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9939600000012

第12章 亚洲(11)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比布鲁斯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商业城市。作为天然良港,它背靠种植黎巴嫩杉的山地,面向地中海。随着港口的日益繁荣,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但后来比布鲁斯作为商业都市日益衰落下去,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宗教城市。无数著名的宗教建筑被建造起来,如比布鲁斯神殿。

在神殿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多处石造神殿,它们的规模虽小,但不应因此就被视而不见。同时发掘的还有9座腓尼基国王的陵墓。这一切都说明了当时青铜器时代文明的繁荣。

希拉姆王墓穴也在城中。与其他石棺相比,希拉姆王的石棺足足大一圈,石棺装饰着漂亮的浮雕,棺盖的侧面镌刻着用腓尼基文字书写的碑文。

提尔城考古遗址

提尔城考古遗址,位于黎巴嫩南部海滨,坐落在距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南约80千米的地方。提尔城曾是腓尼基文化的中心所在。提尔城考古遗迹跨越了公元前3000年至阿拉伯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曾在马迪克、加白斯,特别是卡塔尔建立了繁荣的殖民地。目前,该考古遗址内的建筑多属于罗马时期。1984年,提尔城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列柱大街是提尔城的一条主干道,有凯旋门建在大街上。一片用大理石建造的墓穴位于凯旋门的东侧。墓穴景象悲壮,里面的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提尔城的紫色染料远近闻名,它是由卷贝制成的,用于染布,价格不菲,据说10克黄金只够买1克染料。有关紫色染料的发现,流传着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天,一个名叫提尔的漂亮女郎与守护神一起在海岸边散步,追随他们的小狗把卷贝咬碎了,小狗的鼻尖被染成紫色。看到这漂亮的颜色,提尔万分激动。为了赢得提尔的芳心,守护神便积攒了无数卷贝,并将一件用卷贝染成紫色的衣服送给提尔。

十五、尼泊尔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位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面积1244平方千米,公园内有萨加玛塔(即珠穆朗玛峰)等7座高峰。由于地处山区,海拔高度差又很大,从而造就了那里丰富的生态环境,适于多种动植物生长。同时,那里也是世界著名的攀登区,它的独特之处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因此,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一。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的高峰海拔都在7000米以上,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尼泊尔语将珠穆朗玛峰称为“萨加玛塔”,即为“摩天峰”。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有信奉佛教的夏尔巴人居住的村庄和庙宇,他们虽然不杀生,但常年生长在山区,体力充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在高原负重并疾步行走。

高耸险峻的珠穆朗玛峰一向是全世界登山运动员挑战自己的地方。1953年5月29日,在尼泊尔夏尔巴族人协助下,英国登山队从南坡登上了峰顶。中国登山队则在1960年5月25日征服了北坡。

加德满都谷地

加德满都谷地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加德满都城因众多的寺庙和佛像而闻名于世,还有很多别种类型的精美建筑。尼泊尔著名的古城帕坦也位于这个谷地上。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德满都谷地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加德满都谷地不远处,有帕坦、加德满都和巴德冈三座姊妹城。1973年由中国援建的普里斯维公路的通车使得这个河谷地区日渐繁荣,后渐渐成为尼泊尔著名的旅游区。

与加德满都隔河相望的帕坦坐落在加德满都城以南5000米处,是尼泊尔的著名古都,约建于公元298年,也是当时的商业城。这座城市是按照佛经经轮形状设计的,正中有一座形似北京白塔的覆钵式佛塔,国王居住的故宫建于城内,内有精美的浴室和华丽的宫殿。

昌古那罗衍金翅鸟庙坐落在加德满都谷地东端的一座小山顶上。主建筑为两层金顶,庙内遍布着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刻,其中以雕刻于公元5世纪的那罗衍的人狮雕像和半人半鸟的金翅鸟雕像最为有名。

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

释迦牟尼诞生在尼泊尔毗尼专区鲁潘德希县的兰毗尼。为了纪念这位佛教的创始人,当地保存着大量与释迦牟尼有关的遗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佛教徒来此朝拜。1997年,兰毗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兰毗尼是梵语,意即“可爱”,因曾作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而得名。晋代和唐代的法显和玄奘分别在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朝拜,并将这一经历记录在《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而法显是第一个访问这里并留有真实记录的外国人。

