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9671000000124

第124章 更好地实现少儿出版价值——试谈加强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李晓平

少儿出版与少儿读者的阅读行为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少儿出版的发展离不开少儿读者阅读需求的推动,而少儿读物只有为读者所阅读,并且读物中所传递的文化、知识、社会道德与规范、审美内涵等被小读者有效地解读、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外化于其行为,少儿读物的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更好地实现少儿出版的价值,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开展少儿读物的阅读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和社会文化环境,促使广大的少年儿童喜爱阅读,并能受益于阅读,从而为少儿出版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少儿出版的发展形成长期持续的推动。

笔者认为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使之产生阅读的内部推动力,从而引发购买欲望。

少儿的消费行为尚未发展成熟,消费行为理性不足,因而其消费行为需要加以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效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比如请作者到书店、学校开展一些与其作品有关的互动活动,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发书评、做图书推介等,都能够起到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吸引少儿购买少儿读物的作用。比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推出“院士数学讲座”专辑的时候,就邀请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在《北京晚报》上发书评,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到书店购书。

第二个层次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广大少年儿童亲近图书、爱上读书,产生阅读的渴望,进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家长文化层次普遍提高,使得少儿教育投资不断增加,但是如何使家长和少年儿童增加在少儿读物方面的消费,使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同步得到提升呢?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少儿出版业乃至整个社会联合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生活在媒体多元化时代的少年儿童喜爱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广大少年儿童用于阅读图书的时间已经大为减少,而打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却大为增加。如果我们再不做出努力,少年儿童就会和图书越来越疏远,最终将导致少儿出版的多元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

其实,阅读环境的营造并非难事,只要有心为之。就家庭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而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梅子涵的育儿经验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家里的藏书,饭桌上关于书的话题,她房间的小书架,都是她的成长背景,让她自然而然地习惯阅读。”笔者与很多少儿读物编辑同仁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和笔者一样,都对少儿读物热爱有加,家中更是收纳了很多精品佳作,他们和笔者的孩子,都是在一个图书随手可取、家长以阅读为乐的书香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很自然、快乐地爱上了读书,对图书具有令人可喜的亲近感。而这种喜爱和亲近其实并未得到刻意的培养,是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影响的自然结果。另外,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讨论书中的内容,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更可以提高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影响孩子的读书行为。

就学校而言,则要树立大教育观,切实把素质教育的观念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当中,给学生的阅读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投入一定资金完善图书馆功能,形成有益于培养少儿阅读兴趣和养成阅读习惯的校园文化,而不以考试为指挥棒强制性地约束和控制学生的阅读选择,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机会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少儿出版业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为阅读活动提供读物,请热爱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又富有实践经验的出版人、编辑、作者等,进入学校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等等。但是这种工作不能以销售图书为目的,那样的话,阅读推广活动就变成图书大促销了,那是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污染和亵渎。少儿出版应该具有更为长远的眼光和文化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作出努力和贡献。

第三个层次是阅读教育与引导,提高少儿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对少儿读物的内容进行解读、接受,领悟文化、知识的真谛,感悟书中传达的向真、向善、向美的终极审美追求,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文化滋养。这个层次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职业理想、有文化追求的少儿出版者的终极追求,只有达到了这个层次,少儿出版的多元价值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少儿出版的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推动力。

阅读教育与引导工作,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阅读推广活动,教孩子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使孩子的阅读由完全出于兴趣、感性、娱乐的需要逐步转化为一种理性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对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者这些社会教育实践者进行阅读教育,对其引导孩子阅读的行为加以指导。尤其是低龄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他们充当着孩子读物的选择者和提供者。家长和教育者会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审美取向、价值取向、文化水平、经济状况以及所接受到的少儿读物推荐、书评等信息,对少儿读物进行价值判断,做出选择。在给孩子进行阅读讲解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还会加入自身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和解读。所以,对于低龄儿童读者而言,他们的阅读接受行为深受家长和教育者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针对家长和少儿教育者出版阅读教育与指导的读物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窦桂梅、徐冬梅总主编的“儿童阅读指导丛书”(包括高级教师、著名阅读推广人丁筱青老师写作的《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余耀写作的《由图画书爱上阅读》,“大声读给孩子听”实验项目主持人邱凤莲写作的《大声读给孩子听》,中国大陆最早的班级读书会的实践者、理论总结者岳乃红老师写作的《班级读书会ABC》,特级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主编的《上读书课啦》,薛瑞萍写作的《我们班的阅读日志》6本),为家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生动、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精品读物的解读与推荐。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现在对家长和教育者进行阅读教育和指导方面的书籍还比较匮乏,少儿出版应在这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和探索。

目前,虽然人们对阅读之于少年儿童的意义较以往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庭、学校仍更为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应试能力的提高,甚至唯考学马首是瞻,什么对考学有用就读什么,甚至还给孩子规定了刻板的教条的阅读考察目标。家长对于阅读过分的功利性追求和少年儿童自身的阅读价值取向的背离,会使少年儿童对不自由的阅读产生压力感,从而对阅读产生反感进而疏远阅读,这样的结果将是非常可悲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依靠阅读教育的广泛开展与推广,根本上则要依靠应试教育制度的彻底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开展。

另外,少儿读物是专门针对少儿出版的,很多家长、教育者自己很少投入地阅读这些读物,因而无法给予孩子、学生以具体的阅读指导,更无法与孩子、学生就少儿读物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孩子当然不愿意听从家长和教育者在读物上给予其的指导。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少儿读物,阅读少儿读物,从而对自己推荐孩子阅读的读物能够给出有力充足的推荐理由,并对孩子的阅读活动进行有益的指导。而对于具有负面作用的读物,家长和教育者也能进行有效控制和做出合理解释,进而以这些不良读物为素材,与孩子进行深刻的探讨,使孩子能够在其接受范围内对一些不良事物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性的认识。

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少儿读物的阅读推广工作还只是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为阅读推广工作的展开与推进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把握这一机遇,在2006年的工作计划中,将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近年来,很多优秀的少儿读物作家、编辑、富有教育思想和才干的教师,比如“亲近母语”儿童阅读项目的研究者徐冬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王林、红泥巴村网站的发起人阿甲,等等,他们都纷纷热心投入到阅读推广工作中来,为少年儿童的阅读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更好地推进了少儿出版的发展。目前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班级阅读会、阅读讲座、发放阅读指导手册、开办专门的少儿图书推荐网站等。但是,目前我国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大型少儿阅读活动还不够多,真正熟悉和掌握阅读推广方法的人还很少,而且阅读推广工作主要集中于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省市和地区,比如北京、江苏、深圳、上海等,家长、教师甚至很多少儿出版者对阅读推广还感觉很陌生。进行推广的少儿读物品种主要集中于儿童文学读物,更多其他种类的优秀少儿读物还较少进入阅读推广工作者的视野,没有获得更多实现它们的价值的机会。少儿阅读活动的推广,并非靠单个出版社或者几个出版社的努力就能够做起来的,它需要政府做出更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共同的参与和支持。如何让那些不爱读书的少年儿童变得爱读书,如何让那些不会选择读物的少年儿童和家长变得能够理性选择读物,如何让那些不善读书的少年儿童变得会解图书中的百种滋味,是少儿出版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仍需深入思考和付出更多努力的课题。

〔李晓平: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任编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