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115

第115章 失去人民的信任,讲什么都晚了

第五十一章失去人民的信任,讲什么都晚了

5—67正青智者问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步石答:我们一道在论语里看看为什么宗教信仰在中国搞不起来,好吗?

孔子所说的“道”也有秩序的意识,即他相信维持社会秩序,常态的两种方法就够了,其一是政令与刑罚;其二是崇德与礼乐。具有长效性的常态的政令后来演化为法的理念。而传统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定的本分也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这需要“他求学”来应合。

平常面对人民群众那是“循循如也,似不能言”的。传统知识分子都能遵守道德经里的原则,任何东西都不强加于人或忽悠人接受,即便是知识是德也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和理论,使得知识分子对弄一教义为宗旨,然后搞一教派组织或忽悠或强制愚民接受甚至崇拜深以为耻辱,在论语这种行为被归类于党争,传统知识分子是深恶痛绝的。

所以,佛就显得羞答——人、非人、非非人,觉悟的人。如果它宣布自己是神,必将受到代代传统知识分子的抵制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早已自成体系,力量强大而渊源流长,主流知识分子都信奉道德经里的信仰的原则——真以为信。用崇德的方法获得真。

有神吗?孔子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观察了。孔子以自己生病而祈祷神灵护佑无用亲身经历婉言谢绝子路出于好意的建议,第一、说明两个人都遵循“真以为信”的原则。第二、认定并领了子路的好意。第三、用事实、子路无以反驳无以为继的方法否定了子路的建议,也明确了他的经验不支持神灵存在的说法。

在论语,还有记载,孔子并没有一口咬定神灵不存在,而是对“鬼神”敬而远之、人生有限,作为人应该尽人事,人事还没有做好,哪有工夫哪有能力去做更难的鬼事?至于鬼事,待成了鬼再研究再做也不迟吧,还有做人问心无愧就不怕鬼神。还有万事求诸己,莫要求诸人,更莫要去求诸看不见摸不着不靠谱不真实不实在的鬼神。孔子是事实上的无神论者。

传统文化支持无神论,鬼谷子中的神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精神。就连聊斋里的鬼也都是失去肉身的人。封神榜上的神都是人封的,因而叫封神榜。可以断言,孔子修订传统经典,他一定将鼓吹奴隶制和有神论的东西都删除了。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从中我们看到在孔子的信仰里,即便有神,它也必定是小于天的。即神也将受到天的管制。人通过崇德、徙义、辩惑,逐步掌握全真知而成为真人、到那时就能真正天人合一。之前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信仰。社会实践政信合一。政信合一,石已经讲过。无神论、朴素的唯物主义、主流文化不搞宗教,是中华民族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再加和为贵的文化价值观,铸就中华强大融合功能文化。

抽象概括:

失去人民的信任,讲什么都晚了。

(1)孔子是朴素的无神论者。

(2)孔子讲证实学。

(3)无神,人民为天。还有道也是天。

(4)在人民群众面前,切莫耍威风,相反要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