今天在兰毗尼建有白色方形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庙内有一刻有小释迦牟尼像的浮雕,还有群雕像,上面有他的母亲、姨妈及两位印度女神。庙旁的一泓池水,传说是当年摩诃摩耶夫人洗澡受孕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身粗约十三四米的婆罗双树,附近有一著名石柱,是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圣时立下的。庙南又新建了佛寺和佛塔,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和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壁画。

十六阿 曼

拜赫菜要塞

拜赫莱要塞,阿曼古代王都之一,坐落在距离阿曼首都马斯喀特西南部约200千米处。它主要是由土砖、棕榈树干和石块建造而成,是阿曼规模空前的要塞,也是阿曼伊斯兰文化时代到来之前那段历史时期的主要历史遗迹。1987年,拜赫莱要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拉伯人在阿曼修建了许多要塞堡垒和塔用以抵御来自海上的波斯人的偷袭,抗击沙漠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掠夺,以保卫家族的财产。今天,有不少这样的建筑保存了下来。

最初的建筑通常是简易的堡垒和没有什么装备的避难小屋,它们最先在拥有一定人口的大城镇出现,真正的要塞则在很久以后出现,它的四周有坚固的城墙作保护。

拜赫莱要塞是在砂岩的山丘上修筑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椰树遍地皆是。围绕要塞的城墙总长12千米,是用晒干了的砖头修建而成的。在盖塔(女性)的号召下要塞从600年前就开始动工修建了,但是直到16世纪,现在的格局才初具规模。

拜赫莱要塞的城墙建有无数方形或圆形的监视塔,至今有些监视塔仍然存在。但“风塔”早已倒塌,剩下的只是一片废墟,它曾经是阿曼的最高塔。现在昔日风塔的风采只有从19世纪末拍下的照片上才能领略到。

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

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坐落于阿拉伯哈拉西斯平原。哈拉西斯平原是阿拉伯半岛典型的内陆地形,昼夜温差极大,加之其靠近海洋的独特地理优势,使得这片平原水分较足,羡煞其他水贵似金的沙漠地区。由于这里的物种相对丰富,才有幸成为大名鼎鼎的阿拉伯大羚羊的“家”。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作为自然遗产,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拉伯大羚羊,也叫“阿拉伯直角大羚羊”,体形较大,体重70千克左右,高80~100厘米,颈、头部和四肢为黑色或赤褐色,其余为白色。

阿拉伯大羚羊奔跑而不行走,但它有伸展开来、形状似铁锹的蹄子,因而它能持续奔跑几个小时,有时要走几十千米才能寻到食物。它是适于在当地沙漠恶劣环境中生存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

哈拉西斯平原的植物根本算不上茂盛,草、矮树和灌木丛一类的矮生植物居多,有蜥蜴、蛇、壁虎等爬行动物生活在这些植物丛中。这里有168种鸟类,候鸟居多。

十七、巴基斯坦

摩亨朱达罗考古遗址

摩亨朱达罗考古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倍德省拉尔卡纳县,西距印度河1.6千米。摩亨朱达罗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一座宏伟的砖砌印度城市。该古城内的城市布局严谨,规划合理,是人类古代文明之——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突出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0年将摩亨朱达罗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摩亨朱达罗在当地语言中是“死人之丘”的意思。这里原有一座有5000多年历史的城市,这座城市占地约8平方千米,分为上城和下城。

上城建在一座9米高的椭圆形人造平台上,是政府机关、城市首领及宗教祭司的寓所所在地,这里遍布高塔、带回廊的庭园和有柱子的大厅。此外,为保证这里的安全,周围还建有防御工事。“摩亨朱达罗大浴池”是上城最著名的建筑,浴室全部采用烧砖砌成,面积达1063平方米,室内的大浴池约1米宽、7米长、2.4米深,整个浴池砌工精细,砖间砌缝十分严密。平民、商人、手工业者则居住在下城,这里房屋和店铺密集,一直排列到1600米外的印度河畔。

