,再用冷水冲洗,去除它的涩味和苦味。开水烫过的刺钟条芽不再青脆,变得柔软,而且芽上的刺变得软嫩起来,不再扎手。

刺钟条芽做菜有几种做法,都比较简单、容易。第一种是清炒。把烫过开水的嫩芽扳开或者用刀顺芽切,再切成两三截,油烧热之后,放切碎的嫩芽翻炒几下即可,加辣椒粉、盐就可以出锅,吃起来嫩脆爽口、香辣鲜美。第二种是红烧,也可以叫油焖。烫过开水的嫩芽不用拆开、切碎,锅里的油烧热之后直接把一个个的嫩芽放油里煎炸,炸到芽变成嫩黄色,再翻过来炸另外一面;还可以用菜勺挤压,压扁嫩芽,或者铲为两半,加辣椒粉、盐出锅,口感鲜香可口、酥软柔滑。第三种是小炒。在现在的物流条件下,穷乡僻壤都可以买到温棚蔬菜,早春的梅山一样可以买到新鲜辣椒,把刺钟条芽切成一厘米长短的小段,把新鲜辣椒切成条,再切成刺钟条芽一样的小段,锅里油烧热后,刺钟条芽和新鲜辣椒一起下锅炒,翻炒到辣椒变色、柔软时加盐出锅,口感鲜辣嫩滑,香甜可口。第四种是腊肉炒刺钟条芽。这只是少数家庭的做法:把腊肉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先把腊肉炒香,让其出油,再放刺钟条芽翻炒,加辣椒粉和盐,即可出锅。腊肉的肥肉不再油腻,刺钟条芽油糯可口,香酥滑爽。

我小时候在乡下度过,每年春天都要吃几顿刺钟条芽,现在身居城市,再也吃不到这么美味的野菜。每当破冰之时,我就会想起它,想起采摘的乐趣和吃到的香甜,这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