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9671800000058

第58章 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的整合

姜岩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数字博物馆的认识也变得更加深入,而如何更好地体现数字博物馆的价值,发挥数字博物馆的优势,增加数字博物馆的功能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整合的研究,论述了数字博物馆在新媒体中可能的形态,使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更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大众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化

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都极其丰富。它们既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见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数字博物馆的产生为提高文物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如何将数字博物馆最终展现给观众以及通过何种形态展现都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一、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

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赢利性永久机构,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这一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博物馆的开放性。博物馆在搜集、保存文物的同时还有传播和展览的职责。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现代的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我国对博物馆的认识也指出,博物馆应具有“宣传教育机构”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方面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场所,另一方面博物馆应是向公众开放,实现教育、研究等功能的重要载体。从这一点出发,博物馆的开放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受到场地、空间、文物保存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传统博物馆所能实现的仅限于入馆参观,参观人数有限。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数字时代的来临为解决这一矛盾,开拓了新的道路。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应包括两个范畴,即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和数字博物馆的藏品数字信息通过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是指通过对馆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编辑、整理,使其转化为基于图、文、声、像的数字形式,以实现藏品的数字化收藏。数字化收藏不仅增加了博物馆无限收藏的可能性,实现藏品信息的持久性保存,消除了风化、腐蚀等物理因素对藏品的损害,而且能够实现藏品在空间、时间上的瞬间移动,减少藏品在搬运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坏,使藏品的展示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实现藏品数字化后数字博物馆还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博物馆,只有将藏品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展示出来,才能满足博物馆开放性的要求。而选择何种传播途径就成为数字博物馆是否能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决定性因素。传统印刷媒体、广播、电视都不能很好地实现数字博物馆的这一需求,即便是CD、DVD这样新的记录载体,也难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这既促成了数字博物馆走向与新媒体整合的道路,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定义新媒体的关键除了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依托,还要看是否能实现大众传播的功效,成为继印刷、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传播渠道,是否具有传播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从这个角度出发,万维网与无线手机网络媒体无疑是最准确的新媒体。

数字博物馆与新媒体整合的必然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内容数字化对接

数字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均以数字化形态存在,而新媒体则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传播媒介,两者都依托计算机技术,需要以电脑作为载体,因此不再需要其他转换就可以顺利完成信息的对接与传递。

2.信息无限延展

以万维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其主要特征就是海量信息的发布,而数字博物馆依靠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展示的结合。在展示物品本身的同时,其相关信息也可以得到全面展示,并通过网络搜索功能,使信息得以无限延伸。

3.非线性选择

在博物馆内的参观尽管大多遵循一定路线,但是观众还是可以对作品进行有选择的参观。参观的过程并不完全是线性的。而新媒体中的交互性,使得信息以非线性方式进行传递,极大地发挥了观众的选择权。通过非线性浏览,减少了观众在参观时间上的浪费。

二、新媒体中数字博物馆的形态

1.网站形态的数字博物馆

网站形态的数字博物馆是最常见的数字博物馆,现有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博物馆多是以这种方式展示。网站形态的数字博物馆是将数字博物馆中的各种内容发布到网络中,通过一定的组织编排,结合图、文、声、像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以综合性的网站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观众的互动点击实现对各种藏品的观赏。

网站形态的数字博物馆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网络实现跨媒体整合,在展示展品的同时还能展现出其文化内涵,体现出历史价值。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通过先进的数字设备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极大地还原了藏品的真实性,增加了藏品的可视性。再通过音频与文字的同步解说,使观众了解到藏品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经历,实现了视听效果的艺术化。同时通过网络搜索功能和超链接无限地丰富了藏品的信息内容。

除此之外,网络的交互功能无疑对数字博物馆藏品的展示创造了便利条件。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对藏品360度的全方位展示。通过鼠标控制可以方便地看到藏品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而在传统博物馆中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藏品还是很难做到的。交互功能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与藏品的互动上,由北京印刷学院制作完成的大钟寺数字博物馆《盛世钟韵》在展示编钟的过程中,加入了可以击打编钟的互动设置,通过敲打不同的编钟,相应地可以产生不同的声响,而连续声响又可以被记录下来进行回放,通过互动视听展示,观众可以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增加了数字藏品的真实性与趣味性。

2.网络游戏形态的数字博物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带宽的增加,网络游戏已成为最流行的电脑游戏,使众多玩家津津乐道。通过网络游戏形态呈现的数字博物馆,既吸收了网络游戏虚拟沉浸的优势,又将文化内涵赋予其中,观众将观赏与游玩结合到一起,增加了数字博物馆的吸引力,成为数字博物馆新的发展方向。

2008年年底正式上线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就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拟的故宫中,以网游的形态展现了古代宫阙建筑的辉煌。“超越时空的紫禁城”完全通过三维建模还原了故宫的整体面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客户端进入后,首先会选择一个宫廷里的角色,因扮演角色的不同,会遇到不同的情境;通过人机交互、观众与观众交互的方式,观众会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同时通过互动,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关于故宫的背景知识,甚至“参加”故宫历史上的某些重要事件。

网游形态的数字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忠实地还原某些历史遗迹。一般来说,历史遗迹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残缺不全就是早已面目全非,但这些遗迹又对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网游的形态能够重新构建出这些消逝了的场所、风貌,把人们带回已经消逝的世界。

尽管网游形态的数字博物馆由于技术因素还存在着一定的不便利性,不能通过网页直接进入而需要下载客户端软件安装到电脑中,使用客户端登录以及需要较大的带宽支持才能顺畅浏览等弊端,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游形态的数字博物馆将成为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关注点。

3.手机与数字博物馆的结合

随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牌照在中国的发放,以手机为媒介的传播方式终于以第五媒体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手机媒体实现的传播不同以往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而是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具有分众传播的特征,传播针对性强,定向传播效果明显,同时作为最便携的媒体终端,具备良好的移动性,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上网检索信息和信息发布的功能。人们一方面可以通过3G技术实现宽带上网,通过手机可以浏览网络上的数字博物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实现无线局域互联。

2008年中关村无线新媒体产业联盟宣布成立,旨在通过统一的技术应用标准推动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实现无线新媒体产业良好健康的发展。无线新媒体已经开始越来越近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数字博物馆在手机上的应用体现在:当观众持手机进入一定区域时,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与数字博物馆的链接,数字博物馆将检索菜单发送到观众手机上供观众选择,最后再通过蓝牙将图、文、声、像等相关信息发送到观众的手机里。

三、数字博物馆与新媒体整合的多样性

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整合的多样性既包括了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包括了数字博物馆形态的多样性。在展示方式上,新媒体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等新的形式对博物馆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能够还原出许多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失去的宝贵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珍贵的资料。新媒体促使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数字博物馆的形态更加丰富。

新媒体的特征之一是在虚拟环境下对事物的建构。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采编,将真实的博物馆虚拟化后在新媒体中展示,也可以虚拟出一个博物馆使之存在于网络空间。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不再是必须以真实的馆藏藏品作为支撑,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新构建数字藏品作为收藏。它降低了博物馆建立的时间需求、空间需求和资金需求,使博物馆的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人人都可以参与开办新媒体数字博物馆。个人藏家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络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社区以共享的方式建立社区性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藏品交换,建立交换性数字博物馆等。新媒体最终带给数字博物馆的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利用。

总之,数字博物馆的建立需要以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以实现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同时新媒体中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使新媒体所能涵盖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而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的整合对传统博物馆而言既是有利的补充,也是难得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