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111

第111章 国民素质教育(3)

第四十七章国民素质教育(3)

再理解孔子的“君子不器”,孔子知道学习、学问,哪怕达到博学,也可以象其他方式方法一样将人变成一只器皿的。孔子的“富之”在“教之”的前面,含我们现在所说的“先干起来再说”。

在当代,客人意识还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现代更需要主人意识,有了主人意识就有了责任担当、义务奉献的逻辑。比如外邦危险,你作为客人完全可以“隐”了,但是祖国危难,就不能这样,就要挺身而出的!在论语里的孔子的中庸意识或说中庸思想是很明显的,所以对于社会他既是现实主义的,也是理想主义的。

比如对于政治体制,他一方面接受君主的现实,即便在祖国他也愿意以客人自居。另一方面主张君主仁义而好礼,追求大同世界梦。孔子的“富之”在前而“教之”在后的安排也同样是接受了中庸思想的指导。但中庸思想如果失去了坚持正义这个大原则,它就可以蜕变为“机械的折中”、“摸棱两可”、“和稀泥”、“老好人”等,并早已经有这样的蜕变。

传统文化,人有出世与入世两种人生态度。

孔子是采入世的人生态度的,这很好理解,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教育对象需要学生,必须入世,智商高的,教授高级的东西;低下的,教授基础的东西,中等的则教授普通的,如此即可。入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也就是说出世的人生态度就不积极甚至消极了。采出世的做法就是隐士。守己志、隐山林,不问世事。这与客人意识是有关联的,是匹配的。传统中早有隐士文化。

提醒,在历史上隐士文化可以作为技巧用来沽名钓誉的,现代则行不通了。个人认为,佛教在中国能够立足、生存而获得发展,得益于这个隐士文化。而佛教组织使隐士行为事业化、体系化。这里有两点需要讨论,其一是佛教有了组织,即实际组成社会了,不过是有别于世俗社会的社会。社会需要传宗接代,佛教社会也不能例外。区别是世俗社会以血缘或认亲的宗亲为宗法,而佛教社会则是以佛教教义为宗法来传代的。其二是佛教徒都是出家人,他们教导世俗之人远离世俗的纷争与羁绊,甚至出家。那么佛家与主张家国之治的儒家道家是一家的论调就是一个天大谬论。请法师来教导世俗之人尽孝也十分荒唐,法师说孝才是真正的赵括的纸上谈兵啊!

论语中有客人意识,也有主人意识,但前者明显而后者暗淡;论语又强调礼,礼是益情的制度,制度属于名词,客人意识与礼都使人过于关注分配。法是合理的制度,制度可以是动词,主人意识与法都使人关注生产而能够全面关注!伴随人类到永远的两个问题:生产与分配。它们的位子怎么摆?从你的意识开始决定了,所以请关注自己的意识形态。合理的合是动词,迎合的意思。上面关于法的论调不具体分析了。法治一词在最近又成为热词。顺便说的是,关于法,可能需要适当联系一下历史上的法家吧?三人物及其理论:

(1)管子——礼义廉耻,

(2)卫鞅——法、信、权。

(3)韩非子——法、术、势。

第一、德治、仁政、道德教化等都是法!第二、权仍然是存在的,第三、仍然需要英明的领袖和执政团队。第四、仍然需要政治、需要每个国民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政治正确。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最基本的,用法治摆脱人治的弊端。已经有人指责石的“法师教导尽孝荒唐”论,现摆出推理过程以供批判:道德说教最好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而法师已经出家,出家就不能尽孝,一个自己不能尽孝的人怎么教导别人尽孝?

礼有成礼,法无定法。

非要分一个儒家和法家,那么,在儒家的工具包内有应有尽有的教科书;在法家的工具包里有应有尽有工具。

意识!意识!雄师醒来了吗?什么叫醒来?

意识清晰叫醒,意识正确叫来!

儒雅即有教养,即有教养的中国传统表达式。

一个学生来到学校参加学习即进入儒家,所领书籍为教科书,而当他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则来到法家,教科书变为工具书。由此意会儒法两家的正确关系。佛家可有可无,信仰自由,群众自主自由选择。

梁武帝发明儒释道一家,本质是将佛家变成必须,强迫全民信佛,他这样做自私而大不善,终于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而后来以他的发明为基础变本加厉搞封建礼教、三家一孝根,生产与科学被遗忘,导致严重落后挨揍,教训是深刻的。墨家有兼爱,也有墨攻是吧?有除暴安良是吧?但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法治精神,一切依法而行,违法而行,罪行。道德教化不能没有,但第一它具有缓效性,第二它要注重培养人们的法治精神、注重生产、尊重科学,致力于经济、注重提高文明素质。礼仪是文明素质的一小部分。

治国依法,学术从儒。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骂战可休矣。否则有失儒雅风度,显得没教养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平息数千年的儒法之争的终极办法是使它们各得其所、各有所尊。非要分儒法,那么:儒家注重学术,偏于理想,崇德道义,道德里有仁义礼智信,从政是为上下求索而社情体验以修德而修学术。谋社会道德。法家注重实践,偏于现实,崇法信权,道德里既有仁的信仰引领的礼义廉耻,又有法术势。从政是为深入社会了解事实控制情势依法处理承担责任以护公平公正而使社会以正道。谋国家富强。

莫要妄自菲薄,也莫要妄自尊大,请养成分析的习惯。请反思拿破仑的“睡狮”论,他是何等情况下说的?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藐视他人,可能因此种下致输的基因!

通过讨论,使儒家法家各得其所。墨家:道德准则,兼爱,崇行与技,为建筑可铲除。归属:工字号如工业,特别土木工程,警察系统等。解释:对好人讲仁爱,警察抓一坏人恶棍,讲仁爱则逻辑不通,讲兼爱,逼供则违反兼爱道德。佛:超凡脱俗,洁身自好,归属,自处。农字号与医字号的学术始祖是神农、黄帝,现在要工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