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图书馆
一、沿革
蓟县图书馆前身是1931年建立的蓟县民众教育馆内的图书馆。馆址在蓟县西北隅城隍庙大殿内。时任馆长的王锡三曾多方募捐、征集图书;其堂姐曾捐献6亩地,以卖地款为县图书馆购置全套《万有文库》及其他书籍,充实馆藏。后几经战乱,图书损失严重,至1947年蓟县县城解放时,书籍已散失无存。
1949年将原县民众教育馆改为蓟县人民文化馆,设大众图书阅览室。1956年6月从文化馆分出,独立建制,并由国家拨款12000元购书。10月15日,县图书馆开馆供阅,地点在独乐寺院内。有各种通俗读物8000多册,可容纳100多位读者。1958年再次并入县文化馆为图书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借阅工作。1976年恢复图书借阅活动,有工作人员3人。1981年2月20日,恢复图书馆独立建制,馆址在文化馆院内,工作人员增加到6人。馆藏图书13000册,设有采编、外借和农村辅导组。对外借阅由原来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有固定读者400人。1982年增设少儿阅览室,地址设在独乐寺东临街平房内,有工作人员2人。
1983年12月,市、县投资45万元建蓟县图书馆大楼, 1984年10月1日,迁入文昌街11号新馆址,从此蓟县图书馆结束了50余年无正式馆舍的历史。新图书馆建筑面积2596平方米,可藏书31万册。陆续增设综合阅览室、报刊阅览室、青年自修室、老干部阅览室、资料室。1992年在同色、一体的基础上增建裙式门市平房223平方米,总面积为2819平方米。1999年,在图书馆主楼的北侧、西侧、南侧再扩建并与主楼合为一体,使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到3216平方米。
二、机构人员
建馆时蓟县图书馆有人员3人,后增加到6人,迁入新馆后人员逐渐增加,现有人员48人,其中退休14人,在岗34人。大本学历4人,大专学历20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 ,初级职称9人,高级工10人。
馆内机构变化几经增减,现由6个部门组成,即成人外借部、少年儿童借阅部、报刊阅览资料部、采编辅导部、电子阅览部、综合办公室。
三、藏书
1956年建馆时有图书2万余册,后经过“文化大革命”图书散落过半。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工作人员把这批古籍藏于独乐寺后韦陀寺地下室内,得以保留现在的有755册。1984年,迁入新馆时藏书有4万余册,1993年至2000年,由于经费紧张,除每年购进少量杂志外,无新书购入。2001年馆藏图书为68313册。2002年订购报刊150多种,天津市少儿馆赠书3650册,总藏书量75063册。2008年后,县财政每年拨专项购书费10万元,以保证每年有一定量的图书购入。现有藏书 130387册。
资料阅览部现有藏书14585册,其中古籍图书(线装书)755册、工具书3510册、地方文献136册、报刊杂志合订本10183册。重要的工具书有《古今图书集成》、《中文大辞典》、《中文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地方文献主要有《蓟县志》、《盘山志》、《天津蓟县地名录》、《乾隆蓟州诗集》、《蓟县大事记》等重要地方史料。其中库存报纸合订本年限最长、最全的有《人民日报》合订本自1956年、《天津日报》合订本自1959年一直收录至今。现存1958年《蓟县报》合订本一册。
四、综合服务
蓟县图书馆现开馆时间为每周54小时,周一上午闭馆,全年无休息日。
图书馆自建馆以来非常重视图书宣传,以丰富多彩形式开展读者活动,先后成立了“蓟县读书协会”、“蓟县振兴经济联合会”。
1981年3月,通过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服务中以身作则,提倡讲究语言艺术、文明服务、礼貌待人。
1982年,向读者推荐有关“三热爱”方面内容的图书1900多册次,配合全县职工三热爱业余读书活动工作的开展。为激发孩子们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敬佩和更好地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组织小读者给张海迪写慰问信80多篇。5月,穿芳峪乡文化站干部蔡秀然出席全国少年儿童阅览室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文化部的奖励。6月,建立少年儿童阅览室。
1983年,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室获共青团中央和新蕾出版社等五单位颁发的先进集体奖状。
