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9671000000051

第51章 党报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张洪生

频频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危机公关是近几年讨论的热点问题,关于政府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提高媒体意识,如何应对媒体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学界等都提出了很好的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其目的就是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一旦危机发生,媒体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甚至会左右事态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必须看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的中坚,党报必须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地位,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事实,进行权威解读,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一、党报必须有坚定的、正确的立场,成为政府的喉舌和助手

我们一直说党报是政府的喉舌,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党报的总体发行量却在逐步下降,有人将这归结为党报的定位。而一些都市报,为增加发行量,在新闻的收集和内容的编撰上,以猎奇为出发点,为吸引受众的眼球,在事件报道上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考虑不足,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此类现象尤为突出。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特点就是发生具有突然性,事件具有危害性。广大人民群众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十分关心事件的发展、政府的态度和措施,对各种信息极为敏感,特别是事件发生的初期,各种谣言、猜疑、意见会在民间迅速传播。一些新闻媒体为满足广大受众的好奇心,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以民间传播的信息为依据,道听途说,断章取义,发布不负责任的消息,往往助长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有时还会制造危机,使政府陷入被动,这也是某些政府官员害怕媒体的原因。

在2001年江西万载县发生的烟花爆炸事件中,政府发布了14人死亡的准确消息,但一些媒体依据民间传闻,进行了夸张的报道,有的报道说死亡人数100多人,有的媒体报道说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数不准确,还公布了21人的死亡名单,造成了当地居民的恐慌和不满,后来调查的结果显示,政府公布的数据是准确的。为此新华社发表文章《万载爆炸事故“21人死亡名单”严重失实》,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和谴责。[1]

2006年7月,广东的一些媒体刊登了同一条消息,说广州市面上发现有海南西瓜被注射了“红药水”,紧接着香港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就是这样一条很简单的消息,将数千万吨熟透的西瓜堵在了海南岛上,令瓜农损失惨重。事实证明,给西瓜打“红药水”不会给瓜农带来任何利益,那些满天飞的传言纯粹是无稽之谈。经调查,此则消息的出台,纯属一些记者的道听途说,而一些权威媒体以为奇货可居,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就进行了转载,使事态逐步扩大,演化为危机,在这个事件中,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

所以,作为宣传阵地的党报,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以追求发行量为全部。尤其对于一些敏感问题的披露,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必须认真调查,依据充分,事实清楚,充分估计报道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坚持稳定是大局的原则,及时就有关问题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了解事实,坚决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出发进行报道。当危机出现以后,党报必须主动配合政府,成为党和政府在媒介策略方面的参谋和助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党和政府公布事实、宣传政策的空间和平台,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正确地引导舆论,使谣言和小道消息不攻自破,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媒体要予以抨击和批评,对模糊的事情要予以澄清,避免事态扩大,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当然,这也需要政府采取正确的公关策略,要以政府主动发布消息作为前提。

二、党报必须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坚持稳定是大局的原则,坚决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出发进行报道,并不代表要弄虚作假、隐藏事实。弄虚作假不是我党和政府的原则,也不是新闻报道的原则,党报必须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及时报道,准确报道,就是党报要争取保证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消息,能够使群众全面了解事实的真相,不给谣言扩散的时间和空间。这对防止谣言的扩散,稳定群众的情绪至关重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能够帮助政府以及党报本身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一方面,党报坚持第三方的立场,可以客观地介绍事实的真相,对一些损害政府形象的谣言予以解释,及时公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即使在事件中,涉及政府有关部门或个人,也要坚持真实、透明的报道,但是必须以客观为前提,要主动与政府协调,说服政府接受采访,说服政府通过党报向公众发布正确的信息,这样不但更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也增强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有利于矛盾的缓和和化解。

