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4092700000015

第15章 湖滨义士

在南郑县的晚上,我上网时偶然从一个社区中得知,有个叫郭义成的退休干部,在红寺湖办了个义务养老院,组织老人在那儿劳动生活,护林防火,守湖看水。

我决定去拜访郭义成。

按照网上提供的路线图,早晨,我在县城乘汉运司通往黄官镇的中巴车,到红寺湖风景区的牌坊前下车,然后步行进去,沿小河而上5里,在一个叫双联桥的地方左转过桥进山。

这是一个长长的山沟,有条路可以行驶拖拉机和摩托车,但因为前几天下雨,积水未干,泥泞遍布,得踩着硬脚窝前行。沟两边植被很好,农户的房屋散布在沟中。在路边一棵老树下,我看到一幕特别的图景:地上摆着酒瓶子、小碟子,还有一个烧掉了底儿的竹筛子,筛子中间扣了个瓷碗。我看不明白其中用意,是祭祀,还是祈祷,还是乞求?不管怎么说,这是当地人信奉的一种民间文化仪式,肯定有它的讲究。

走了一个多小时,出现岔路口。我向一个老乡问路,他说:前边5里地,正修房屋,在那儿倒个拐,过桥上山。

果然前行不久,出现两条交会的山沟,坡头处一户人家正在盖房子。我在房前右拐过桥上山,穿过一片树林,来到岭头上,那绿莹莹的红寺湖水突然就闪入眼帘。

湖边的山路上,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正在割青草,我问:他们义成养老院在哪儿?老妇人说:前边拐个弯儿就是,这方圆就他一户人家。这个老汉,就是养老院的。

我与割草的老大爷交谈起来,他言语短,表达不很顺畅,但我听明白了。他叫李启贵,本县黄龙人,今年73岁,没有子女,已经在养老院住两年了。老人身体健康,可以参加劳动,情绪也不错。

我问:郭义成在吗?他点头:在呢。

告别两位老人,下坡过弯,看见几间土房,有条黄狗扑出来狂叫,接着,一个中年人拦住狗,迎接客人。这就是郭义成,他中等偏瘦身材,着一身退色工商界的工作装,足蹬解放鞋。

这是两排临湖的土房,各有4间,墙上挂着“南郑县红寺湖义成家庭养老院”的红色牌子,系县老龄委颁发。旁边还有一块牌子,是残联颁发的“残疾人救助站”。

我说明来意,郭义成放下手中的活儿,端来板凳,倒上茶水,与我坐在院子里说话。

郭义成今年62岁了(他显得年轻,看来红寺湖水养人),早年当过红光乡的党委书记,后来任县工商联常务副会长(不过他现在的模样的确就像个农民),前年退休。1993年,他在冷水区做副区长时,下乡搞路线教育,村里有个叫刘和先的农民,媳妇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家里很贫,贷款几千元也没看好病。冬天烤火笼,只有病人在家,柴火星子溅到棉裤上,燃烧起来,待刘和先干活回来,媳妇已被烧死。从此家破人亡,刘和先也病了。9岁的儿子被送到外乡,说是孤儿,给别人家放羊。刘和先半年时间跑到外乡去看望儿子,怕露馅,不敢去主人家里,就等在草山上,儿子来了,父子见面抱头大哭……郭义成知道情况后,就起了办个家庭养老院的念头,他向红寺湖管理处借了几间没人住的护林房屋,先把刘和先搬过来,然后又有老人陆续搬进来,最多时12人,最少也有4人。最早搬来的刘和先已经病逝,就埋葬在养老院后边的山怀。十多年来,这个家庭式的养老院、救助站已累计接收老人117个,其中有聋子、瞎子、跛子、哑巴。先后安葬送终了15个,都是郭义成亲手买寿衣、入殓、安葬的。

郭义成的养老院属于民办,国家不给钱,全靠自筹。这些年来,他把自己的经济收入全部搭了进去,已经花了50万元左右。有时候,在部队当军官的儿子还给接济一些。不过,他的义举也得到社会的支持,汉中市环境设计院买了米、面、油送来,万寿寺佛教协会每年都送来棉被、衣服……在这里,他既是院长,又是工作人员,另有村里的一位妇女前来帮忙做饭。

郭义成说:我们这个养老院的人,自己种菜种粮食,还要担任守林防火、维护环境的责任。这儿是红寺湖的桃花岛景区,三面环水,只有一座山,一条路,环境很好,常有人过来游玩或者钓鱼,我们就要宣传环保,收拾生活垃圾,防止污染。

说起南水北调,郭义成说:水源最重要。红寺湖的水特别好,养的鱼鲜嫩肉多。但是,前几年一个四川人承包了库区,倒了十几车鱼苗子,然后就投化肥,投鱼食,投鸡粪,催长。鸡粪里生长小虫子,鱼最爱吃小虫子。于是,水就有一股怪味道。这是经济效益作怪,我们也没办法,希望记者能给予呼吁。如果地上有生活垃圾,我们可以拾;湖中有腐烂的树叶,我们可以打捞。可是在决策上,老百姓说话不管用。

义成家庭养老院现在也面临困境,因房屋陈旧,设施太差,民政部门检查后限时整改,否则取缔。可是,要修路盖房,打水井,栽杆拉电线安装变压器等等,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郭义成说:我准备把牌子摘了,暂时不再接收新人,但院里现在留的几个老人没处去,最大的已经86岁了,一听说散摊子就大哭,我也没办法,不忍心让他们离开,就打算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养吧。

听到这里,我的心头也有一股忧伤漫起来。可是面对此情此景,的确也无力可施。我希望社会贤达和政界商界的朋友,能伸出手来援助这些湖滨义士,来弘扬这些道德之光,来爱护这些令人感动的令人崇敬的老人。

告别的时候,我掏出一点儿钱来表示心意。郭义成留我吃午饭,我拒绝了。他又让我等等,要进厨房去为我煮一些自产的土鸡蛋带上,我坚辞不肯。他送我到山弯,站在高处久久摇手。

时已过午,我吃了些自带的面包,把矿泉水喝光,然后踏上归途。我换了条路线,沿着湖边往回走。树林密布,水草旺盛。林中鸟儿飞蹿,湖上白鹭展翅,远处山色墨染,一切皆如图画。这仙境般的红寺湖,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湖滨水畔,时不时能看到钓鱼人,垂竿独坐如佛,这种情景,实在让人羡慕。

就在此时,一股难闻的臭味儿飘进我的鼻孔。我匆匆上前寻找,在离大坝不远处的一个偏僻的湖湾里,发现一大片堆积的垃圾漂浮物,五颜六色,奇形怪状,宛若美丽的油画上一笔不和谐的脏兮兮的色彩,特别刺眼难看,让人不舒服。

水边的林地上,还倒了一大堆死鱼,正在腐烂。

我想大骂,可是没人听。我深深体会到郭义成的痛惜和无奈,也感到环境保护的任重道远。

我掏出相机拍了照片,记录下现场,然后继续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