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记者问
(2006年6月)
问:广电总局对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有何重大举措?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先行,素质先行,科技先行。国家广电总局充分发挥广播电影电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把加强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作为广播影视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和广电实际,部署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是广电总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
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就是巩固和完善已建的村村通工程,遏制无线覆盖滑坡;扩大覆盖范围,扫除覆盖盲区;提高覆盖质量,增加节目套数;改进服务方式,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多套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改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滑坡的局面,促进城乡广播电视协调发展。
实施西新工程,就是继续巩固和扩大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重点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西部和边境地区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的译制制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和边境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就是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路,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电影的基础设施,繁荣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突出发展流动和固定的数字化放映,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农村公益型放映,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发行放映主体,搞活农村电影市场,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问:推进广播电影电视三大工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于什么地位?
答:广播电视是当前对农村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广大农民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送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文化活动室”,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对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广大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影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娱乐方式,在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突出、非常重要的位置。虽然随着广播电视、音像放映等文化娱乐方式逐渐在农村的发展普及,给电影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电影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不可替代,农民对电影的渴望和需求依然非常强烈。农民群众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扶贫工程”,把科教电影誉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农民反映:“送钱,送物,不如送科教片到户”“送来米,送来面,不如送部科教片”。现阶段农民对电影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不是低了,而是越来越高了。而且,电影的大屏幕、立体声、高清晰的声画效果和群聚性特点,是其他任何文化娱乐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多,都很重要,但广播影视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一种形式都更直接、更实惠,影响更大。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被中央明确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纳入总体规划,优选实施方案,落实工程资金,用超常手段、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中央要求,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实施多年,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原广电部和国家计委为解决边远农牧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于1998年初启动实施的加强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的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05年底,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累计投入资金34.4亿元,基本解决了全国已通电的11.7万个行政村和8.6万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共9700多万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在村村通工程的带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2005年的94.48%和95.81%。广西、宁夏、贵州等地在工作中摸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和经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西新工程以扩大新疆、西藏等西部七省区广播电视覆盖为重点,从2000年10月开始实施,截至2005年底,国家已投入72.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设备更新数量最多的广播覆盖工程。西新工程实施后,西部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西藏、新疆等七省区的广播电视覆盖能力比过去提高了3倍,过去长期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的一些边远地区,现在可以清晰地收听到中央台、地方台广播节目。每个地市能听到、看到2—3套中波广播、调频广播和无线电视节目,每个县能听到、看到2—3套调频广播和无线电视节目,边远地区能收听到中央和地方的短波广播10个频率左右。西新工程还大大增强了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播出能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开办了第八套节目,用5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每天播音时间增加了20个小时。西藏、新疆、内蒙古、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共新开办9套民族语言广播节目,每天播音时间共增加98小时。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十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15亿元,先后向全国22个省区资助电影放映机7547台、流动电影放映车651辆、发电机2169台、放映大棚117个、数字电影放映机54台、幻灯机159台、电影拷贝23289个,组建电影放映队7000个,不断扩大农村电影放映覆盖面。目前,西藏、宁夏、北京、上海等省(区、市)已率先实现年平均放映电影12场以上的目标,陕西、湖南、青海也达到年均放映电影8场以上的水平。
问:通过实施广播影视三大工程,农民群众能享受到哪些实惠?
答:通过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现所有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解决大约420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能够解决农村80%以上的人口能够免费接收多套无线节目问题,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需求;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建设,利用有线电视、卫星共用天线接收等多种技术手段,不断增加节目套数,使农民群众能够收看到8套以上电视节目(包括中央、省和当地节目)。
目前,广电总局正在浙江等4个综合试点省和广东等4个专项试点省(区),以及这些省(区)所辖的宁波等16个市推进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试点市的每个县、每个乡各配备一套放映设备,组建一个放映点。国家广电总局每年选定不低于60部的专供农村放映的故事片和不低于30部的科教片,由政府出资购买后,免版权费向农村地区发行。农民群众可以免费观看这些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场次。与传统16毫米胶片电影相比,此次农村电影放映增加了科技含量,采用了数字化放映方式,银幕有效画面从原来的3.2米扩大到4.5米至7米,声音由原来的单声道模拟声改为具有影院效果的5.1立体声,极大地提高了视觉冲击力和声音震撼力。同时利用卫星技术进行影片发行传输,极大地提高了影片发行传输效率,节省了发行成本。
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答:现在进行的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与过去相比,力度更大,动作更大,村村通的范围扩大,采取的方式增加。中央高度重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1月17日,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出席了在广电总局召开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现场办公会,明确要求,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超强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强力推进新一轮村村通工作。2月23日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动员推动新一轮村村通工作。中央明确要求,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同时,各地都要结合实际,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并成立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村村通工作实施力度。
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与农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哪些差距?
答: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广播电视服务在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还存在广播电视覆盖盲区。据初步统计,全国还约有47万个已通电自然村的5400万农牧民群众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电视。
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还存在起点低、入户率低和“返盲”等问题。1998年开始实施的村村通工程,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投入少,起点低,每个行政村的接收点只能收看收听到中央1套广播、1套电视和省1套电视节目,而且入户率低。而且,目前还有多个省(区、市)没有落实村村通工程的维护经费,大部分省区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村村通“返盲”问题,难以保证村村通、长期通。
三是广大农村地区无线覆盖效果滑坡严重。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超过80%的农民群众仍然主要依靠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全国大约有6.5万座无线发射台、转播台,绝大部分都在市(地)、县两级广电部门。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缺乏等原因,导致这些发射台、转播台开机时间短、功率不足,直接影响了中央和省级节目的转播覆盖,中央、省级第一套广播与电视节目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无线覆盖滑坡严重,难以满足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需求。无线覆盖下滑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问: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新一轮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
对广播电视覆盖的盲区,要重点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使当地农民群众能够收看收听到中央和地方共8套以上电视节目和4套以上广播节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动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边远和居住分散地区,可以通过卫星共用天线(“村锅”)等方式进行覆盖,保证农民群众能够接收到多套节目。对于20户以下的散户问题,可留到“十二五”彻底解决。
对已经实现村村通的地区,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成果,不断增加节目套数,逐步提高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长期通。
对无线覆盖的地区,要增加投入,更新设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使广大农村地区能够用收音机、电视机直接收听收看到4套以上无线广播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