1985年3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八项活动”,主要内容为:图书馆工作“十化”、“新五”活动、创业性义务劳动活动、学习“书本”精神活动、“绿化、美化、香化”环境和爱国卫生活动、语言规范化活动、我是主人活动、“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抵制不正之风活动”。5月,建立老干部阅览室和报刊杂志阅览室。
1986年,开展“振兴中华”读书征文活动、儿童智力问答赛、成人百科知识竞赛、蓟县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为农服务成果展览、“祯明顺”书画展览;为少年儿童举办马伸桥枪杀案例报告会,为老干部举办“祝您健康”象棋友谊赛。
1987年,举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专题报告会,“百题智力竞赛”、“理想之光”读书讲演会,参加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举办的“振兴中华”读书讲演活动。年内共建立了3个振兴中华读书讲演基地。
1988年,举办“振兴蓟县书法表演赛”,以“我为振兴蓟县作贡献”为题的读书演讲会3次,科技读者座谈会2次,学雷锋、理想之光演讲会1期,蓟县青年美学讲座1期。在全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1989年,在原读书活动基础上成立读书协会。举办“雷锋精神之光”、蓟县少年儿童读书节“庆龄杯”读书竞赛、“话说十年演讲会”、“蓟县青年五四人生成才演讲会”、“雷锋精神之光演讲会”、蓟县美学学者理论研讨讲座会、“蓟县青少年儿童读书节庆龄杯读书竞赛活动”、“老干部迎国庆赛诗会”,组织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成才杯”知识竞赛、“社教兴伟业、大步奔小康演讲会”、农村“三史教育报告会”、“新旧社会两重天史料图画展览”等。
1994年,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天津市中小学生“三剧一征文”系列比赛并获市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创作课本剧7个,其中1个课本剧参加了比赛演出,获三等奖,图书馆获优秀组织奖。
1995年,承办天津市组织的“爱祖国爱天津”读书活动。在读书百题竞赛中,全县有38万人参加了答卷,其中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有4万人参加了读书演讲活动。总计参加此次读书活动的人数达78万人次,居全市第一位。
1996年,举办“爱党、爱祖国、爱渔阳”读书演讲会。
1997年,建立天津市少儿图书馆蓟县分馆,6月1日正式开放。
1999年,与县教委联合举办 “爱祖国、爱澳门”读书系列活动,发动学校279所,学生166万人,小学、中学演讲获市级二、三等奖各1名,优秀奖10名。
2001年,参加市少儿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心向太阳继往开来”系列活动,征文100篇,参加演讲的6名选手获最佳创作奖1名、最佳表演奖1名、优秀奖4名。“十一”期间举办“我喜欢的一本书”和“我心目中的图书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收集征文70余篇,张楠、李海龙等15篇优秀征文获奖。
2002年,在“新世界”杯全国青少年“未来家园畅想读书系列活动”中,获书画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征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蓟县少儿分馆获得优秀组织奖。
2003年,参加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校园网络环境读书活动”,获中小学征文绘画一等奖3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6月在本馆五楼报告厅举办文学讲座《文学与人学》;8月举办“让世界清洁起来”主题活动;10月举办“践行‘三个代表’建设文化蓟县”讲座。
2006年,举办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中小学生读书演讲与征文活动、“大田杯”中小学生读书朗诵与征文活动,均获市优秀组织奖。
2007年,举办中学生读书演讲征文活动。“迎奥运 知廉耻,争做文明小公民”征文160篇、演讲稿46篇,有31名同学获市级奖,其中获征文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5人;演讲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组织全县农民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有奖灯谜竞猜活动等。
