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看这本书,能帮你掌握学习法则
12896600000004

第4章 学习离不开兴趣(2)

名人轶事 松下是日本着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缔造者,被人称为“经营之神”松下小的时候父亲生意失败,迫不得已的他小学还没毕业就辍学去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学做自行车的生意,后又对电器感兴趣。1918年,年仅23岁的松下幸之助创建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没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好的工作环境,但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电熨斗、电子管等多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最富有的人。松下在拥有了财富之后对人更加谦和,无论见了谁都是笑脸相迎,尊敬有加。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经营哲学:“做事的首要就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五个方法激发理科兴趣

理科能培养出我们的理性思维、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的综合学科,在以后生活中通过该这一系列的学习,无论在考试中还是在做事中会有一个清醒的思路,能透过表象看透问题的实质,从而能把控全局,达到成功。所以,培养学习理科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想把各科顾及到,我们还要讲求一些方法,这样才能一通百通,才能把理科学好。

1.培养对数字的敏锐感觉

我们可以通过估计数字进行练习。比如,走在大街上,可以估计一下某个建筑物的高度,然后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核对。我们也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看看天上的星星,不看时间,然后自己估计一下时间,再进行验证。我们也可以不看天气预报和温度计,凭自己的经验先估计一下温度的高低。估计一下自己从家到学校有多远等等。这样练习久了,我们就会知道大小、高低、多少、长宽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了,渐渐地就会培养起大家对数字的敏感性,不再以为它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神秘东西。这样枯燥感就会消失了。

2.培养把抽象的理科语言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具体表述的能力

比如,对小孩子说“苹果”,他可能根本就会有兴趣,可是对一个大点的孩子说,他可能就会向你要苹果,这就是抽象的语言与实际物品相互联系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用脚步来测量土地,然后再用尺子准确地进行测量,这样我们以后就能大概知道所走道路的实际距离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测量其他的一些物体,也只有这样,把抽象的理科赋予在实物中,我们才能更多地获得理科学习的快乐。

3.刨根问底,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理科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无论在学物理还是数学都要学会动脑子思考,多问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源上水,也有木之本。即使有的时候你提的问题超出了你所学课程的范围,甚至还难住了老师,但这都是无关紧要的,最要紧的是你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加强了你的好奇心同时也加深了你对问题的印象,这都是激发学习理科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你慢慢能感觉到你对理科就不那么头疼了。

4.养成联想习惯,培养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进行新学期理科学习的同时,还要经常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新旧联系,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要把学过的知识孤立起来,比如在做物理题的时候用现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了,那么就试着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思考这道题,因为很多时候,一道物理题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我们要养成把新旧知识联想起来的习惯,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题。这样有意识地去训练是有利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坚持下去,是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的。

5.多使用理科的公式和符号

理科的公式和符号也是一种独创的语言,它和汉字一样,也需要我们天天使用它,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加熟悉理科的定义和符号,而且还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它产生兴趣,这样自己对于理科的学习也就会越来越有信心。

【开心一刻】身材魁梧的拳击手去餐馆就餐,他脱下大衣挂在门上,怕别人拿走,在大衣上留下了一张纸条:“力大过人的拳击手的大衣在此,他一会儿就回来。”然后,他放心大胆地去用餐。当他用餐完毕去取大衣的时候,大衣不翼而飞,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杰出的赛跑运动员拿走了大衣,他不再回来了。”

名人轶事 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从小勤奋好学,在1950年8月,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人们称为“娃娃博士”。他不顾一切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了核武器研制工作。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摔裂。他深知有辐射的危险,拦住身边的人说:“让我来,你们年轻。”说完拿起碎片研究起来,后来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他的肝脏遭受到辐射,骨髓里也渗入了放射物,即便这样,他依然坚持工作,把最后的智慧都奉献给了祖国。

三个方法激发文科兴趣

有的同学的长项是理科,理科几乎不怎么学就能取得高分,但他们有的就不擅长文科,因为他认为理科很有趣,只要多动脑子,把例题一看就,就能完美完成作业,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而认为文科很繁琐,不仅要读大量的文章还要记诵很多古文和诗词。相比起来,理科就显得容易了。其实文科和理科都是很好学的,只要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文科也可以是你的长项。

1.培养阅读兴趣

文科都有一些相同之处的,象对文字的敏感和理解,所以学好文科的第一步就是大量地阅读,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加以想象。

比如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菜园小记》,不妨首先进行这样的想像:你的脑海中开始呈现出一个很大的菜园图像,随着你的想象,这个菜园的图像越来越鲜艳,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大,它开始鲜明而立体地在脑海中呼之欲出。愈加地,它似乎脱离了我们的想像,而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一行行的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园,我们就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

我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像感知过程中,体会到了田园的乐趣的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们要知道,想像课文内容是一种方法,也就是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将文字变成图画,一般有四个步骤:先勾勒出形态,再染上色彩,再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为例。我们学习这首词的时候,可以先把自己的眼睛闭上,让自己心里安静下来,慢慢地进入这样一种境界中去。

勾勒形态:先在自己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

染上色彩: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在自己的脑子里让画面更鲜艳美丽,这样脑中就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绿的流水。

使画面动起来: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小溪水在哗哗流淌,鳜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

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等等。

不只写景的文章能变成图像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文章,我们都可以这样去读,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你的兴趣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2.从易到难阅读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能读懂、读透一些短小的文章之后,就可以尝试涉猎一些名着了,有的名着不仅仅故事情节精彩,而且之所以成为名着的原因就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沉淀下来的都是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思想。所以我们要选择一写较为通俗的名着去读,因为一上来就读一些艰深的书,你会因为读不下去而放弃。在读的过程中,对一些精彩的语句要细细品读,也可以摘抄下来,适当记诵,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一些素材。一本好书读完之后会有回肠荡气之感,你被书中你没有的思想深深震撼了。这时,你就急切地想读下一本,这样一本一本读下去,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很大长进,再艰深晦涩的书你也能读下去也能理解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你一下能从一本书能一下子抓住主要的思想。做到这些之外,我们还要针对读完的书写写读后感,在写的过程中,突然感觉文思泉涌,有写不完的感受,当你写完之后长嘘一口气的时候,感觉是很轻松和惬意的。这样你就加强了对文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