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62

第62章 雷击事件

事实上,王振这几年也一直在拉拢李之郎,毕竟李之郎是皇帝看重和喜欢的人。再加上李之郎年龄还小,他觉得自己可以像哄小皇帝一样,将李之郎也哄得服服帖帖。这样以来,等到李之郎被皇帝大用的时候,两人就可以联手,甚至是通过控制李之郎来实现控制朝野的目的。

李之郎很坚定地拒绝了这一份善意,他实在太清楚王振的下场了。不管这一世的将来是否还会发生土木堡之变,他都不可能去投靠王振,那是要遗臭万年的。

王振虽然生气,但还没把李之郎放在心上。就算李之郎要被大用,年龄在那里摆着,还需要等待好多年的。

再者,连王振自己都没有想到,宣德皇帝会那么快驾崩,而三杨以及太皇太后居然会坐视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说坐视似乎不太恰当,每次想起太皇太后那一次召见,宫女的剑刃架在脖子上的情景,王振总是会不寒而栗。万幸的是,小皇帝被自己哄得死心塌地了。

不管怎么说,虽然李之郎渐渐长大成人,但他距离内阁首辅的位置还遥遥无期。而王振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目标,他似乎已经不需要在乎李之郎的帮助了。

如果可以一人独掌天下,那么何必非要再与人平分权势呢?

他已经决定无视李之郎的存在了,可好巧不巧的,在处理李时勉的问题上,李之郎居然又跳了出来,对自己表示了激烈反对。这……这是叔可忍婶不可忍呐,你个小屁孩想,想刷存在感么?刷得也太猛了些吧?

好吧,这次先放过你,咱们走着瞧!

仅仅过了一个月,正统八年七月末的时候,朝廷正在奉天殿里开朝会,突然雷声乍起,轰隆隆一阵过去,奉天殿被击掉一块琉璃瓦片!

这可不得了啊!若是在民间,打雷被劈掉一块砖瓦,那算个毛线啊!太正常了啊!顶多别人在背后骂一声缺德而已。可这不是在民间,这是在朝堂,这是奉天殿!

皇宫虽然有很多很多宫殿,可奉天殿却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说什么每个殿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废话,纯属抬杠!奉天殿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的历史以及独特地位。

奉天殿是明太宗、永乐大帝朱棣下令修建的,而且修建得极其壮观华丽。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奉天殿宣布投入使用。新年新气象不是?可这新气象没过多久,到了四月初八,奉天殿就遭了一次雷电袭击,继而引发大火。好家伙,这通火烧得那是一个昏天黑地啊,虽然历史记载语焉不详,但三大殿一起失火,估计也堪比当年项羽火烧阿房宫了。

太宗皇帝没有生气,也没有恼怒。啥?你问为什么?就因为当时的朱棣只顾着害怕了!

朱棣的皇位毕竟不是合法继承的,所谓靖难不过是一个权力争夺的借口罢了。他靖难成功之后,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强行决定迁都北京,毕竟北京是他的龙兴之地。为了顺利迁都,他不惜大兴土木,兴建新的宫殿群和各部官署。尤其是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更是重中之重。

可这三大殿刚建好没多久,天上居然降下一道天雷把它给劈了!这算什么?在当时那个年代,皇帝也迷信啊!这……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打五雷轰吗?!

所以朱棣很害怕,他怕天谴,怕老天爷不原谅自己,怕自己将来坠入十八层地狱。于是乎,朱棣急忙改北京为“行在”,也就是皇帝出远门暂时居住的所在,并依然尊南京为首都。

这就是认错了:对不起啊老天爷,我知道错了,我不迁都了,南京是正统,南京还是首都行不行?

其实,他更怕的是他爹太祖皇帝。朱元璋立国之后,杀了那么多功臣以及其他各种人等,杀的天下血流成河,天空一片血红色。所以朱棣很怕他爹,或许在他眼里,老天爷发怒不是最可怕的,老爹发怒才是最可怕的。

这是老爹死后知道自己篡位了?这时老爹借老天爷的手来警告自己?

朱棣在恐惧不安中又过了三年,死了,有可能找他老子认错去了。他的恐惧也遗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就是洪熙和宣德两位皇帝,这两位也一直有迁都南京的念头,所以也就没有重修三大殿。

可迁都毕竟不是闹着玩的,朱棣刚刚迁都北京,你这不几年就又迁回去,不但是打朱棣的脸打的啪啪响,关键是大家这一番折腾实在够呛啊。所以迁都南京之心一直都有,可迁都之举却实难成行。

到了正统继位的时候,大家在北京也都待习惯了,而且这一代的皇室子孙们也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对北京有了感情,所以迁都南京的念头也都断绝了。

既然死心塌地住在北京了,那就重修三大殿吧,堂堂大明帝国,总不能朝政一直就在奉天门这个临时地点举行吧?于是从正统五年开始重修三大殿,到正统六年九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一年多点的时间三大殿全部修建完毕,而且还捎带着新建了乾清宫、坤宁宫两座宫殿。

喜欢看清剧的朋友,看到乾清宫和坤宁宫这两个名字,想必是极为熟悉的。没错,你所熟悉的乾清宫和坤宁宫,就是它俩。

奉天殿的名字也是几经演变,明朝嘉靖时期改名皇极殿,清朝顺治帝时候改名太和殿。去过故宫旅游的朋友都知道,太和殿啊太和殿,你在民间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通俗的名字:金銮殿。

唐朝大明宫中也有金銮殿,不过那是皇帝和文人们吟诗宴会的地方,李白在翰林院供职的时候,就经常和唐玄宗在大明宫金銮殿吟诗弄文,喝酒聊天的。

金銮殿真正成为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朝臣集会,皇帝和大臣们商量国事的大殿,其实就是从现在才开始。

又啰嗦了很多,不但是因为内心中的某些情结在作怪,关键还在于奉天殿引出的故事太重要了。

金銮殿再次被雷劈,是再次哈,一时引发大家的恐惧、慌乱、彷徨、疑惑等许多负面情绪,许多流言迅速弥漫在北京朝野之间、官民之家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