布局整齐的城市被宽阔笔直的街道分成大大小小的街区,这里的房屋有的两层,有的三层,有些还配有卫生间和下水道。全城的下水道系统十分完备,是印度文明所特有的。

塔克西拉考古遗址

塔克西拉考古遗址,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东距其首都伊斯兰堡约20千米。塔克西拉历史悠久,是印度次大陆最早有人居住的地区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作为一个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印度古城,塔克西拉考古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雄伟、精美的佛教建筑群。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塔克西拉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405年,中国高僧法显曾到达这里,先后在这里及帕塔利桑特拉研究了6年佛学。除他之外,到过这里的中国高僧还有唐代的玄奘,至今城里还保存着玄奘的讲经台和他居住过的房屋遗址。当时的塔克西拉被玄奘描述为“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

在塔克西拉城中保存的众多古老的佛教建筑中,有一座巨大的佛塔,极具特色。在塔的四周,建有4座体现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的寺庙,庙宇和佛塔上遍布着大量的人物浮雕,附近还保存着一座有3个穹顶的清真寺和中世纪的碉堡等建筑。

塔赫特·巴希佛教遗址

塔赫特·巴希佛教遗址,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东南距其首都伊斯兰堡约150千米。该遗址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公元1~5世纪时,是当时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遗址内的塔赫特·巴希寺院是一座举世罕见的保存如此完美的寺院建筑,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塔赫特·巴希佛教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塔赫特巴希寺院坐落在平原的一座高地上,突兀孤立,20世纪寺院被偶然发现,当时,遗址的大部分仍保存完好。公元2世纪,对美术很有鉴赏力的迦腻色伽王建造了这座佛教寺院,寺院内还有35座小佛塔,均由教徒捐献而筑。

寺院墙上的壁画如今已不复存在。寺院中的每个祠堂里都有佛像和王者像,这些镀金的佛像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寺中共有30个这样的祠堂。

位于寺院南面的主塔院内的主佛塔,如今仅遗留下方形的基座,主佛塔顶部原有许多精美的装饰。主佛塔墙外发掘出5座巨大佛像的脚,从脚的大小可推断佛像至少高3米,因此这里被称为“大佛像之墙”。

寺院里还有僧院、食堂、讲经堂和中庭里石造的水槽等建筑。寺院西面有一个广场,广场边有一个尖顶拱门房屋,原是一座仓库。

特达的历史保护区

特达的历史保护区,坐落在巴基斯坦倍德省的印度河畔。特达,曾经在300多年的悠长岁月中,作为莫卧儿王朝的都城而存在。而今,历史只留下众多的遗迹供后人瞻仰,但仅是这些遗迹也足以让我们窥见莫卧儿王朝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明。特达历史保护区于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达在1 5世纪末叶至1 8世纪中叶是莫卧儿王朝宫廷所在地,也是当时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后在战乱中被破坏,现今遗存下来的只有坟墓、灵庙和回教寺院,因而被称为“逝去的城市”。

1647年兴建的沙.贾汗大清真寺最近被重新修复,这座寺院由莫卧儿王朝的沙贾汗下令兴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是由甬道、喷泉、花坛、草坪、树林构成的花园,幽雅而美丽;后部的寺院由构造精致的经房和一个宽阔壮观的祈祷广场组成。在大清真寺的拱门上,装饰有几何图样、藤蔓花纹等图案,门上还刻有《古兰经》经文。这座清真寺建筑具有十分奇妙的声学效果,能把壁龛穹顶下的轻微声响隔着巨大的祈祷广场传到对面。

拉合尔古堡和夏利玛尔花园

拉合尔古堡和夏利玛尔花园,坐落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城东北部的旁遮普地区。拉合尔古堡真实而完整地记录了巴基斯坦从阿巴克时期到恰赫吉汉时期莫卧儿王朝的建筑历史。夏利玛尔花园构思精巧,园内风景如画,是举世闻名的皇家花园之一。1981年,作为莫卧儿王朝灿烂文明的典范之作,拉合尔古堡和夏利玛尔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拉合尔古堡的主体由一座带宫殿的城堡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是一座包括亭台、瀑布和池塘的精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