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直系教头冯国璋
9931500000007

第7章 练兵、办学,一个也不差(1)

编练新军

由于采用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袁世凯和冯国璋等人的小站练兵越来越有成效,小站的新军也开始名声大振。很快,西方各国就开始注意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据说,当时俄国和日本驻天津的军官,经常会到小站观看新军操演。在这些军官看来,当时的新军已经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

1898年,英国海军大臣贝思福也来到了小站。在仔细观察了新军的操演、两军对垒训练以及各种阵法演练之后,贝思福写下了《保华全书》。在这本书里面,这位海军大臣不无担忧地引用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将军的话说:

“即使在德国,这也是一支罕见的精锐部队。”很显然,能取得新军训练的好成绩,跟冯国璋等人大力协助袁世凯是分不开的。

看到新军训练颇有成效,同时也为了能够增强自己的力量,1898年袁世凯向军机大臣荣禄建议,由自己来训练一支负责中央防卫的武卫军。很快,这个建议就得到了荣禄的批准。于是,袁世凯的新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扩编机会。

建立武卫军的建议得到批准后,1899年年初,为了配合袁世凯,荣禄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北洋军务公所作为一个管理机构。同时,将原本属于自己统一领导并分驻在京畿内外的宋庆部毅军、袁世凯部新建陆军、聂士成部武毅军和董福祥部甘军,重新整编为武卫军的左、右、前、后四军。加上再次招募来的一个武卫中军,整个武卫军总共就有五支军队。

在这次整编的过程之中,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也就是武卫右军,从原来的七千多人一下扩充到了一万人。加上袁世凯和冯国璋等人,同样对这些扩充进来的军队进行了新式训练,因此武卫右军的实力大大地增强了。并且,没过多久,这支军队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899年上半年的时候,山东省不断地出现杀害传教士、烧毁教堂的洋教案。这些教案的发生,自然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德国,更是趁机侵犯了山东的一些领土。为了报复,德国政府放任军队在山东半岛大肆侵略。一时之间,整个山东几乎都民怨沸腾。也就在这个时候,直隶总督荣禄向朝廷上奏,请求批准袁世凯带领武卫右军的八个营,开赴山东维持主权和秩序。

正当袁世凯和冯国璋等人带领武卫右军赶往山东的途中,鲁西北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最开始,义和团运动还叫做“义和拳”,这是一个秘密的反清组织。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并且日渐威胁到民族国家的安全时,义和拳组织改变了自己的宗旨,开始专门对付他们眼中的“毛鬼”,也就是洋人和洋教,实质上有些盲目排外。

对于这个组织,原任山东巡抚的敏贤采取了招安的对策,他把义和拳视为合法组织,用他们来当做团练。敏贤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他同样仇恨西方列强,希望通过义和拳组织来排外,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没有力量平息风起云涌的义和拳运动。

就这样,在一片仇视洋人的社会氛围下,整个山东半岛几乎就成了义和团的天下。可以想见,当时一些并非具有侵略意图的传教士和教会,由于受到牵连也遭到了无情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公民,也为了能找到借口进一步侵略中国,西方列强便以保护教会利益为名,出兵山东,中国的领土主权再次面临着被剥夺的危险。

袁世凯和冯国璋的武卫右军,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进驻山东的。从个人情感上来说,袁世凯十分敌视义和团成员。在他眼中,这就是一些暴民在闹事。对付暴民,在袁世凯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武力镇压。

由于袁世凯采取了这样的态度,因此他获得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再加上此时的袁世凯,拥有了武卫右军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于是到了1899年年底的时候,袁世凯顺利出任山东巡抚,全权负责山东事务。

袁世凯刚到山东,就发生了英国传教士遇害事件。面对英国政府的谴责和威胁,清政府立即表态,决定“严惩凶手”,同时派兵保护教会和传教士。

但是,正当袁世凯就要派兵镇压义和团时,慈禧太后又在立储问题上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矛盾,因此一时之间清政府对列强们的态度又有了转变。至少在袁世凯这边,他收到的命令是暂时不要对义和团滥下杀手,以免造成巨祸。

