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9671800000054

第54章 农业科普新平台: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1)

张峻峰 郑怀国 邱琳 谭翠萍 李凌云 赵静娟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7)

摘要:本文从农业科普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实现条件入手,阐述了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构想的产生及其作为农业科普新平台在内容与技术方面的特点,为数字博物馆在农业科普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典型范例。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农业数字博物馆科普平台

农业科普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在当前“倡导民生科普,促进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下,充分研究探讨符合公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农业科普新手段,搭建面向公众传播的新型“绿色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为此,我们建设了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希望能够将它打造成一个能满足公众需求的农业科普新平台,以期实现上述目的。

一、农业科普是城镇居民、城镇青少年和农业生产者共同的需求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与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关系最为密切。如今,广大城镇居民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营养和农业的养生功能。美食烹饪、养鱼、养花、饲养宠物、观光采摘等正日益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城镇居民对农业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迫切。特别是对城镇青少年来说,农业科普不仅包含了对农业知识性内容的阐述和对科技前沿的追踪,当中更蕴涵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恰当的科普形式与内容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正是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对农业生产者来说,农业科普不仅能够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农业的一般概念,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还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的能力,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农业科普工作应该从“民生”的角度出发,从城镇居民迫切需要的与健康养生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出发,从城镇青少年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出发,从农业生产者急需的技术出发,在内容上突出农业自身特点,在形式上实现科学知识的普及,使农业技术的内容更易理解,更注重互动参与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科普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普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使得科普形式正在由手工化走向自动化、由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互动、由单一科普走向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数字博物馆等新型科普传播形式。作为一个发展中的领域,数字博物馆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但笔者认为,无论如何定义数字博物馆,其基于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诸多优势属性,决定了数字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科普形式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价值,也将成为农业科普的一种创新形式。

三、互联网发展促进了农业科普资源传播,带动了科普形式创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农村地区互联网络也在飞速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农民上网提供了终端设备与场所;配合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电信运营商为农村地区提供了资费优惠政策,客观上也推动了这些地区互联网的使用。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可见,随着我国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和网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客观上提高了对科普资源内容和传播方式上的要求,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普资源传播和科普形式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和动力源泉。

四、“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农业科普新平台

正是基于上述需求和条件,我们经过充分地比较和研究,结合自身在农业科技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建设农业科普新平台——“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的构想。

1.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是富有极强“农业”特色的科普平台

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是依托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国内首座以农业科技知识为内容核心的、集网上实物展示、知识共享传播与科学互动体验于一体的虚拟数字博物馆。在知识覆盖上体现了数字博物馆“博”的含义,在内容的专业性上突出了“深”的特点,在内容的展现形式上借鉴了数字博物馆“互动、参与”的属性,在技术运用上综合了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从不同视角、多维度、立体化展示各种反映农业科技与文化发展整体风貌的农业科普知识资源。借助于数字博物馆这一实现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成为当前面向公众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与教育的新平台。

(1)展示的“藏品”是有生命的农业生产对象

“藏品”是数字博物馆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博物馆,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展示的“藏品”是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各种有生命的农业生产对象。与博物馆展示文物、标本等静态藏品的方式不同,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需要对“藏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进行科学、动态的展示。考虑到农业生产对象的生命周期较长,不可能根据其自然生长发育过程演示,因此,在种植业展厅建设中,我们收集了“藏品”——农作物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参数,建立了模型,通过3D技术在计算机上还原农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360度立体、动态、连贯地再现了农作物的整个成长发育过程,将原本漫长的发育过程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而帮助参观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体特征和过程能有一个准确、直观、全新的认识。

(2)科普知识传授手段上突出了参与性和互动性

农业生产是以生物为载体的,必须符合人类的需要并受人类的调节。这就决定了农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根据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以相关农业科普知识为背景,以突出“参与性、互动性”为原则,在互动体验厅里设计了情景体验和互动游戏两个模块。在情景体验模块中,参观者在生动的故事情节引领下,置身于高度仿真的三维农业生产场景中,参与体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互动游戏模块中,突出了互动的特点,设计了10余个农业科普互动小游戏,参观者可以在电脑上种菜养鸡,并可以用生产的农产品去市场交易换取生产资料,人机互动,妙趣横生。

在这两个模块中,参观者在模拟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能够收获大量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普知识,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