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9667500000037

第37章 衰落期(1946-1949年)(2)

二、这汗没有白流

是胜利后第三个“七七”,这天天气分外晴朗。好不容易巴到如此好的天气,久不见太阳了。虽说是夏天,但由于多日未见,更为了从此《阳》片可以正式开拍,而不禁欢欣鼓舞起来。同事们暂时丢下了手头的工作,一齐向厂外空地集中。与本厂门当户对的新屋——湘居,暂做了《阳》片的第一镜头的外景所在。《阳》片主题是表现阳光对于人们健康的关系。藉一个乡下小孩与城里小孩肤色及体格的不同,说明人们不可一日离开阳光。题旨正确,穿插合理。他日摄制完成,定可收预期效果。导演一声“开始”,全场空气顿然寂静下来。这是一个“远景”,表现城里父子送客——乡下父子——至大门口其父指着乡下孩子,问他自己儿子道:“他和你同年,你看为什么他皮肤黑黝黝的,长得比你健壮?”他儿子摇摇头,回说:“不知道”。因为慎始的关系,这第一个镜头虽于开拍前,经导演排练再三,结果还是两次不好。直到第三次才算博得导演一声“好”。功德圆满。可是大家都一身大汗了,这汗没有白流,场记表上记下了极富历史意义的,本厂复员以来第一次正式拍片的第一个景,笔者第一次担任场记。参加《阳》片工作,原先规定做场务。临时改变,命我监理场记。原定场记,则改做摄影助理。突然如次变动,我毫无准备。致第一天记录成绩,未能达完美地步,深引为憾。除做场记及场务外,“镜头次数牌”,也归我书写。即每遇一个镜头开拍前,板书其场数及景号,让摄影师拍入,以备将来好对照接片。这虽是一件小小的动作,但一不经心,便忽略了。那就可害苦了接片员了。第一天上午,一起拍了六个景,用去近百英尺底片。因为就没有如此规模拍片的关系,所以大家工作起来,都异常兴奋。下午继续工作,地点是玄武门内。当工友们把书有本厂外景队字样的油布大伞撑起时,引来了无数好奇的观众。这可忙坏了剧务先生。好不容易,才把围观人员请到两旁,可是太阳又进云端了。真气人。拍外景。全指望太阳,更何况是以阳光为片名的影片呢,虽说我们带有反光板,但碰到这次欲反无光之时,又其奈他何?阳光终于再露云端,我们的兴奋,是可以想象的。一声“开始”,完成了一个长约二十英尺的用三轮车做推车的推拉镜头。观众满足了好奇心各自散去。这天下午,一共拍了五个景。第一天拍片工作,便如此结束。虽说流了一身大汗,但大家毫无怨言,只感到快活。

三、谢谢《阳光与健康》

照预计,《阳》十个晴天就可以拍摄完成。第一天共拍了十一个景若照此成绩算来,不出十天,即又完成《阳》片计划为四百英尺,约六七十个景。连续工作了三天,大家皮肤都黑了许多。谢谢《阳光与健康》,我们真的因阳光而健康起来。是星期日,照常工作。下午为了拍水牛的景,我们特雇了两双木划,自玄武湖出发,直向对岸划去。……

又过去了三天,《阳》片已临到结束的阶段。在这几天工作里,最值得一提的,是赴门东玉带巷拍软骨病患者找临时演员的困难情形。……

《阳光与健康》拍片工作,大体已经完成。自“七七”开拍,前后不到十日。……

三十七(1948)年八月四日

中国农业教育有限公司在国民党还都南京之初,也被确立为重要的教育电影生产基地。在当时登载的《农民福音》一文中,就较为详细地谈到了农业教育电影公司筹备情况:“国内热心文化人士多人,因鉴于电影教育对促进国家文化收效之宏大,而农民则占我国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余,故特于抗战期间在渝发起组织农民教育电影公司,拟利用电影教育力量促进我国农业之进步,并以之提高农民之文化水准,顷闻该公司已完成向经济部备案等手续,并聘用前中统公司总经理李吉辰,前上海市卫生局局长俞松筠分别在美国及国内主持筹备工作,该公司已开始向美国厂家定制摄影及放映器材,所有定货可望于两年内全部运华,金大电专师生受聘担任该公司技术工作者闻已有段天育先生及范厚勤等数同学云云。”[8]之后,台湾出版的《民国电影史》提到:“中教”和“农教”都是“准备在抗战胜利后,以发展电化教育和农村电化教育为宗旨;纯教育性的,不含盈利意味。……但这两个机构在抗战后期和胜利复员后,并没有重大的发展,也没有摄制多少教育影片。直到政府迁到台湾以后,中国农村教育电影公司始发生积极作用,为台湾电影制片事业的先驱,拍摄影片。”[9]

