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9860700000033

第33章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专门成立了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完善了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书面审查和大案要案彻查的执法方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执法的成效和影响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全省共检查用人单位26512户,涉及职工95.08万人;检查中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2525户,责令支付农民工工资33681.16万元。仅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就为3.15万名农民工补发了工资,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7149万元。总体来看,我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逐年加强,农民工工资拖欠总额逐年下降,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集体上访问题逐年减少。当前,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领域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问题比较突出,各承包人之间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特别是工程经多次转包分包后,最终承包的建设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和利润较少,极易产生工资拖欠和“包工头”携款逃匿问题。二是一些建设领域工程费用超过预算,因政府投资的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已经成为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主要因素。三是农民工外出就业存在盲目性,不通过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加之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且求职心切,导致打工后工资没有保障。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坚持执法为民,确保工资支付,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重要性

自2004年启动实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以来,每年“两节”前后都要在全国、全省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足以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农民工群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广泛分布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据统计,目前,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接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达到50%以上,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专家测算,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留下的增加值有近两万亿元,带回家的有5000亿至6000亿元,农民增收有50%靠外出务工收入。特别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农民工为工业发展增强了竞争力,为城乡建设增加了活力,为改革开放增添了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农民工特别是80后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如,思想活跃,文化较高,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必须高度关注农民工群体的这一重大变化趋势,在注重解决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同时,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加强人文关怀,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满足合理期待。

其次,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劳动报酬是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赖以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源头。近年来,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攀升,对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重大而现实的考验。因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一件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积极做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相关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再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农民工问题既是中国高速工业化、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他们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保证、生产有安全、参保有办法、食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专项检查活动取得实效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全省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切实履行本地区本单位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职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和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确保专项检查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广泛深入宣传。要把加强宣传贯穿于专项检查活动的始终,营造强大的舆论态势。在宣传内容上,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和农民工自觉学法、懂法,促进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农民工劳动报酬,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在宣传方式上,采取在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辟专栏、制作专版;送法进街道、进社区、进用人单位;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广播、设立农民工维权告示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党和政府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在发挥舆论监督方面,采取在各类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的方法,对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及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始终把违法企业和用人单位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

(二)把握工作重点。要按照全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把握工作重点,确保专项检查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全面掌握自查情况。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掌握项目、责任人、资金运转、农民工现状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预测预警,保证项目完工验收时,做到无拖欠、无侵权、无违规。二是突出检查重点。要把一些容易产生拖欠行为的行业、区域纳入专项检查的重点单位,实行动态监控,逐户进行检查,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快速查处涉及拖欠工资问题的举报投诉案件。对拖欠工资数额大、时间长、性质恶劣的案件,要依法向社会公布。三是整治规范建设市场。建设领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集中多发区域”。在专项检查活动中要坚持把加大对建设市场的监管力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工程管理和对新建项目的审批,全面清理整顿建设市场,依照《建筑法》等规定,严禁建设企业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转包或违法分包。要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防止发生因拖欠工程款而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依法对其市场准入、项目投资、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情节严重的,取消在甘参加项目建设的资格。四是严厉打击欠薪逃匿行为。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司法联动,发现企业欠薪逃匿的,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通报,并配合公安机关及时立案查处,依法追究逃匿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在加强工资支付情况执法检查的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用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也要依法及时查处。五是充分发挥工资保证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在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对已缴纳工资保证金的企业拖欠的工资,要及时动用工资保证金进行支付;对其他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无力支付工资或企业主欠薪逃匿的,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妥善加以解决。

(三)加强组织领导。要健全相应机构,明确分工,靠实责任,形成整体合力。一是加强情况通报。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将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通报,对各部门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动面上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加强联合协查。要针对本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实际情况,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充实一线检查人员,开展“拉网式”的实地清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依法严肃处理。三是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要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快速、稳妥处置,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要积极疏导化解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加强责任追究。要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基础台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造册,由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依法查处。因检查不到位发生违法行为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坚持标本兼治,加快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建设

专项检查活动是针对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性措施。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仅靠一两次专项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治本上、下在管长远的机制建设上。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将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制度规定,不断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主动预防、服务为先的工作机制。面对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要以预防违法为基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对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违法超时加班等比较突出的违法问题,加强事前主动预防和事后高效处理;对使用童工、强迫劳动、妨碍检查、欠薪逃匿等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通过集中整治和严厉惩处,使用人单位始终紧绷守法这根弦,杜绝非法用工行为;对因违法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做到及时介入、妥善处置,切实消除突出违法问题的根源,有效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建立完善多措并举、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完善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书面审查和大案要案专查的执法方式,探索建立“两网化”管理模式,将监管范围由以城市为主向统筹城乡转变,监管方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效能。

建立完善多方参与、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要主动加强与公安、建设、工商、安全生产监管、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定期通报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情况,构建多部门共同治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要继续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的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综合机制,形成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建立完善夯实基础、充实力量的工作机制。要紧紧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监察执法工作的有利时机,全力推动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名称规范、职能统一”的要求,不断强化监察职能,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实执法力量,建立自上而下、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要按照“抓队伍、促业务”的要求,着力打造“业务精、作风硬、工作实”的专业化监察执法队伍,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和行风建设,切实提高劳动监察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在执法工作中努力做到受理不厌繁琐、办案不怕阻挠、取证不畏艰难、处罚不徇私情,树立监察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