2007年,无锡太湖水面蓝藻成灾,自来水无法饮用,给无锡居民造成恐慌。党报为此事件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月30日,《无锡日报》刊登《太湖自来水水源地受蓝藻影响》,报道明确告知市民实际情况;5月31日,又组织了《面对水质异常,我们在行动》的综合报道;6月1日,发表了题为《水质昨现转机、措施连续跟进》的文章;6月2日,报道了《恢复正常供水目标初步实现》;6月3日,报道了《无锡市区自来水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6月5日,配合政府刊登《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的通告》,告知市民“经卫生监督部门连续监测,我市自来水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实现正常供水。”6月2日,《无锡日报》在头版报道中把“高锰酸钾前移到取水口投放,粉末活性炭则放到蓄凝池”的新水处理技术告知市民,让大家清楚知道新处理技术是怎么回事;6月7日,《无锡日报》又在第一时间刊发《气候影响评价和专家分析揭开太湖蓝藻暴发和水质突变成因》,公布了由中科院、建设部、清华大学和江苏省水利厅、环保厅等单位组成的两个专家组关于无锡贡湖水源地水质突变原因的结论,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结论打消了许多市民心中对此次水质突变原因的种种猜疑;6月10日,刊发报道《群众代表看水记》,让市民代表通过亲眼目睹的事实来进行评判;6月14日,刊发报道《自来水转入常规工艺生产》,再次对自来水能否安全饮用的疑问作出权威解答。[3]

在这个事件中,《无锡日报》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对事件的过程进行了报道,不隐瞒,不虚报;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信息发布,立场坚定,发挥了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党报必须讲究报道策略,成为权威信息发布和深度解读事件真相的平台

对危机事件进行新闻报道要讲究报道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在党报的记者心中必须明确几个问题:“我要报道的是什么事?报道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怎样报道才能使群众了解真相并有利于事件的平息?”这需要广大党报的记者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和宣传技巧。首先,不能因事件不清楚就不报道,要把手中掌握的各种事实和资料进行整理,可以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跟踪报道,由浅入深,在群众可接受的情况下,逐步揭开真相。同时,党报在突发事件中,要成为权威信息发布的平台,决不能报道事实依据不充分、消息来源不可靠的新闻,党报发布的信息必须具有权威性,权威性对解决问题,说服群众的作用是巨大的。另外,在事件发生时,党报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就事件发生的内容、原因、背景,事件处理的原则、方法、措施,事件结束后的反思、归纳和总结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这样可以增加说服力,使群众更加相信政府,提高政府威信。

在太湖蓝藻事件中,《无锡日报》在这个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不但分阶段连续跟踪报道,抽丝剥茧,使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缓解了危机,还从技术角度对政府的措施进行了解读,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解决危机的信心。

四、党报必须与网络结合,实现与民意的互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许多突发事件的传播都是从网络开始,它是谣言散布最快的地方,也是党和政府发布消息最快的平台。所以,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党报必须重视网络舆情的作用,主动与网络结合,线上线下共同完成信息发布的任务。同时,党报还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充分了解民意,了解群众对事件的看法和建议,了解群众的心态和情绪,通过互动,及时发现谣言,平息谣言,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缓解危机,疏导群众情绪。在党报上可以开辟一些专栏,反映网民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通过专栏和网络实现政府和普通百姓的对话,这对提升政府形象,扩大传播效果也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突发事件不但对群众的利益危害巨大,处理的好坏还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果处理不好,造成社会动荡,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危机发生之时,媒体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党报更要坚定立场,以国家大局为重,实施科学的报道策略,正确地引导舆论,为化解危机、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作出贡献。

〔张洪生:中国传媒大学媒介形象与推广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博士生〕

[1]《江西万载一烟花厂发生爆炸》,http://news.sina.cn/c/2002-01-11/442378.html

[2]《广州谣传西瓜被注红药水,海南6万亩西瓜受牵连》,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8/07559589906s.shtml

[3]刘川:《蓝藻危机中,我们注入安定——〈无锡日报〉太湖蓝藻水危机中的舆论应对》,《中国记者》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