除上述专门的电影制作基地外,国民党中央卫生实验院也是作为本期重要的教育电影生产机构。在1945—1946年度里,中央卫生实验院也为摄制和放映医学卫生教育电影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一、中央卫生实验院教导组贾伟廉医师奉命赴美,考察医学卫生电教实施情形,已于九月二日搭美琪将军号离沪,闻刻已安全抵美。二、《抗疟工作在大渡口》一片系该院于本年复员前一月拍摄,计四百尺,全部拍摄冲洗片头说明及剪辑工作全部仅只二人工作,但闻竟于一个月内完工,来京后闻将暂送柯达公司复印五部。三、该院备有彩色有声之医药影片万余尺,可供医学院医院医生护士作技术上之参考,需阅者可径函该院电教室接洽。四、美国新闻处近到有医学影片计四大本,据悉为有关人体食道之外科手术,尿道内膜损坏修补术,及鼠疫之防治等(正式译名待讯知后再告)。闻将于最近与卫生实验院合作,于该院礼堂放映招待医护人员。五、本市民族健康运动大会宣传工作电影宣传最有力,闻此教育部与该院均参加工作,该院在九月廿四日晚与美国新闻处合作于新街口广场放映一次,据估计观众有一万四五千人可称还都以来该市内公开放映之最高记录。”[10]

除了强化教育电影业的建立外,国民党本期还下发了一系列法令和文件来促进并规范教育电影业的发展,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服务。《法令电化教育实施要点》(三十三〔1944〕年十二月三日教育部第六〇六二八号咨送各省市政府)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它详细地规定了饱含教育电影和播音在内的电化教育的实施目的、分类、具体的实施程序和要求、巡回施教的条件以及经费等问题。其具体细则如下:

一、电化教育实施之目标应注重培养民族意识及国家观念,提高政治知识,增加生产能力,提倡正当娱乐以促进社会与文化之发展。

二、电化教育之实施分学校电化教育及社会电化教育两部分,应在各级学校及社会教育机关同时实施。

三、各省市教育厅局应附设“电化教育辅导处”办理全省市电化教育实施机关及学校之辅导事宜,其组织规程另定之。

四、各省应按照所划行政督察区划定“省电化教育区”若干区以利进行。

其未划定行政督察区者,得由省教育厅按照省区面积的大小比照划分行政督察区办法,划分为若干区并呈报教育部备案。

五、各市(院辖市)应视市区大小酌划“市电化教育区”若干区,各县市(省辖市)不另划分。

六、各省市电化教育区各设“电化教育巡回工作队”一队,分别在指定区域内巡回,实施电影播音及幻灯教育均由省市教育厅局设置管理,其组织通则另定之。

前项省市电化教育巡回工作队遇必要时得交由本区内省市立民众教育馆代办。

……

九、省市立图书馆、体育场科学馆及其他社会教育施教机关团体均应斟酌情形实施电化教育。

……

十三、各省市及县市实施电化教育之经费应由各该省市及县市分别列入年度预算。

十四、各级学校及社会教育机关团体实施电化教育之经费应于其经常费预算内编列科目。

十五、电化教育施教及技术人员应由中央及省市分别设置电化教育专科学校及高级职业学校、并于社会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示范学院、社会教育师范科,及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中分别设置电化教育及电源工程、无线电工程等科组培养之。

……

十七、实施电化教育所需设备及影片、灯片得由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厅局分别代为统筹购办配发之。

十八、各省市放映教育影片及灯片应以曾经主管行政机关审查合格者为限。

十九、各机关学校及团体自行摄制之影片及灯片应送教育部审定后方得公开放映。

……

二十二、凡对于电化教育教具教材之发明创造于学术上或技术上有相当贡献及摄制影片成绩特优者,得由教育部酌予奖励,其奖励办法另定之。[11]

在对教育电影制作目的、放映条件进行严格规范的基础上,国民党本期更将教育电影作为了优先发展的电影事业来抓,并于1946年专门颁布了教育影片入口不受限额,并享受免税的决策。具体如下:

十六毫米教育影片入口从此不受限额限制并可免税[12]

