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新闻报道
9663300000029

第29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主题(8)

(三)善于发现、报道境外建设性信息,借他人之言,发中国之声

在进行涉华全球性议题的报道时,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如果单打独斗,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设置议题,或仅仅发动国内力量、通过国内渠道进行反击,往往也不是明智之举。

全球性议题牵涉国家众多,影响广泛,其中不乏很多国家面临相同困境或拥有相似的利益和立场。在这类报道中,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除了要主动宣传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积极介绍中国在参与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客观表达中国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外,还应该善于发现并报道境外建设性信息,适度引述海外媒体或专家、学者发出的客观信息或观点,借他人之言,发中国之声。

借他人之言,发中国之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报道涉华全球性议题时,善于发现其他利益牵涉国做出的积极举措,借助于对这些信息的报道,宣扬中方主张,鼓励责任共担意识。如金融危机之际,《人民日报》辟出专栏报道各国齐心协力应对金融危机,像《印度出台经济刺激方案度过危机》、《美国奥巴马肩负新期待》、《欧盟果断出手缓解衰退》、《日本力争经济最早复苏》等报道,就巧妙地表达了诸如“只有各国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西方理应承担更多责任”等中方的主张和期待,从而转移了国际视线,扭转了部分舆论紧盯中国的不利局势。

借他人之言,发中国之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善于发现在涉华全球性公共事件中的利益同盟,通过报道利益同盟的诉求、行动和主张,表达中方立场。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古巴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发展阶段相似,利益相近,在与发达国家的谈判中有着基本一致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充分报道这些国家在气候谈判中的强硬立场,实际上也为中国外交争取了更广泛的舆论支持。

借他人直言,发中国之声,还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善于发现、引用被海外受众信任的信息源的客观表达。例如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在面临美国强大攻势、欧洲潜在施压和部分国家持续观望的情况下,新华社有关《世贸总干事说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说人民币重估不是全部答案》、《美国学者称中国应掌握对自己货币的定价权》、《德国媒体说西方国家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指责中国“站不住脚”》的报道,就比天天报道中国官员的反驳更容易引起海外受众的再思考。遗憾的是,这类借用西方信息源的报道目前只在中国少数几个中央级新闻媒体出现,而且这类报道在这几家媒体相关报道中所占的份额也极其微小。虽然目前这类报道因规模极小,尚不能有效扭转人民币升值面临的国际压力,但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开始注重挖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摩根斯坦利、高盛等西方受众普遍信任的信息源的做法,仍不失为一种好的发展趋势。

此外,借他人之言,发中国之声,还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善于交流,在与西方主流媒体的互动中“借台唱戏”。例如,合理选用西方主流媒体中的涉华客观报道,有意突出相关报道中的“利我”因素;积极在这些媒体中发表评论,传播中国视角和声音,利用目标受众对这些媒体的信任实现“中国声音”在受众中的渗透。

案例七

(透视人民币汇率)《CRI观察》美专家称“美国无法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10年5月13日播出。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年度会议将于本月底在北京举行。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日前表示,美国可能在对话中与中国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接受本台记者采访的部分美国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灵丹妙药”,即便人民币升值美国也无法从中受益。以下请听详细报道: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间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年3月,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试图迫使美国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原定于4月15日发表关于中国是否为汇率操纵国的相关报告,但随后又宣布推迟这一报告的发布。随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临近,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又再次升温。

大西洋理事会资深学者、前美国财政部东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盖保德说,在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上,美国存在争锋相对的两派。

(音响一,盖保德讲话,英语)

盖保德:一派观点认为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并利用工业政策和国家贷款强迫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购买中国产品,从而造成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自2000年以来巨额举债向世界购买,以至于没有国家能抵抗这样的诱惑,因此对美出口国贸易顺差骤增。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研究,我的结论属于后一派。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客座教授、世界银行前驻北京首席代表鲍泰利表示,汇率问题并不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主因。

(音响二,鲍泰利讲话,英语)

鲍春利:贸易流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宏观政策、财政政策等对贸易的影响并不亚于汇率的影响。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贸易盈余应该减少,但实际情况正相反。而在美国,2002年美元贬值之后,贸易赤字反倒增加。这是最有利的证据,证明光盯着人民币汇率是浪费精力,这不是核心问题,其他一些问题比这更重要。

中国2005年启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了21.1%。2008年9月份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中国政府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从防止过热转移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7%的增长,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而这也成了美国一些人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借口。

鲍泰利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指出,即使人民币如美国所愿升值,美国的出口也并不能从中大大受益,也不会有助于美国扩大就业。(音响三,鲍泰利讲话,英语)