2009年,举办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我爱我的祖国”读书活动、“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并获组织奖。
2010年,举办“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农民读书征文”活动。
五、基层辅导与社会宣传服务
1981年,为提高文化站图书管理水平,举办文化站长培训班,讲解有关业务知识,使他们掌握了文化站图书室的方针、任务、藏书建设、分类、著录等基本知识。
1982年,向机关厂矿、农村基层全年共印发推荐书目8次、640多份,宣传馆藏,吸引读者。同时,大力加强基层辅导工作,发展农村图书室。
1983年,服务驻蓟部队,主动送书上门。为52873部队、解放军269医院、某部运输团、驻军油厍、某部汽训队各送书5次。通过这一活动, 52873部队某连已有17名战士自学了高中课程,12名战士学会了收音机修理,14名战士学会了木工制作,还有9名战士掌握了养鸡技术,这个连队被部队评为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单位。
全年新建农村图书室59个。为了解决购书资金紧张、村图书室藏书少的问题,在马伸桥乡进行农村图书室间互换互借试点,通过图书交流,扩大了书源。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在穿芳峪乡、下营乡扩大图书室间互换互借工作。
1985年,帮助下营文化站等开展“五四”读书征文活动,把科技书摊挪到乡、镇,追集出摊,为“两户一体”服务。农村和家庭图书室占全县村镇的50%。
1987年,重点组织科技书摊赶集、科技展览下乡、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为乡镇、个体企业提供信息、解答咨询,使他们从科技知识、信息反馈中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接待读者5940人次,流通各种科技图书6000多册次,解答各类科技咨询670多件,传递经济信息300多条,为乡镇企业复印科技资料130多份。
1988年,全年共传递科技情报和科技信息200多条,提供科技资料440份,解答科技咨询180件,举办科技下乡展览15次,宣传群众18500多人。帮助企业翻译各种外文资料6万多字。举办食用菌培训班4期,培训160人。
1990年,全年向农村、乡镇企业无偿提供各类信息1000多条,组织12次新产品、新项目中介咨询立项工作,利用“科技书摊赶集”和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共接待读者1500多人次,解答各类咨询50多条。
1991年,展出各类图书340种,共800多册,接待读者2300人次,解答咨询210多件,借出图书160多本;购进新书848种、2855册;举办少儿书画班1期,电子琴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290人。
1994年,举办第八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对7个基层图书室进行指导、辅导,向读者推荐书目100种,科技信息24条。
1996年,接待读者2100多人次,解答咨询350条。7月,举办“爱党、爱祖国、爱渔阳”读书演讲会。
1997年,派出业务干部到厂矿、学校图书室指导图书业务,同时发放借阅证400多个。组织开展迎接香港回归读书演讲、征文等活动。在天津市中小学生读书征文和讲故事活动中,获三等奖2名。配合小康村建设,帮助102个小康村建立图书室。举办蓟县首届少儿图书交易会,建立天津市少儿图书馆蓟县分馆。
1998年,完成图书馆宣传周和天津市第十届科技周活动任务。宣传图书70种,推荐科技信息52条。
1999年,下乡抓文化站和小康村图书室的建设,规范图书室的借阅和管理,摸清了乡镇小康村图书室的馆舍面积、藏书及读者工作活动情况。
2000年,开展送书下乡和科技咨询活动,举办全县图书室管理员图书采编、分类、排架、保管知识讲座。
2003年,围绕“倡导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主题,宣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配合县委、县政府的抗击非典工作,在服务宣传周现场办公期间向广大群众发放了“相信科学,正确对待非典”的宣传材料500多份;少儿借阅部开辟专栏,张贴小读者自己制作的抗击非典的手抄报。
2006年,组织4次送书下乡活动,共赠送书刊1300册,书架4个。
2007年,4个社区图书馆被市图书馆定为天津市社区分馆,在市馆和县馆的扶持下正式挂牌开馆。同时为四个分馆投入图书各1000册,为基层图书馆送书962册、刊33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