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9671800000073

第73章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方法初探(1)

杨华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北京,100005)

摘要:数字博物馆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它是把传统博物馆的收藏、陈列、研究、教育等功能用数字化方式表现出来的博物馆。博物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建设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中国邮政邮票数字博物馆建设之路的起点就要从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做起。本文以馆藏资源数字化方法为研究对象,根据本馆现状从藏品的二维信息采集技术和三维信息采集技术两方面对馆藏资源数字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馆藏资源数码相机三维扫描仪

一、引言

在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数字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博物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数字博物馆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是指那些将自身的文物与标本藏品及陈列展览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加工、整序、并网以供社会观众浏览观赏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机构。数字博物馆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文物藏品资源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和观赏浏览公众化。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国家级“行业龙头博物馆”。博物馆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并向观众展示中国邮驿邮政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外邮票,是展示中国邮政风采的一个窗口,是让观众认识邮政、了解邮政、支持邮政的一个具有极大亲和力和表现力的沟通平台。现在,我国已建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宁夏邮政博物馆等相关专业性质的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社会及科学效益,解决当前博物馆展览形式单一、缺乏交互等问题,建设邮政邮票数字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在努力完成硬件基础建设,计划用几年时间组建一个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博物馆门户网站,将邮政文化研究、集邮文化传播、档案资料服务、数字化博物馆、多媒体影视宣传、数字化杂志等内容融为一体,实现邮政邮票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博物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建设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中国邮政邮票数字博物馆之路的起点就要从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做起。本文拟从二维信息采集技术与三维信息采集技术两部分探讨本馆馆藏资源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方法。

二、馆藏资源的二维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藏品的二维信息采集,总体有一个原则,即为了不多次搬动藏品,尽量一次性地采集藏品较多的信息。使用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都要尽量采用高分辨率,使用数码相机一般最少给藏品从不同角度拍摄6张相片,为以后的藏品图片的出版和印刷也做好准备。

1.数码相机的选取与拍摄技术

数码相机现在已经比较普及,价格便宜,人们可以轻松掌握其使用技巧。在一些纸质文献、立体藏品的数字化工作中,数码相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非常珍贵的古籍文献,必须避免过多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不适合使用扫描仪数字化,也可利用数码相机的远距离调焦功能完成数字化。

(1)佳能EOS 40D相机与EF-S 17-85mm f/4-5.6 IS USM镜头

现在本馆日常使用的是这款佳能相机。EOS 40D相机采用了1010万有效像素APS-C尺寸的CMOS图像感应器,尺寸22.2mm×14.8mm,使用镜头的焦距转换系数为1.6。此CMOS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实现了ISO 100-1600(可扩展到ISO 3200)的感光度设置和优异的动态范围,暗部和高光部分的细节依然出色。

EF-S 17-85mm f/4-5.6 IS USM镜头,大约相当于27-136mm视角。内置影像稳定器,相当于提高3档快门速度。使用玻璃铸模双面非球面镜片和优化的镜头镀膜,成像素质优异。采用圆形光圈,可全时手动对焦。

使用数码相机时,只要对着被摄物体按动按钮,图像便会被分成红、绿、蓝三种光线,然后投影在CCD(光电藕合器件)上;CCD把光线转换成电荷,其强度随被捕捉景象上反射的光线强度而改变;然后,CCD把这些电荷送到模数转换器,对光线数据编码,再储存到存储装置中。在软件支持下,可在屏幕上显示照片,还可进行放大、修饰处理。

(2)藏品的拍摄特点和技术

文物藏品的拍摄有它自有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文物藏品价值大,易破碎,不易搬动,而且文物造型各异,表面材质和尺寸大小差异大。并且照相用光严格,有些文物的表面可能因为闪光灯的照射而产生微小的化学变化。拍摄单独的文物时需要细微地审视器物造形的动静、疏密、轻重关系。

①角度的选择。文物摄影角度选择的最终目的是寻觅最佳观赏面。这个观赏面的选择,既要让工作者能据以考证利用,又能使一般读者得到意趣与欣赏。当遇到一件造型复杂的器物时,除了尽力找出一个能概括器形特征的最佳观赏面外,还要尽力表现它的造型美。

②背景的配置。文物摄影的背景配置,应简洁平整,色调素雅,以有利于突出文物古朴、凝重、典雅的性格。文物黑白摄影的背景一般采用黑、灰、白三种颜色。背景配置时应做到不靠色,以免器物与背景含混不分。对比适当,防止器物与背景反差过大,造成剪贴效果。背景配置还要善于利用粗细和明暗对比手法。

③用光的选择。一般来说,顺光平而无明暗,多作总体照明和辅助光用;侧光用于描绘器物各侧面的明暗反差,凹凸饰件,并可隔离器物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逆光用于勾勒器物的轮廓线,有突出立体感的特殊作用;顶光作用于器物顶部和腰部造形复杂的器物;底光具有渲染器型威严的感情色彩。另外,要根据不同藏品类型选择光的强弱,光的主次。不分强弱主次一概采用大亮光是没有艺术表现力的。

④投影的处理。在多灯照明下拍摄文物,应避免交错重叠的投影,与此同时设计一个好的投影,既可使画面简洁、美观,又可起到均衡画面和增强其空间感的作用。消除和减弱杂乱投影的常用的方法有:在灯前加用透明硫酸纸或纱网,以柔化投影或利用反光伞,把直射光反射为柔和的散射光。

(3)照片后期的处理及存储

文物拍摄完毕后,应马上存储到电脑中,并及时对照片进行编目、修整、存档,以便于以后随时调用。在存储时,我们要注意图像的质量、大小和格式。相机像素的大小和储存时的图像格式有密切的关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存高清晰度的数码相片。

由于用途不同,存储的格式也不相同。现在可供我们选用的存储格式有很多种,如Tiff、Psd、Eps、Cif等,但本馆常用的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多为Jpeg格式。这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它有可压缩性,可以把文件数据压缩在网络上浏览,而且传播和下载的速度较快。不过我们在压缩图像时一定要知道它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图像的影响和用途都不同。Jpeg格式共分为13个压缩等级,并有低、中、高、最佳四个档次来提示图像的品质变化。图像的压缩会造成数字数据的缺损,因此,压缩比例越大品质就越低,反之亦然。笔者的观点是尽量保存高清晰度的数码相片以备日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