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9671000000127

第127章 改革开放30年与新闻出版

闫永栋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对中国新闻出版业同样具有“历史性”和“抉择性”意义。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时代发展同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自身建设也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出版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0年来,新闻出版业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研究性著作、普及读物的出版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特殊贡献;坚持“双百”方针,出版了一大批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读物和基础性工具书;坚持“三贴近”,出版了大量面向“三农”、面向未成年人、面向大众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出版物,新闻出版工作的舆论引导水平和服务能力极大提高。

(二)为大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30年来,新闻出版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目标。与1977年相比,我国出版传媒市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出版业由“书荒”变成“书海”,传媒由单一变成多样,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2007年底,我国出书品种已由1977年的12886种增长到274376种,总印数达66亿册,市场经销图书达200万种。期刊生产由1977年的600余种、5.6亿册发展到年产9468种、30亿册。报纸生产由1977年的193种、123.7亿份发展到年产1938种、438亿多份。音像制品从1978年的398个品种发展到年产3.37万种。我国电子出版业起步于1993年,到2006年电子出版物已达7207种,发行量1.6亿张,电子图书达到160多万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网络游戏产品已有300多种上市,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为大众提供了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30年来,党和政府根据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发展实际,对新闻出版业实行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义务教育教材出版发行,实行科技教育文化“三下乡”,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事业等,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了几项工程。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组织实施了总投资百亿元的农家书屋工程。目前,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万多家,与民政部共建“社区书屋”6万多家,出版各类适农出版物2万多种,这些书屋和出版物惠及了几亿城乡人口。适应全球性阅读新趋势,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组织实施了全民阅读工程,读书节、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等遍及全国各地,在全社会培育了良好的阅读风气。发展少数民族文字新闻出版业的“东风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古籍整理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公益性事业,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出版单位为骨干,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各个领域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根本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报难、读书难和农村文化产品少的问题。

(四)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架起了重要的桥梁

新闻出版业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就是在全球出版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既坚持中国特色新闻出版的发展道路,决不“受制于人”,又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新闻业务方面,国际信息交流更广泛、更深入,媒体更开放、更公开、更透明。北京奥运期间,我们实行了更加开放的媒体政策,现在国外的媒体在我国采访报道,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自由地采访。外国人通过中国的媒体和他们本国媒体的报道,了解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尤其是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对国外媒体的信息披露,更是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赏。2008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我们接待了数万来自境外的记者,各国人民通过媒体了解了一个更加开放、透明、自信的中国,这是前所未有的。

(五)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突出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出版业由“书荒”变成“书海”,新闻由“两报一刊”变成成千上万,传播由单一变成多样,我们的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总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新闻出版产业年产值逼近万亿大关,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全国书报刊和音像出版物定价总金额达到1185亿元;印刷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46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基地。经过30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版传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出版传媒产业总产值直逼万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文化积累和传承、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为新闻出版业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我国3700多年出版史上最辉煌的时期,30年的出版总量是几千年出版总量的3倍多。新闻出版领域的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制与资本市场改造,此伏彼起的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的兼并重组大潮,矗立在都市黄金地段的万米大书城和数万个崛起于农村、社区的书屋……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新闻出版业带来的成果。

(一)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出版生产力

新闻出版业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适应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框架已经建立,基本实现了机制体制、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的“三大转变”。30年来,新闻出版业进行了拨乱反正、恢复重建、“三放一联”和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集团化建设等几个阶段的改革探索。十六大以后,我国加快了改革步伐,党中央作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给新闻出版业机制体制的改革带来机会。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在所确定的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单位有21家。我们全面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为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经验。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进一步明确了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出台政策,进行重点攻坚,先后组建了23个出版企业集团公司。180多家图书出版社、上千种经营性报刊成为新的市场主体,30个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完成了转企改制,49家党报党刊集团实现了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两分开。全国性民营连锁经营企业已达8家,民营发行网点达10万个,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和印刷企业达2500多家,一大批民营网络出版发行企业快速成长。出版、发行、报业上市公司已达11家,净融资额达240多亿元,造就了一批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极大地解放了出版生产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出版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和新闻出版法规体系已基本确立

30年来,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社会主义新闻出版、版权法律体系初步建立。1法7条例和46个规章制度,成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管理走上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轨道。二是历经3次机构改革,实现新闻出版总署机构升级,监管和执法权威增强,逐步明确了新闻出版宏观调控、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定位。三是按照建立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总署率先实施“四分开”,使所属企业脱钩转企改制,转变了职能,在中央机关第一个实现了审批事项“集中办理”,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法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锐意改革,在全系统推进以“四大准入”为基础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借助技术手段完善管理平台,走上了科学管理之路。五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清理法规100多项,取消和下放了3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六是制定版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版权法规、执法、服务、行政、国际合作体系建设,版权创造、流通、使用、保护的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七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不断净化出版物市场,出版物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正在有条不紊地建立之中。

(三)科技创新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0年来,我们告别了“铅与火”的出版时代,又迎来了以数字网络出版、数字印刷为主体的新型出版业态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化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传播技术变革的重要标志。截至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已达到200亿元;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终端用户达到1.3亿,手机作为移动阅读器已成趋势;网上书店、以信息提供为主的网站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产电子书总量达40万种,规模居全球第一;数字报业迅速发展,国内有33家传媒集团推出数字报纸。印刷业结束了“铅与火”,正在经历由“光与电”到“0和1”的历史性飞跃,实现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传播的历史性跨越为时不会太远。

(四)“走出去”战略使新闻出版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3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业逐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学会在世界出版大格局中发现商机、开拓市场,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1986年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向世界敞开大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兑现承诺,书报刊分销市场已经向世界开放,在出版、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

截至2007年,中外合资、合作的印刷、发行、出版企业达2500多家,期刊版权合作50多家,中外图书合作年均600多种。对外版权贸易成交量由1990年的几百种发展到2007年的1.4万多种,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引进输出比例由10年前的15∶1缩小到2007年的5∶1。“对外图书推广计划”顺利推进,已推出1400多种中国精品图书,在西方主流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出版企业在海外投资发展的势头很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基本共识。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闻出版业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五)新闻出版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出版人才队伍,是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新闻出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以及不同时期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推进党的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思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等都得到了切实加强。

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充分发挥首创精神、积极投身文化创造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

〔闫永栋: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博士生、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