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112

第112章 精致化生活,燕居而不蜗居

第四十八章精致化生活,燕居而不蜗居

5—64正青智者问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步石答:我们来看看孔子的个人生活、居家生活是怎么搞的好吧?这里只是收集一部分的论语记载。石个人的体会,你如果带着角色、角度寻找意识来反复地看论语,那么你就会发现你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孔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讲高一点,他站在教育家的角度观察、思考、谈论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有从教、从政、周游列国和居家等社会实践和社情体验。

在国家,他讲到君、臣、人、民、人才、器与君子等;在社会他讲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所言,都是原则性的,大多属于哲理、伦理。不可机械学习之。同样,对于家庭,在论语孔子讲到两个原则:(1)亲情。(2)孝。但没有讲到顺,而讲到子女可以有个人意志表达,讲到立志。孔子是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的?如何孝敬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论语并没有记载多少实际案例。这样做有道理吗?绝对有!

第一、论语作者们传承孔子发展地继承精神,将孔子居家生活实例绝大部分都淘汰掉了。因为生活是最现实的,孔子也不能例外,而孔子的实际生活的做法大多都不适合于未来,比如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

第二、可以说一千个家庭,一万种日子,可以原则之、不宜榜样之。因为家庭建筑在亲情的基础上,它其实应该是一自由的港湾。所以我们不能津津乐道于具体孔子居家故事,而应该勤奋于抽象出原则性。首先,从小就听老师说这个“家”,说宝盖头下一头猪。可以认为原来先人的对于家的意识形态是将家看做一个生产单位。孔子要改变这种意识形态,但也不否定生产单位意识,而是强调了生活单位意识,进而强调“孝”。到孟子那里,家就既是生产单位,也是生活单位了,并有家国之治理论。

顺便要说的是,奴隶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实行的井田制的意识形态是将国主要看做一生产单位,连带将一部分人看做工具了。国将生产国家化、组织化、事业化、体系化。孔子强调礼,则为改进这种片面强调生产的意识与做法,而反片面于生活一方了。

大家看到了,孔子居家被称为燕居,那么燕子是如何居家的呢?从小石家虽然贫寒,但和睦安静,视燕子来筑巢为吉祥,绝不做侵害它们之事,所以常有燕子来我家,得仔细观察燕子家庭生活之机会。

一大清早,老燕子乘小燕子熟睡,就飞出去觅食了。也大约在午饭时老燕子飞回来,这时小燕子们各个将头伸出窝外,小大嘴都张得象正方形,老燕子一一喂食,过后,两老燕子出来到房梁上休息,夫妻恩爱,相互啄理羽毛。又回窝内与小燕子同处,常听到其乐融融欢快的小燕子的低鸣声。下午又复如此这般。夜晚则绝不出声扰主人。老燕子多象石那老母亲啊!燕子还有一特征,就是敏捷。所以,既然孔子是燕居在家,就不是闲居在家,不是老爷在家,不是大爷在家,没有大男子主义。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家庭的主心骨,亲情、欢乐、幸福源也。

燕子非人,不知孝,燕子家缺少孝,孔子强调孝,立孝道于人之天道而有人道,终于使人道宽于燕道。

当然,孔子述而不作,孝的概念绝对不是孔子所创立,对孔子而言,它已经就是传统文化元素了。孔子只是选择继承与加强,以促使其发展。申申如也,比如说要有绅士风度,要主动承担家务,是魅力士,具有亲和力,但不是风骚男。夭夭如也。释放快乐、使家庭充满天伦之乐,勤无惰,自己勤无惰,家人勤无惰。亲人之间感情融洽,具备勤奋上升价值观,什么都好办了。情与勤应该相辅相成,无情,即便勤,也必将落得劳燕分飞的下场。

有情无勤,家庭如同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有的人将亲情理解为关系,最稳定的关系,因而不再关注,造成无意的怠慢,亲情逐渐变得冷清。更甚者,需要时使用一下亲情,不用时不闻不问,则伤情。情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亲情更是如此。因为亲情最为真实、现实。比如说,你在外面工作很忙是吧?那么打个电话的时间总能找到的吧?

有人理解“席不正不坐”为讲礼仪,不得不说这样的理解无智化、空泛化了。所以有人就不理解军人叠方块被子的现象了。认为是烦琐的礼节而欲去之。

Xqingwa网友:孝顺之人不一定是好人,但不孝之人一定是坏人!步石回复:请赐教:忠孝不能两全是什么意思呢?在公共场合讲话难矣。

继续前:从小,个人生活的各项操作均被要求有尺寸(石避免使用规矩一词),比如吃饭时,坐姿要端正,咀嚼食物,嘴要抿起,如果发出咂嘴的声音,母亲那双筷子立即变成教鞭打到头上,反抗则得到更猛烈的打击。母亲相关的家教解释: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各有家风。

行动有尺寸是人。

文明礼貌家教解释:舌头打个滚,一点不折本。石觉得这就是在讲道理。法治精神、法制思维。

请看看孔子的小生活搞得多么精致啊,很懂得养生的。石与孔子相似,食物不新鲜不食、主张熟食,荤蔬搭配、五谷搭配、喝酒控制在自己的量内、从来不直挺挺地睡觉、哪怕是夏天都有小被子盖肚子、感谢而不吃他人赠送药品,进步:蔬菜隔夜不食、荤菜夏天隔夜不食、严冬两日后不食、不食烧烤类食物、不食快餐面、食物烧焦则不食。退步:食他人制造的酒。吃饭尽量不讲话,讲话不吃饭、不笑、不说引人发笑的话,不打喷嚏。

石这样的用意很明显,是讲礼是讲理?对于下智的人,石告诉你,这就是礼,然后石告诉你人不能失礼。

在哲学,一切运动皆需秩序,讲究有序生活成为自然。

在科学,遵循生命科学,讲究生理卫生,完善生活措施、做到方法适当。

在教育,家庭是人生第一学校,第一教育基地,千万莫让你的孩子失去家教,失去优良家教!没有家教的人,哪里能指望他的孩子有良好的教养呢?

注意,孩子们都具有模仿的天赋,而又幼稚无知,你要有礼仪啊!孩子的身体、心理、情商情怀、智商智力都与家庭关系着呢。关于教育子女,在论语中有孔子的一个案例,可以被理解为引导、适时指点、及时提要求。孝心是后天的,更需要教育而培养。

按利益论,你作为家庭的主心骨,用出自孝心的孝行于父母既是有亲情于父母、感恩父母,也是榜样于子女、教育子女,也是积德于自己、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子女、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按孔子的观点,这也是在从政。前面讲过,情与勤相辅相成,因为行为的重复是可以铸造道德的。

虽然是偷一块橡皮,但多次重复就形成贼心;而积累小善就可以成就大德。比如只要我子女在家,我的饭都是我子女帮我盛好,饭后也是他负责洗碗,习惯成自然,自然地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他能自觉地从工资中拿出可观的部分买酒送给我享用,我也高兴接受,表示感谢,但请他注意节约,有心即可。从小交给子女细碎的家务、提供孝敬的机会,培养他们实打实地关心他人,避免自私,能有责任担当。

到了社会上也就能讲情讲义,处到朋友,遇到困难则能尽量自己解决,抗不住了也能及时求助于父母以避免冲动失当。

生活是琐碎的,说生活就会有失于琐碎;生活无穷无尽,怎么说也说它不完,那就再总结性的说一句好吧:注重生活方式、规划生活细节、追求生活质量、履责、完情、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