于是,袁世凯只好按兵不动。

那么,这时的冯国璋在干嘛呢?实际上,武卫右军到了山东之后,并不是真的按兵不动,而是在冯国璋的主持下,正在全力编练效忠于袁世凯的山东地方部队,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到了1900年3月的时候,冯国璋总办的督操营务处,采用新建陆军的军制和训练方法,已经把山东原有的34个勇营改编成了纪律严明、管理有效的新式陆军,包括了步兵、骑兵和炮兵一共20个营。

这20个营的部队,便成为了武卫右军的“先锋队”,总人数有一万四千多人。这样一来,加上武卫右军原本的一万人,袁世凯属下的军队人数达到了两万五千多人,可以说是北方最具实力的武装力量了。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这支先锋队的新面貌。当时,冯国璋不仅给士兵们增加了军饷,而且还全部换上了西式军装。从现在保存下来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步兵们穿着袖口上绘着一具枪的军服,工程兵的袖口上则是一把斧头,非常容易辨认。后来,这种军服成为了民国陆军的专用军服。

也就在冯国璋全力编练新军的时候,清政府又改变了对待义和团的态度。

袁世凯收到密电,可以镇压义和团了。于是,原本就仇恨义和团的袁世凯,便把他们视为了土匪,开始软硬兼施地予以镇压。

据说,袁世凯为了能擒贼先擒王,便假意邀请义和团的大师兄前来赴宴。

在宴会上,他借着观看大师兄表演所谓“刀枪不入”功法的名义,枪杀了好几位义和团领袖。随后,袁世凯更是直接派兵,四处围剿义和团。而冯国璋和段祺瑞等人,此时就成了袁世凯的得力助手。

然而,就在冯国璋等人全力围剿义和团,把这些无知的百姓们杀得鸡飞狗跳的时候,慈禧太后又改主意了:她决定召义和团人京,好用他们来对抗在京的西方人,尤其是要用他们来围攻外国使馆,从而对西方列强施压。

然而,义和团进京后,虽然有很多清朝皇族担任他们的指挥官,却一直没能拿下外国使馆,顶多只是杀了几个洋人和“二毛子”,外表上显得很有气势罢了。面对西方列强日甚一日的逼迫,1900年6月21日,失去理智的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11国宣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此爆发!

战争爆发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八国联军就占领了天津大沽口炮台。

接着,联军又占领了天津,并于8月14日杀进了紫禁城。慈禧太后吓破了胆,只好仓皇地带着光绪逃出了北京城。

而此时的袁世凯,一方面继续以“黑团”、“假团”等罪名,在山东围剿义和团成员,另一方面则为了防止北上的义和团再次回到山东,便命令冯国璋驻守德州,扼住金浦路的要冲地带。不得不说,袁世凯的这个战略达到了他的目的,既能够消灭那些仍留在山东境内的义和团成员,也能够堵住北上的义和团成员逃回到山东。

正是由于冯国璋驻守德州,才使得八国联军“至德州则敛兵不进,如画鸿沟”。1900年8月中旬的时候,八国联军以追击义和团为名,杀到了保定、河间等地,前锋兵力已经接近德州。然而,西方列强最终在德州止步了。

假如没有冯国璋统领武卫右军在此坐镇,恐怕八国联军还会继续在北方大肆侵略。更重要的是,由于京城的大部分武卫左军被八国联军打得四处逃命,冯国璋也趁机扩充了自己的兵员。这样一来,武卫右军驻守山东,不仅没有因为镇压义和团而有所损失,反而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而冯国璋也因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袁世凯的保荐下,升为了补用知府。

11月,深得袁世凯信任的冯国璋,又被调到济南主管武卫右军和山东全省新军的训练事宜。很显然,此时的冯国璋已经是袁世凯身边的得力大将了!

事实上,有了冯国璋的大力协助,袁世凯领导的武卫右军这时可以说是达到了全盛。这一年的10月份,袁世凯在济南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秋操”,一方面检阅部队的训练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山东的德国军队耀武扬威!而负责这次“秋操”的,就是冯国璋。

袁世凯把这项任务交给冯国璋去办,显示出了对他的极大信任。冯国璋也没有让袁世凯对他失望,在正式操演之前,冯国璋带领军队加紧训练。到了正式演习那天,袁世凯请来了德国驻胶州湾总督,一起在观操台上观看操演。

随着冯国璋一声响亮的号令,威武雄壮的武卫右军将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走过观操台。只见他们“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齐如直木”。看到这些精神抖擞的清朝士兵,德国驻胶州总督不禁当场夸奖起来。

操演结束后,袁世凯不元得意地向这位总督介绍起了自己的三位爱将:冯国璋、段祺瑞和王士珍。看到眼前的三个年轻军官,这位总督顿时赞不绝口:

“他们三个人真不愧为杰出的将才!”从此以后,“北洋三杰”的美名就传遍了整个中国。

后来,有不少好事者还将“北洋三杰”分别作了比方:王士珍是龙,段祺瑞是虎,而冯国璋则是狗。看到这个比方,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冯国璋怎么成了狗了呢?

