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9960500000003

第3章 前言(3)

关于思想建设的任务,巩固参政党的政治共识,加强参政党的政治引导,培养参政党成员的参政党意识等问题,比较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在政治共识和政治引导这个问题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赵霞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上的共识,是执政党和参政党通力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基础。共识教育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思想共识、实践共识。其中思想共识包含着责任认同和信念认同,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赵霞:《共识教育: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主旋律》,《团结报》2009年12月8日第8版。张李锁认为,民主党派队伍具有来源分散、组织松散的客观特点,如果自身建设跟不上,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心涣散、思想迷惘。一个成长中的农工党组织,在发展组织、健全机构的实体建设初具雏形后,就应逐步把自身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他指出,农工党员组织认同与责任认同的理念,可以简要概括为:农工党是我的组织、农工党员是我的标志、多党合作献我的才智、中共领导装我的心底、参政议政是我的天职、服务发展是我的主题张李锁:《农工党的组织认同和责任认同理念》,《前进论坛》2009年第9期。李美玲、郑毅认为,新时期加强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引导,目标在于实现成员政治认知理性化、政治要求合理化、政治参与有序化和政治行为合理化。为实现这些目标,政治引导不仅必须遵循一定的引导原则,而且还必须采用有效的引导方式李美玲,郑毅:《论新时期加强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引导》,《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随着中共中央提出“八荣八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后,民主党派的道德教育问题也被热议。“参政道德”、“参政党形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陈美光提出,民主党派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陈美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政协天地》2006年第2期。刘新文也认为参政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守“参政道德”刘新文:《荣辱观与参政道德》,《团结》2006年第3期。

培养参政党意识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民主党派具有利益代表功能,是政党,是中国的参政党,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但是,民主党派政党意识不高,怀疑或否定民主党派政党属性的现象依然影响着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影响着民主党派积极性的发挥。鉴于此,研究者们对参政党意识的重要性、参政党意识的内涵和培养参政党意识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强化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使民主党派真正作为参政党而存在,应该成为参政党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于培养参政党意识的重要性,申亚力认为,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政党的灵魂,其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政党的朝气与活力,决定着其作用发挥的大小,决定着在社会上的影响程度,决定着其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的实现,也决定着其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申亚力:《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杨雪燕认为,强化民主党派参政党意识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迫切需要,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是适应参政党自身新变化新特点的必然选择。每一个参政党的组织和成员具有一种强烈的参政党意识来指导自己参政议政的社会实践,使参政党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并在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履行职能中发挥作用,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就会提高,参政党组织活力就会增强,参政党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杨雪燕:《强化参政党意识是新时期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张瑞琨认为,参政党的政党意识是决定政党的作为及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同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体现参政党代表性的重要方面。当前必须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强化政党的表达和沟通功能,把参政党及其成员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综合起来,通过参政党的渠道反映到我国的政治体系之中张瑞琨:《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研究》,《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何虹认为,民主党派必须具有强烈的政党意识,充分意识到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一般社会团体、学术团体或行业组织,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否则,民主党派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有愧于人民,有负于时代,最终只能名存实亡何虹:《树立正确的参政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周秀泉认为,政党意识就是政党的责任感,是参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素。强调政党意识不仅仅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需要,更是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社会现实对参政党提出的要求周秀泉:《参政能力建设的两个关键问题》,《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关于参政党意识的内涵,由于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论者一般把“参政党意识”和“政党意识”同义使用,并把参政党意识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如何虹撰文指出:对民主党派来说,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强化参政党意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是辩证统一的何虹:《树立正确的参政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对于参政党意识内涵的探讨,研究者们各有其侧重的角度,形成了各种不同说法,有的论者认为,参政党意识是为实现政党纲领而应具备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认为,参政党意识是接受中共领导的意识、多党合作的意识、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的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意识、政党组织和政治行为规范化意识;有的论者认为,参政党意识是各党派的基本的政治主张。并努力提倡和为之奋斗的基本思想;有的论者讨论了参政党意识的构成要素,认为包含政治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进步意识六个方面;还有论者认为,参政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目标、政治原则、组织程度和政治责任意识等。目前虽然对参政党意识的内涵尚未达成一致共识,尚未形成规范性的结论,但这种开放的讨论空间,对参政党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参政党意识问题,无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杨雪燕认为,政党意识是党员对本党性质、宗旨、政治地位、历史责任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我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对政党的成员起着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作用,是维系成员的精神纽带。结合参政党政治联盟特点和历史使命,增强参政党各级组织和成员的参政党意识,主要强化八大意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特色意识、和谐意识、团结意识杨雪燕:《强化参政党意识是新时期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申亚力认为,所谓政党意识指的是每个政党成员应有的自我确认。政党成员应明确认识本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理念与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政党的纲领、宗旨和组织方式上。对于参政党来说,政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目标意识、政治原则意识、组织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申亚力:《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与这种观点相似,赵蕙兰也提出,参政党意识内涵包含了政治责任意识、履行职能意识、组织纪律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等方面赵蕙兰:《参政党意识建设路径初探》,《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陈维新认为,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应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意识,即参政党及其成员对履行参政党职能、巩固参政党地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体意识。第二,政党组织和政治行为规范意识,其中成员对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政党意识的集中表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民主党派政党意识的灵魂所在陈维新:《参政党政党意识的内涵》,《团结报》2007年1月20日。

姜刚杰认为,参政党的政治参与主体意识是其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精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主党派成员的这种主体意识并不强,许多成员加入民主党派时就没有认为自己是在政治上“入党”,更多地认为是参加群众团体,自然对参政议政工作重视不够等等,必然影响参政的质量和效果。民主党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肩负着自己的责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参政主体意识,使广大成员增强事业心和使命感姜刚杰:《我国参政党建设目标及路径研究》,《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强化参政党意识的途径,研究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看法。杨雪燕认为要在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中不断强化参政党意识。首先,强化参政党意识,执政党和参政党都要负起重要责任。其次,强化参政党意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再次,强化参政党意识要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增强。政党意识不可能在书斋里面培养出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和形成参政党党员必备的政党意识。最后,强化参政党意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杨雪燕:《强化参政党意识是新时期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