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9667100000006

第6章 网络媒体的发展(5)

(2)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于控制,限制了“议程设置”的效果

互联网上有成百万上千万的个人主页,它们大多数都挂靠在提供个人主页空间服务的商业网站上。这其中有不少是根据个人兴趣设立的网站,站主会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新闻或别的媒体的新闻在上面发表。有时候,这种传播成为正式媒体新闻传播的一种有益补充。

通过公布克林顿性丑闻而闻名的麦特·德鲁吉就是一个个人在网上建立网站发布新闻的例子。德鲁吉本来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又没受过新闻训练的普通人,他热衷于利用业余时间从各种信息源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并送上互联网,从而成为互联网中的明星。个人发布新闻的另一个例子是2001年美国著名演员麦克尔·道格拉斯和泽塔·琼斯把他们订婚的消息发布在道格拉斯的个人网站上,这成了后来各大媒体竞相引用的新闻来源。

网络中新闻通过个人传播的另一种途径就是BBS。BBS实际上是一个新闻集散地,人们围绕某一主题发帖子,其中很多都是新闻内容。与个人网站相比,这种传播中传播者的范围更广,谁都可以发布消息。同时,这种传播也更加随意。

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使网络信息极大丰富起来,也使得专业新闻网络媒体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报道和不愿意报道的新闻事实,都可以通过网络得以传播。过去,传播的任务主要由有组织的传播机构来承当,它们传播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在西方,媒介主要是商业化的经营,因此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赚取利润,确保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在中国,媒体主要充当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网络中,传播主体是多元的。其中既有一些传统媒体继续履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也有一些个人和组织,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进行传播。有的人甚至没有明确目的,仅仅是为了传播而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中的传播显得十分混乱,网络就像一个大市场,谁都在里面随意地向别人发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于控制,带来了传播的多目的性,也使得“议程设置”的难度加大,其效果受到限制。

此外,根据传播学者的另外一些研究,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以及从事白领职业的人影响较小。而网络受众在目前还是以知识水准高、从事白领职业的人为主体。这也说明,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

许多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受众有限性的理论,也在相当程度上是研究受众的,为分析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统论等等。就心理和认知结构而言,每个人的个性都与他人不同。选择或接收信息时,注意程度、理解方向不会完全相同。这些理论又是以选择性四因素为转移的,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行为。所有这些理论原来都不是为研究网络传播准备的,这里特别需要另外考察网络的虚拟化、用户的创造性、信息过载对人的思维和心理的影响等新显现的问题。网络用户活动特点对网络本身发展的影响,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项目。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网上媒体采用多媒体技术向网上发布信息,不仅发布关于该信息的文本,还能显示图像、声音,供受众自由选用。在信息的编排上,网上媒体除少数重大新闻事件采取同步传播外,对大多数信息采取异步传播,将各种信息散布在网上,并随时更新,让受者去“点播”,使受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按自己喜爱的顺序浏览或下载新闻信息。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网络的互动性特征为受传双方进行直接交流提供了物质保证,使远隔千里的传者和受者通过网络(例如电子邮件或电子论坛)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这种双向交流,对于传者而言,通过与受者的交流,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亲身了解受者的反映与想法,掌握信息的传播效果,以便对自己的传播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修正,并能及时解答受者的疑问,加强传播的效果。对于受者而言,他除了能在第一时间内向传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外,还能从传者那里获得新闻背后的信息。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然而,在信息社会里,网络传播从可以改变受众的地位和角色。有条件的受众不仅将从被动地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还将进而发展成为主动地报道甚至发布信息。

此外,网络传播中的受众有其明显的群体特征,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受众群相比,网络新闻信息的受众群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各方面都显示出特殊性(尽管随着网络业的发展与普及,这种特殊性会日益淡化,网民呈现出大众化发展趋势)。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群体接收新闻信息的一些特殊规律。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面临着新的课题。