实际上,这个比方是按照三个人为人处世的特点来说的。王士珍是一个见首不见尾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十分像龙;段祺瑞脾气很暴躁,就像老虎一样;至于冯国璋,之所以说他是狗,是因为他既忠诚老实又果敢实用。这样说来,其实在“北洋三杰”里面,能力最强、也最讨人喜欢的恐怕还是冯国璋。

实际上,就在小站练兵时,冯国璋的地位就已经要高于王士珍和段祺瑞。

当时,王士珍担任的是讲武堂总教习兼工程营统带,段祺瑞担任的是炮兵学堂兼炮兵营统带,而冯国璋则担任的是步兵学堂监督及督操营务处总办。从兵种上说来,冯国璋带领的步兵绝对是最重要的兵种。因此,冯国璋的职位和责任都要更为重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袁世凯才称呼王士珍为“福将”,段祺瑞为“重将”,而冯国璋才是他的“主将”。

尽管如此,‘‘北洋三杰”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亲密的,几乎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据说,张勋复辟失败后,黎元洪不肯就任大总统,按理说来就应该由当时担任副总统的冯国璋接任总统一职。就在冯国璋依然犹豫不决时,段祺瑞直接发来了一封急电,上面只有四个字:“四哥快来!”而冯国璋看完电报,则笑着对身边人说:“你们看,芝泉这个粗人!芝泉这个粗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溢于言表!

至于王士珍,则在冯国璋和段祺瑞后来闹翻脸时,出任了国务总理。他这样做,都是为了让冯国璋做事方便。要不是看在往日的交情上,性格沉稳的王士珍应该不会有此举动!

无论如何,在袁世凯手下,冯国璋和王士珍、段祺瑞都得到了重用。也正是通过训练新军,冯国璋才得以官运亨通,仕途坦荡!

新军,必须常备

就在袁世凯和冯国璋等人春风得意的时候,1901年11月7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去世了。一般都认为,在李鸿章去世之前,曾经向清廷保举袁世凯接替自己的职务。据说,在李鸿章看来,“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

就这样,11月中旬,袁世凯在荣禄等重臣的举荐下,被慈禧太后任命为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不久,又赏赐给了袁世凯黄马褂和紫禁城骑马,并加太子少保。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

接到朝廷的任命后,袁世凯便带着冯国璋等一于爱将离开济南,在一营亲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前往直隶上任。当时,直隶省的省会本来是在天津。但是,由于这时天津依旧被八国联军占领着,因此清政府只好把省会临时改在了河北保定。而这次袁世凯和冯国璋的目的地,就是保定。

到达保定那天,朝廷护送直隶总督官印的官员也到了这里。于是,袁世凯就举行了一个十分隆重的接印仪式。在香烟缭绕之中,袁世凯遥望京城磕头谢恩。

其实,袁世凯心中明白,自己今天的成就是离不开冯国璋等人大力协助的。因而,袁世凯在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一方面开始进一步扩张北洋势力,网络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重用和提拔冯国璋、段祺瑞这些爱将,从而依靠他们的能力不失时机地整军经武,壮大自己的实力。

袁世凯深知,作为一个汉族官员,要想在那样一个乱世政坛上混出个名堂,就必须拥有实力强大的军队,而且自己手中这样的军队越多越好。因此,一直以来,袁世凯都十分注重训练新军。而一旦想要练兵,就必须要有具有西方近代军事知识的优秀将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冯国璋才越来越受到袁世凯的赏识和重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但是,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最紧要的还是怎样维持住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这时候想到了实行所谓的“新政”,而新政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要训练新军。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淘汰全国各省的臃肿兵员,选出一部分精兵编练成常备军,用新式方法加以训练。这样一来,一向善于整编旧军、编练新军的冯国璋就又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