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40

第40章 朝廷心思

在大明朝,朱熹的解释就是儒学正宗。但前文说过,这薛瑄也是儒学的一代宗师,虽然现在还没自立门户,但他的思想,却已经开始与朱熹有些许的差别。比如这理与气的关系,就让他颇为苦恼,一方面他推崇朱熹,一方面他又不大认同朱熹关于理气关系的解释。这些年一直纠结着,只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而李之郎自从回来之后,颇费了一些脑细胞,仔细回想有关薛瑄以及河东学派的所有记忆。虽然没有想到很多,但幸运的是,他竟然想到了与此次院试题目极为有关的一些内容。

当然,那时候李之郎并不知道院试题目就是这个;他只知道院试主持者是薛瑄,多了解一些有关薛瑄的思想和记忆,或许总会对院试有些帮助。

薛瑄推崇程朱理学,在思想上总的是同程朱理学一脉相承的,但又并非程朱理学的简单延续,而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程朱理学。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理无穷,故圣人立言亦无穷”的思想指导下,弃旧图新,提出了不少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观点。

首先,他批判和改造了朱熹“理在气先”和“理、气决是二物”的唯心主义理气观,明确提出了“理在气中,以气为本”的新观点。他反复强调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理与气一时俱有,不可分先后;若无气,理定无止泊处。

同时,他明确指出“理、气决是二物”的说法是错误的,他坚持气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原始的物质本体的观点,天地间只一气,天地万物皆气聚而成形。

换成李之郎前世的哲学观点来说,薛瑄的意思是,理论或者规律并不是宇宙的根本,宇宙的根本是气,也就是物质。而理论或者规律,就蕴含在这些物质运行之中。理气没有先后之分,就是说,不存在规律和物质到底谁先谁后的问题。

当李之郎想起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薛瑄也就更为敬重了。这是中国文化中最质朴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到底是理为本还是气为本,前世一直信奉唯物主义的李之郎,当然更倾向于薛瑄的“气为本”。至于理与气到底谁先谁后,这根本就是个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谁知道到底是因为先有了物质,所以才有了规律呢?还是说先有了规律,然后按照规律诞生出了相应的物质呢?

哲学问题太深奥,这里就不在探讨。读者也没多大的兴趣,说这些只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一种骄傲和虚荣心理在作祟。

总而言之,院试的文章,李之郎不但顺利地破题承题,而且文章的中心思想让薛瑄顿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读罢文章,薛瑄爱不释手,不知该如何评价,以至于当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满脑子一直在想着李之郎的文章。终于在半夜三更时分,披衣坐起,忍不住满腔的激动迸发出来,叹曰:古有项橐七岁为圣贤师;今有李之郎七岁为吾师矣!

这话说的真是,把李之郎比作项橐倒也罢了,竟然还把自己比作孔子了?!当然,这是薛瑄心神激荡之下,脱口而出的感慨之词。话一出口,他也意识到了比喻的不妥,幸运的是在自己府中。

第二天,顶着两只大大的熊猫眼,薛大人再次阅卷,最终还是将李之郎定为院试第一名。等到榜单放出,世间再次哗然。尤其是通过的文章公布之后,有那细心的学子发现李之郎居然敢质疑朱圣贤的理气论,实在是有违圣贤之言,这样的文章莫说案首,就算连个附生的资格,都不应该被录取的。他们将这些细节一分说,众位学子顿时沸腾,他们倒没有要求提学大人取消李之郎的案首名次,而是直接要求将捉拿归案,判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

罪名一旦坐实,什么案首,什么附生,什么科举等等,都是镜中水月。

这一招太过狠毒。

事情闹腾了几天,竟然惊动了朝廷。不几日,朝廷派了钦差大人前来,彻查此案。于是,李之郎不得不再来一次公堂。

七岁童子,县、府、院试连中小三元,实在太过令人惊奇。惊奇的事情也总是会惹出一些风波来,这不,前两次闹着说作弊,过了一次法堂;这一次闹着说妖言惑众,还要过一次法堂。

钦差大人是礼部侍郎,级别倒也挺高。说实话,来审一个院试的科举案,真的是杀鸡用了牛刀。只是这“鸡”太牛,牛得无法无边了,不但是童子鸡,还是童子鸡中的超级战斗机。所以,特事特办,特别的人特别对待,再加上这位小同学他爹,如今还贵为翰林,颇得皇帝和内阁大臣们的赏识呢。

架势扎得很大,但钦差大人却并非挥舞者大刀而来的。毕竟不是科举舞弊,而是学术之争。人家不是作弊,是对圣人观点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而已。虽然朱圣贤在国朝倍受推崇,但幸运的是,国朝毕竟才几十年光景,还远没有达到后世那样唯朱圣贤是从的地步,言论自由多少还有一点。

最关键的是,提出质疑的人,只是一个七岁童子。虽然科举主流是朱圣贤,但不是还有句俗话叫童言无忌吗?满朝的大臣,以及皇帝陛下,其实也好奇这童言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七岁的童子很多,莫说背诵经典,就是那些能写诗的,能作文的,依然不少;但七岁就敢质疑先贤,敢为圣贤师的,从古到今只有一个,那就是项橐。

大家不能不好奇。所以钦差来之前,被皇帝以及诸位内阁大臣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就算有了结论,钦差也不能擅自做主,而是要上报,要等待朝廷的最终决定。

朱圣贤固然尊崇,但朱圣贤毕竟是南宋人物。南宋是什么朝廷?那是备受北方异族欺凌的朝廷!

我大明朝呢?大明可是驱逐蒙元,恢复中华一统的强大帝国,如今更是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上有明君,下有贤臣,正是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要说出一个项橐级的人物,不正是彰显了国朝的文治之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