五、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线变得模糊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较之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属性上所具有的种种差异,因而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领域,以往一些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中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闻传播的区域界限。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这样,任何一家本来有着传播地域界限的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在国际互联网上,理论上都会成为世界性传播媒体。特别是对于众多的地方新闻机构,一经上网,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立即具有面对全球进行信息传播的性质。这一现实,首先会导致中国原有的对外宣传格局的改变。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中国新闻媒体,实际上都已经程度不同地加入了中国的对外宣传阵列。这一新状况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今日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对外新闻传播构架有了坚实的媒体总量与区域布局的基础;然而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新闻机构自身的运行方式与中国政府对新闻机构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二是发布信息的时间界限。一个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并且做到即时更新新闻。以往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限,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已经开始消失。由于网络信息的制作程序较之其他媒体的信息制作已经极为简化,信息更新周期可以快至即时,当然也可以延长至传播者所要求的任意时间长度,加之计算机特有的成本极低而容量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就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拥有了巨大的时间弹性和内容结构组合上的最大的灵活度。这样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的容量和质量都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限。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四是新闻工作技能与计算机网络工作技能的界限。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新闻信息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参与对新闻信息的外部包装,而且渗透到对新闻信息内容质量的开掘。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新闻传播者已经不可能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也不可能不知晓新闻工作的规律。目前中国上网媒体的队伍的建设有两个普遍的特征:一是来自新闻专业的人员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接近,二是来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员向新闻专业接近。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这样一种新的组合趋势,势必对新闻队伍的结构、新闻教育的布局、新闻传媒的运行方式等诸多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促使传统的新闻业发生一系列革命性演变。

六、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

在以往的学术著作中,对新闻价值有这样几种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新闻价值是指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殊素质与各种素质的总和,这是从新闻事实的角度来理解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和衡量新闻的标准,这是从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来阐述的。第三种观点认为新闻价值是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程度以及它在实践中产生影响的大小,这是从受众的角度来理解新闻价值的。

我们这里指的新闻价值是新闻本身所蕴含的素质,即事实、新闻材料、新闻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的新闻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不变因素(真实性与新鲜性)与可变因素(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当具备了真实和新鲜两个基本要素之后,去衡量新闻价值的大小,就可以从重要、显著、接近、趣味等多种要素做综合考虑,所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新闻价值就越高。

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价值的实现是指将蕴含新闻价值的事实转变成新闻报道,并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都能被报道出来,新闻价值的实现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条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须经历采写、编辑、传播、接收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与新闻价值的实现有密切的联系。

同一条新闻,通过网络传播其新闻价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在真实性方面。一旦进入网络空间,个人和组织便能够凭借计算机化的大规模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多向的相互联系,这时候,同一个人或组织既可以是新闻和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新闻和信息的传送者。在这张散布型的传播巨网里,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在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的经纬中。换言之,互联网为所有人发表意见开辟了一个无拘无束、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这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置疑。一些商业性的网站上所发表的新闻的可信度更低,这些网站不像传统媒体一样,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所发布的新闻没有经过严格的编制和真伪鉴别,因此在网上到处都能看到不负责任的虚假消息。由于人们对目前网络新闻的信任度比较低,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可信度比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时要低,也就是新闻价值中的不变因素——真实性降低。当然,随着网络发布新闻的不断规范,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会不断增强。

不过最近的调查表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在逐年提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Policy)学者杰夫瑞·科尔(Jeffrey Cole)于2002年7月发表的一个名为《审视数字化的未来:因特网的冲击》(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the Impact of Internet The second Year Data)的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有58.6%的人认为网络新闻可信或基本可信,而2000年的调查显示只有54.8%认为网络新闻可信或基本可信。

在新鲜性方面。由于互联网传输速度极快、覆盖面极广,一条新闻在几秒钟内就可以传遍世界。印刷媒体由于受到出版周期等的限制,一些刚刚采写出的新闻必须等到下一期报纸或杂志出版时才可以刊登出来;广播新闻必须在固定的时间段播出;电视新闻需要先拍摄再进行剪辑等后期制作,方能按排列顺序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在网络上却可以随事件发生随时发布最新消息,克林顿绯闻案、印尼排华暴乱事件、我驻南使馆被炸等越来越多的事件都是先经网络大量报道后,才出现在传统媒体上的。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由于传统媒体“版本”的限制,有可以成为“旧闻”,其价值大大降低,而有了互联网这个渠道,新闻的时效性会大大增强。另外,网络新闻的实时更新,使新闻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些实力雄厚的网上媒体,其网站上的信息随事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不仅有事实本身的报道,而且有大量即时的新闻分析,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及最新进展,实行全天候跟踪式连续报道。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时效性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因此其新鲜性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相比,会有所增强。

在趣味性方面。互联网传播信息采用的是多媒体方式。印刷媒体传达新闻只能通过文字与图片,广播传达信息只能用声音,其传达信息远不及互联网生动与丰富,也不具备检索方便性。通过网络传播的新闻,可以结合文字、图片、动态影像、声音于一体,其趣味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一条新闻,通过网络传播,其趣味性只会增强。

在接近性、显著性与重要性方面,互联网的影响还不明显,但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体现新闻的接近性、显著性与重要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