鲍泰利:会有一点帮助,但很少。我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中国国内政策,而不是美国应该操心的。我很怀疑美国会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人民币被低估对美国而言利弊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人民币真的开始升值,短期内的效果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古泽里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未必是个好消息。

(音响四,古泽里讲话,英语)

古泽里:人们都想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大部分廉价商品来自中国。所以,很明显(人民币如果升值)美国的消费者将是受害者。

大西洋理事会资深学者、前美国财政部东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盖保德指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应该正视现实,从长远利益出发,避免两败俱伤。

(音响五,盖保德讲话,英语)

盖保德:美国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无视中国经济取得的实际成果,而是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是通过某种欺骗或者是以美国的发展为代价获得的,这让我越来越担忧,因为这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这不仅妨碍美国正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以及自身改革的需要,而且会煽动美国对中国不正当的敌对情绪。这将给两国未来的合作设置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两国关系陷入对抗。

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10日在一份货币政策报告中称,将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在访美时也曾表示,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但汇改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推进。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2010年5月采写的录音报道之一。那段时期,围绕“人民币汇率该不该升值”、“中美贸易逆差是否由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等诸多问题,中美之间争论不断。其实,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不仅发生在中美之间,同样发生在世界各国甚至美国的经济学家之间。报道中,记者巧妙地使用了美国前政府官员、大学教授、资深学者的采访原声,用美国人的语言、美国专家的看法来表达中国人的态度,显然要比让中国人自己说话更为客观、公允,也更容易引起海外受众的理性思考。

总之,做好涉华全球性议题的报道,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在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学习审时度势,充分把握好报道分寸和针对性,积极争取舆论的主动权,善于将自身的需求与海外受众的需求有机结合,以求报道从正面疏导舆论,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大环境。

第五节 服务类资讯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服务类资讯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各界的交流沟通,为受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提供有用的信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充当着向导的角色。

一、服务类资讯的特点

(一)服务类资讯具有实用价值

受众接收服务类资讯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具体服务和实惠,因此服务类资讯需要具备很强的实用价值。实用价值是服务类资讯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服务类资讯具有新闻价值

对于那些具有新闻性的服务类资讯,要做到新闻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从服务性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三)服务类资讯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除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媒体还可以以自己的信息优势对受众进行引导。比如在提供有关中外商贸的服务类资讯时,可以加大报道中国针对有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进入这些有发展前途的领域。

二、服务类资讯的类别

以前,外国人关注中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发展,一个是旅游文化。这也和当前外国人到中国来的两个主要目的,即经商和旅游相一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文化越来越趋于多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到中国学习、工作、生活。因此,媒体在对外报道的时候,要注意区别不同的外国受众对中国感兴趣的不同原因和话题,分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以便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针对近年来华外国人的特点和需求,国际传播媒体重点可提供工作、商贸、留学、旅游这四个方面的服务类资讯。

(一)工作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计有22.3万人,同时还有一部分外国人使用临时商务护照在中国从事相关工作。他们主要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和欧洲各国,大都分布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从事商贸、技术、管理、教育、餐饮、娱乐等工作。

受到学历、工作经历以及汉语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来华工作的一部分外国人从事着比较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在中小学或者幼儿园教学英语;一部分外国人则从事着专业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涉及翻译、现代通信、生物工程、计算机及软件、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等领域;还有一部分外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中国寻找创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酒吧餐饮、美容健身等服务类行业。由于所属领域各有不同,这些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所关心的话题也有所区别。

对于在中国从事基础性服务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在中国工作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中国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仅仅凭借外国人身份或者母语优势就能在中国找到满意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与基础性服务需求相比,中国更加急需的是具有国际化经营背景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只有更加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发挥自己专业领域的优势,他们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取得更好的发展。国际传播媒体在确定选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报道中国目前的职业需求状况,帮助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相关情况,从而获得更加合适的工作机会。

对于另一部分从事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学科高级人才而言,他们在中国的收入相对比较高,生活更加富足。一方面,他们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动向,以及中国涉及此领域的政策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他们对生活的要求相对来说也更高,除了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之外,娱乐、休闲、交际、子女就学、医疗、社区服务等需求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报道。

对于希望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人来说,他们首先关心的应该是中国对外国人在华创业的相关政策规定,比如申请条件、审批手续、办理流程等。此外,国际传播媒体通过介绍一些已经在中国成功创业的外国人的经历,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而且,这些故事往往会非常生动、可读性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是报道时可以深入挖掘的重点选题。

应该说,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社会日益充满活力是中国越来越吸引外国人的主要原因。因此,国际传播媒体在对外报道中应重点介绍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中国,宣传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