最高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公函

中华民国三十五(1946)年十二月二日

秘书字第二十四号

事由:规定教育性影片之定义及进口办法函达查照

奉交下本会输入设计专门委员会签呈一件内前教育部函,请将十六毫米影片不归入进口限额一案,经会议议决:除为免税之教育性影片外,十六毫米影片应与三十五毫米影片一律归入限额至教育性影片之定义。又经邀集财团部、国防部、教育部,及输入品管理处代表会同讨论结果,拟将教育影片之范围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使用之十六毫米之影片为限且须合于下列条件:(一)教育影片在教室内开映所用之影片其长度在一千六百英尺以下并经教育部指定之外国制片机构所摄制者(二)训练影片(甲)外国政府机关为训练目的而摄制者(乙)其他机构所摄制而在影片上标有训练影片字样者(三)文化影片限于学术机关之出品即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摄制者,凡合于上述条件不作为进口税则五四三号之一部似可准予不归限额。此外十六毫米之影片则概须照进出口贸易暂行办法甲表所载六五六号申请许可后方得进口,理合呈请鉴核等情,并奉论该属可行饬,即分行有关各机关阅查照等,因除分函外相应函达查照为荷。

此致

教育部秘书长 翁文灏

本期的教育电影放映,因“中教”等教育电影自制机关所制作的中国国产教育电影都下放至各省市各级教育机构用于施教,而当时各省市教育部门由于战时和战后的形势动荡,教育部下放的电影拷贝都已不全或在逐级施教放映过程中损失了,且解放战争期间官营教育电影摄制不多,所以本期的影片放映多以外国生产的教育电影为主。当时,曾有教育电影人士提到:“最近国家的关税政策虽因教育界的要求与某一部分人的注意,而允许国外制成之十六毫米教育影片免税入口,但胶片和电影器材尚列在禁止或限制进口一类的货物中,民间即有热心教育的教育者要自制教育影片也苦于胶片和器材之不易购得。”[13]而自抗战期间,美、英大使馆的新闻处在内地就开始利用电影为宣传教育的工具,使得一般群众对教育电影也已有所认识。抗战以后,除了他们设在中国的新闻处继续对中国输入本国各种教育宣传影片以外,美、英以及加拿大大使馆也都存有好几千部教育电影,专供国内教育电影放映机构、团体借用。而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英百科全书影片公司在上海又设立了经理处。这一机构开始了输入外国教育影片的一系列活动。所以,在本期的短短四年时间中,由于自制教育影片不够分配,教育电影的放映绝大多数为外国影片。但这种放映又不同于此期美国福克斯、哥伦比亚、迪斯尼、环球、华纳兄弟、派拉蒙、米高梅、雷电华8大公司为重新占领中国市场而将大量的战时拍成的旧商业故事片倾销中国的行为,这些教育影片仍然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引进,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宣教因素。总的说来,在这一时期,外国教育影片的输入对国产教育电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而且,相对于无声、黑白的国产教育影片而言,这些英、美等国输入的教育电影都是有声彩色影片,特别在科教片中更包含了种种先进的拍摄方法,这都是国产教育电影由于人力、财力、技术、观念的相对落后和匮乏而无法超越的。

此外,英美等国也派人到中国来从事教育电影的拍摄,成为对抗战时期电影出国路线的延伸和发展。如1946年,美国援华会就派记者伊金斯来中国拍摄教育影片以用于对中国进行的募捐活动的宣传。详细情形如下:

太仓县印西村上银幕[14]

经美国援华会为谋引起美国民众对中国之兴趣以便利进行募捐起见,特征得著名广播记者伊金思志愿来华拍摄电影一部。摄影对象为中国村落,而非大都市。因美国人民之能捐助愿捐助款项援华者,仍为广大民众,而非富豪巨贾。以中国村庄介绍于美国同阶层的人士可更引起其对中国之爱慕与兴趣。伊氏来华费用全由其自行捐出。伊曾周游世界多次,在我国北平等地作新闻事业有年。本年四月美国援华会复电请笔者到沪协助伊氏完成此工作。笔者得电当于四月二十五日启程,经西北东行,五月十三日到京,十六日赴沪,二十日至太仓。摄影团一行包括伊氏自任领队兼事务,笔者专任十六毫米柯达彩色摄影,米高梅公司驻华新闻摄影师王小亭专摄三十五毫米黑白片,纽约时报驻华摄影师安德生专摄4×5英寸照片,中宣部陶莉莉女士专任记录,摄影地点为沪西85公里太仓县沙溪乡印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