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枪雨中的精灵
13148600000004

第4章 晚清仿制现代步枪的尝试

中国近代时期的枪械,包括各种步枪、抬枪、机枪、冲锋枪、手枪、信号枪及枪榴弹发射器等。其中步枪又包括普通步枪和马枪,机枪包括重机枪和轻机枪。

现代步枪按其外形尺寸、重量和使用方式又分为普通步枪和马枪。两者结构基本相同,但马枪较短、较轻,适于骑兵使用,又称骑枪。

自1891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枪和1895年湖北枪炮厂试制成功德国1888年式枪后,便开始进入以工业时代为特征的后膛连发枪的现代步枪制造阶段。主要以仿制各式毛瑟枪为主,最初是汉阳式步枪,最后发展为元年式步枪。

后膛枪的仿制,开始时间较早。江南制造局在1867年仿制前装线膛枪的同时,即已开始仿制美国雷明顿边针枪,以后山东、天津、四川机器局也陆续仿制马梯尼亨利、士乃德、黎意等后膛枪。这些枪均系黑药、铅弹单发枪,所用枪弹为药筒、黑药、底火、弹头结合在一起的定装式黑药铅弹,从枪管后膛装入。供弹方式仍为单发装填,但射击精度、射程及射速均优于前装枪。

在中国,后膛枪代替前装枪的过程极其缓慢。从1867~1908年的41年间,许多机器局对前装枪和后膛枪都轮番进行生产。前装枪没有被后膛枪及时取代,后膛枪也是以黑药和无烟药发射药发射的步枪同时混装。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制造枪械的设备、材料及技术人员缺乏,因而严重地限制了兵器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李鸿章在1878年7月31日(光绪四年七月初二)的奏折中曾谈到:后膛枪虽较前装枪精度高,射程远,但前装弹药制造较易,而后膛枪弹必须造以机器,耗费既巨,且又一时不能奏效。为保存实力计,除已操练后膛枪者外,平时操练应用前装枪。近来所购新枪2万余支,费款数十余万,用心十余年,始得如此。新枪只可存放,以应临时事变。枪弹乃枪之命脉,但后膛枪弹制造复杂而费用大,遇有战事,十年之蓄,不够数月之需。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许多地方为应付眼前需要,仍继续制造前装枪和后膛单发枪,直到民国初期才基本停造。

后膛连发枪(即后膛连续供弹步枪),是在后装单发枪的基础上增设一个能容若干发枪弹的弹仓的枪,可以连续供弹。每分钟可发射枪弹10~12发,较单发枪先进。中国制造该种枪始于1891年江南制造局制成的快利步枪。湖北枪炮厂于1893年开始仿制德国1888年式步枪,1895年投产称汉阳式步枪。1907年广东军械制造总厂仿1904年式毛瑟枪,制成1907年式步枪。

快利步枪,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连发枪。1890年,江南制造局在购得各国样枪后,先后仿造了奥地利曼利夏和英国新利样枪。1891年,又仔细研究曼利夏、新利和南夏三种枪的优缺点,取各枪之长,设计出快利步枪,制出样枪六支。当年正式投入生产,更迭了黎意步枪。

快利步枪之节套、枪机、保险、刺刀等件用曼利夏枪之式,其弹仓为固定垂直供弹式,枪机为直拉式,枪管、表尺仍用新利枪式,弹夹采用南夏枪式样,取其前后皆可装枪弹。

1896年,督办军务处令江南制造局将快利步枪和湖北枪炮厂制造之1888年式毛瑟枪进行性能比较。对比结果认为:“鄂枪实在优于沪枪。”1898年,清政府“饬各军改练洋操通用小口径毛瑟枪,以归一律”。因此,江南制造局1901年停造快利枪。从研制到停产累计产枪11605支(其中马枪10支),最高年(1898年)产1980支。四川机器局、金陵制造局也曾少量制造。

20世纪初,西欧各国步枪口径向7毫米以下方向发展,以增加战士随身携带枪弹数量。1903年清政府议定将步枪口径由7.9毫米改为6.8毫米,委托德国毛瑟厂设计样枪。1904年完成设计,定名1904年式毛瑟枪。德国6.8毫米M1904式毛瑟步枪和7.92毫米M1898式毛瑟步枪结构基本一致,只是为适应6.8毫米步枪弹作了部分改造,该枪重量轻,后坐冲量小,精度高,结构合理,动作可靠。后因清政府采购官员认为该枪后坐冲量较小,精度比7.92毫米口径步枪高,更加适合中国军人体格,因此少量采购了一批试用。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奏准扩充四川机器局,于1904年购德国蜀赫厂日产1903年式6.5毫米枪50支之机器一套;1904年代理两广总督岑春煊亦奏准广东制造西局扩建新厂计划,购德国力佛厂日产1903年式6.5毫米毛瑟枪25支之机器一套。机器购回后,两局皆根据陆军部意见改按6.8毫米1904年式毛瑟枪进行制造。广东制造西局(后改名为广东兵工总厂即广东兵工厂)于1907年最先试制成功,广东兵工厂依照德国6.8毫米M1904式毛瑟步枪为蓝本进行仿制,其产品被清政府陆军部命名为“光绪33年式步枪”,1912年(即民国元年)广东兵工厂对1907年式步枪加以改进,称元年式步枪。以后广东兵工厂及四川兵工厂于1919年先后将1904年式步枪口径改为7.9毫米,使之与国内枪弹共用,称为元年式7.9毫米步枪。元年式步枪同M1904式构造完全一致。后来,北洋政府陆军部计划以此型步枪列装全国军队,原因是“此枪对于中国军人体格,尤为适宜”,下令汉阳兵工厂和四川兵工厂先行制造此枪,当时汉阳兵工厂虽然做好了造枪的准备,但因故未造,只有四川兵工厂制造元年式步枪。四川机器局(后改为四川兵工厂)于1910年起开工制造。四川造与广东造的不同点是:广东元年式的枪管长度为736毫米,四川造则为744毫米;广东造瞄准基线长为654毫米,四川造则为659毫米;广东造弹膛长为41.2毫米,四川造则为40.1毫米,其余构造完全相同。同年江南制造局(后改为上海兵工厂)亦改制该枪成功,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除元年式步枪外,中国亦进行了1898年式毛瑟枪的制造。广东制造西局于1906年仿制7.9毫米1898年式毛瑟枪。江南制造局于1907~1908年也曾仿造1898年式毛瑟枪,共生产10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