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园公记
13150800000007

第7章 南管头人

我出生在狼牙山镇南管头村北头,张姓。

南管头地处五回岭古道之上,《水经注》中多次提到五回岭古道。有文字记载的,《史记》,秦始皇十八年攻邯郸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代在蔚县。到二十四年,代王嘉联合燕国抗秦,他就是走的五回岭古道进入燕国。他的军队在画猫儿这个地方,与秦将王翦遭遇发生激战。于是这一段河水就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乱营河”。这段河在南管头北边一里地。赵王嘉在这里战死,他就被葬在他战死的地方,后人称“王子坟”。王子也者,不是国王的儿子,只是有点贬称的国王而已。(详见寿鹏飞编著《易县志稿》)

南管头在狼牙山南,山南向阳,民性刚,山北向阴,民性柔。以恒山山脉东端而论,战国末,山南出了荆轲和高渐离,山北出了个王次仲。他是创造隶书书法的人,也是反秦的英雄。南管头人老实,在村里,人们喜欢勾心斗角,出了村,却是老实圪答。南管头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都非常老实正派,对革命忠心耿耿。张庆源,李德明,李登隆,李登经……

南管头没有出过举人、秀才之类。从前在科举时代,有人中了举要在大门前立个旗杆。在我们那一带山村里,没有一杆旗杆,可见没出过举人。没有举人那就谈不上进士了,所以南管头没有出过封建官僚。村里倒有贫富之分。说到贫富之分,大概上古就有。古书上说:“象曰: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二嫂使治朕栖。”(《孟子》)可见是有富有贫,有私有财产的。

南管头在土地改革中(1947年)出了一家地主和几家富农,不过这种地主富农,不同于山外良田千亩雇工数十的地主富农,充其量不过就是几十亩地,十来间房,两个长工,相比之下生活比较好过一些罢了。从太行山到吕梁山,在这一片广大的山间村落,这种吃糠咽菜的地主富农多得很。正是他们,苦巴苦业地供自己的子弟们出外求学,当然都是洋学堂。正是这些洋学生们发动并领导了国民革命(辛亥革命)和共产革命(1949年),土改中却抄了他们的家,扫地出门,家破人亡,这等于断了他们的后路。革命发展很快,他们也只好忍痛向前,可以说是一往无前。

南管头在抗日战争中,出了一位有名的烈士,他叫李君玉,易县至今有一个村子以他的大名命名“君玉村”,在紫荆关附近。这位英雄出生在南管头的一家地主家里。烈士的遗孀和一个女儿,土改以后,头上顶着地主婆和地主子女的帽子,受了不少窝囊气。阶级斗争嘛,能有什么办法?李君玉的一个战友姓杜,后来做了保定地委书记,经他三令五申,“文革”前才给李君玉的遗孀摘了地主分子的帽子,种种往事,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有识之士们就商量着给李君玉立个碑。李和平大声疾呼:“这是拨乱反正的大事!”虽有张林鸿、李和平、李庆宇等人的呼吁,二十年不见动静。没有人明确反对,可是就是干不成。“文革”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包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好了,村里是一派兴旺的景象,领导班子也是一换再换,村民看到这件事应该办了。村支部和村委会决定要办此事,新支书李占军上台,毅然决然着手办理。他请我写碑文,我的碑文是这样写的:

民族英雄纪念碑

抗战先烈李君玉(原名德润)乃南管头乡绅李凤阁之子,李德鑫之弟也。君玉生于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二年出外求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军兴,奔赴前线,一九三九年任龙华县抗日政府民政科科长,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诸多贡献。一九四二年三月六日与日本鬼子遭遇,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八岁。边区政府为表彰君玉的功绩,决定命名其牺牲地为君玉村(现在紫荆关附近)永为纪念。此乃南管头之光荣也。

当此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南管头村民特建此碑,并邀请张林鹏撰写碑文,用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公元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日立石

碑料用满城的青石,并请保定高手汪双喜镌刻。狼牙山镇党委非常支持此举,党委出钱建了一个漂亮的碑亭,碑亭就建在南管头后坡高处。南管头的老革命、李君玉的堂弟、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利化(原名李德明)题写楹联,文曰:“天地有情留正气,江山无恙慰忠魂。”利化是著名的书法家,曾经任黑龙江省书协主席。这副楹联写得非常优美,为碑亭增色多多。

揭幕式上来了很多人,县委宣传部长讲了话,镇党委书记讲了话,最后欢迎我说两句,下面就是我的即兴发言。

我是南管头人,并且曾经是狼牙山的小八路。今天南管头为李君玉立个民族英雄纪念碑,这是大好事,我躬奉盛事,倍感欣慰。

我们面前站着一个强大的日本,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抗日战争。六十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并且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胜利,奠定了持久的和平。在这一个时期,人类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地发展。这一发展变化使全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时代。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阶级斗争结束了,革命运动结束了,它们永远地结束了。这就是建立李君玉民族英雄纪念碑的伟大历史意义。这件事情非常伟大,这要谢谢狼牙山,谢谢南管头,谢谢大家。

我以我是狼牙山镇南管头村的人,又是李君玉的本村乡亲而倍感自豪。此前我有一首小诗,一并抄在这里:

儿时戏耍地,

山顶有棋盘。

老来一张望,

辛酸不可言。

2007年11月25日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