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11453200000002

第2章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概论(1)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管理目标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作为基本经营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作为主要对象,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特点的金融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从人力、资金、技术、设备和信息等方面,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尽量减少劳动耗费,取得最佳经营成果。

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的创立和所有的业务活动都体现了对利润的追求。商业银行的创立不是外部力量强制的结果,而是创办者为了获得利润而自发设立的。商业银行经营各项业务是以能否为其带来盈利作为选择标准。商业银行是否接受某个客户,也主要看这一客户能否为其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盈利。因此,商业银行从产生开始就是作为企业出现的,具备企业的基本特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与一般工商企业有所不同。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是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经营范围是一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领域,而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则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货币资金,经营范围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商业银行经营对象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工商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受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比任何一个工商企业更为明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既不同于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管理职能的中央银行、银监会,又不同于其他的金融企业。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它不对客户办理具体的金融业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商业银行作为最典型意义的银行,与其他金融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他金融企业,如专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往往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的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具有综合性、全功能的特点,它可以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这就使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一种特殊且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因而,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如果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则表现为经营规模扩大,收入提高和边际支出下降,使银行利润增加。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必须加强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盈利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价值手段,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这也是一切企业的共同经营目标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往往还要确立并努力实现社会责任目标:一是外界力量规定的社会责任目标,如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规定、管理机构规定的社会性要求、宏观调控的意图和目标要求等等;二是银行自觉意识并自行规定的社会责任目标,如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主动配合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为社会福利事业、公益事业作贡献等等,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经营作风、知识水平等因素。实现社会责任目标可以产生良好的宏观影响,降低潜在的社会成本,避免各种直接和间接性惩罚,使人们对商业银行产生信赖感,提高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商业银行取得全面的、持续的经营效益。

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讲信用、善变通、广结交、图协作的职业道德精神,并且使其渗透到一切业务经营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平时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每一位员工的专业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使每一位客户通过同银行的交往感受到这种变化,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亲近感和敬佩感,这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展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客户稳定率,而且,通过商业银行的影响,扩散这种精神和风尚,带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这可以说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所要追求的崇高目标。

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及其协调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可靠程度越高,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强;反之,资产的安全性则越差。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把贯彻安全性原则放在首位

首先,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活动的风险面大、风险种类多、风险敏感性强。不仅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还有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各种风险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尽可能避免各种风险损失,保证经营活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承受风险能力较弱。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占资产的比重较低。按照国际金融惯例,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8%,我国有些商业银行自有资本比重还达不到8%。同时,银行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机构,比一般企业更容易取得社会信用,具有吸收更多负债的可能性。因此,在银行经营中就有可能保持比一般企业高的资本杠杆率,但这样又会形成银行承受风险能力比一般企业小得多的状况。所以,商业银行为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正常营运,必须重视其资产的安全性。

第三,商业银行经营对象条件特殊,尤需重视安全性。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对象是货币及货币资金,而货币又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它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变化频繁。同时,商业银行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均有直接联系,各行各业以及市场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给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带来影响。因此,增强安全性观念,贯彻安全性原则,对于整个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如何贯彻安全性原则

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贯彻安全性原则:①必须保持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一定比例并随业务的扩大而不断补充。②避免负债流动性较弱而对清偿力产生影响,保持经营的稳定。③实行资产分散化,控制和分散风险。资产分散化策略是投资管理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有资产分散化,贷款和投资的对象、期限、种类分散化等。④合理计划长期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尽可能使其与负债匹配,从而保持银行的清偿力。⑤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⑥保持较高的流动资产,增强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抵抗能力。

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随时随地应付客户提存和告贷的能力。它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则是指商业银行能以较低的筹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要资金的能力。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为什么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

首先,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具有不稳定性或流动性。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其构成大部分是存款和借入款。存款是以能够按时提取和随时开出支票支付为前提的,借入款是要按期归还或者随时兑付的。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或流动性,要求其资金运用必须保持与之相适应的流动性,以备在必要时通过资产的出售来满足提取存款或归还借款的资金需求。

其次,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

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角度看,存款的此存彼取,此取彼存,从而形成可用于放款和投资的一个稳定的余额。但这种稳定余额又往往是难以确定的,因为存款是被动型负债,存款人何时存入,何时提取,存入多少,提取多少,是银行所无法左右的,取决于存款人的决策,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会形成一定的占用余额。由于客户的贷款需求难以预测,有的贷款和投资又可能难以及时收回,这样贷款和投资所形成的占用余额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表现为资金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的收付余额。因此,银行必须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以应付支大于收所需要的资金净额。

(二)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如何贯彻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保持其适度的流动性也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个方面的经营管理操作来实现。在资产方面,商业银行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和流动性较强的其他金融资产,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并运用适当的资产管理方法,满足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商业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现金资产,属于非盈利资产,从经营角度一般都尽可能地把它降到必需的、法定的最低限度,作为一线准备。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二线准备,以弥补一线准备不足或解决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二线准备主要指短期证券、短期票据和短期放款,这些资产既能保持一定的盈利,又能随时或者在短期内变现。此外,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规律,预测一定时期的流动性需要,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使放款和投资的各种不同到期日与不同时期的流动性需要相适应,既保证银行经营所需的流动性需要,又能获取最大利润。在负债方面,商业银行保持其负债流动性的主要策略是增加主动型负债,如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满足流动性需要。

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贯彻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性越高,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反之,便越弱。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贯彻盈利性原则的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追求盈利为基本经营目标。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和经济效益,要以收抵支并获得盈利。盈利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价值手段,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切企业的共同经营目标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其次,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雄厚的资金实力,增强盈利性。股份制银行资本的来源主要靠发行股票,银行盈利状况直接影响股票的销路和价格,从而影响银行资本的筹集。银行利润是股东获取投资收益的来源,只有保持盈利,使股东获得满意的收益,才能吸收更多的资本。银行的未分配利润是其增加自有资本的重要来源。银行盈利水平提高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信誉,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心,以便吸收更多资金,扩大业务规模。此外,银行盈利水平提高也是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和稳定现有职工队伍的重要手段。

第三,商业银行资金的增值性是资金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货币资金的营运活动实现资金增值,只有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才能抵补其各项成本支出并取得盈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正是通过货币资金的高效营运,实现资金的最大增值,取得最大盈利。从这个角度来说,盈利性又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提供了一种衡量标准,并转化为银行经营目标的量化指标。

第四,商业银行的盈利是提高其承担风险能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亏损,就要用积累起来的收益来弥补。如果商业银行自有资本不足,也需要从经营结益中来补充。因此,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有助于增强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提高自有资本的充足程度,避免大量资本损失而带来破产倒闭的危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如何贯彻盈利性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贯彻盈利性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正确的经营管理战略、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优良稳定的客户关系、高水平的内部管理等因素,从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来讲,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经营成本。

首先,增加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收入。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包括资产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资产收益是银行从资产业务中获得的收入,而其他业务收入则是从各项金融服务中获取的收益。提高资产收益必须扩大资产的规模,合理安排放款和投资的数量和期限结构,保证稳定安全获取资产收益,合理进行贷款定价,尽量减少非盈利资产,提高盈利资产的比重,加强资产管理,防范风险损失。提高其他业务收入,必须拓展金融服务业务,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积极利用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誉、信息、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随着银行业务综合化发展,服务手续费收入在商业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会愈来愈大。

其次,降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本,减少支出。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又叫支出,它包括资产损失、存款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降低银行经营成本的途径主要有降低存款成本、减少放款和投资损失、减少各项管理费用。当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盈利性原则的贯彻还必须与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协调配合,否则,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