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9658500000039

第39章 议论文体(5)

11.负责水利水电的某职能部门,就反对在怒江建设水电站的意见(即“给定材料6”)准备予以答复。讨论后,形成该部门答复意见的初稿。下面是初稿的基本内容:

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力求对每条河、每个大坝的规划设计都慎重对待生态问题,严格按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好环评报告,就每座大坝的生态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等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的大型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水电建设必须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在生态脆弱——生态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尤其不能走片面的资源开发道路。某些经济落后地区有资源优势,但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是否一定能够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弄清。对以前那些资源开发规模上去了,但经济发展水平并未相应提高的案例要总结教训。

参考文献:

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录:

坚持生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三、作答要求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10分)

要求:简明、准确阐释该观点,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四)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五)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2)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六)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3)总字数1000~1200字。

综观2000年以来的申论试题,我们发现申论考试的出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试内容具有普遍性。

申论考试所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带有较强的社会普遍性,大家在平时要多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迅速找到材料所反映的带有社会性的核心问题。

第二,考查目标具有针对性。

申论考试虽然材料内容广泛,出题灵活多变,但考查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即考查考生的阅读、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于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和论述三个方面。

三、申论考试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申论考试的全过程可以归纳为审读资料、概括要点(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五个主要环节。

(一)审读资料

阅读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环节的前提条件。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真正理解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与本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为顺利完成以后的几个环节做好准备。

审读材料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是注意筛选重点信息,提炼要点。要在如此庞杂的资料中找到要点,就需要我们删除资料中的冗余信息,找到重点和要点。我们可以先整体浏览资料,再进一步地细读资料,逐段提炼要点。

二是读出材料的隐含义。很多材料只是对社会现象的介绍或对事件进行客观陈述,我们要善于发掘材料的隐含义,透过现象找到本质。

三是总体把握,全面理解。看似庞杂的材料中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要善于发现内在思路,全面理解。

(二)概括要点或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考生在充分阅读资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对策,确立论点并展开论证。

(三)分析问题

此环节要求考生在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

(四)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材料,针对问题。这里所讲的问题就是指上一环节所发现的问题。

第二,注意行政性和身份性。申论考试是为行政工作选拔人才,通常要求考生从行政工作的角度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对策的提出。如2003年申论考试的第一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明确要求考生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第三,注意所提对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申论考试考查的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提对策应避免泛泛而谈,要切实可行、方便操作。

(五)进行论证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前面的环节,都可以算作这一环节的铺垫和准备。论证是申论考试的核心环节,要求考生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环节最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说理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首先,文体的界定。

有专家认为论证部分在文体上类似公文当中的“意见”。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包括上行意见,也包括下行意见或者平行意见。从申论最后给定的作文试题看,应该属于上行文意见,即作为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性意见。综观2000年以来的考题,论证部分大多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如2006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2007年申论第五试题: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全文不少于800字。公务员考试专家李梦金进一步指出:“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的候选人,应该针对材料问题进行思考,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即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办法,并进行充分的论述和解释,体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用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对解决问题的观点作出具体细致的安排,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通畅,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是符合解决问题的实际,才能检验候选人是否具备适应该工作岗位的写作潜力。”

其次,文章的结构。

申论文章的写作可以参考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申论写作的表达。

语体庄重,用语严谨,平实规范。申论写作的语言应当是平实、规范、严谨的书面语言。摒弃口语,无须夸饰、铺排,少用修辞手法。

以叙述、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申论写作通常使用叙述、说明、议论等直接传递信息、表述思想的表达方式,少用抒情、描写等间接传递信息的表达方式。

【思考与练习】

一、如何掌握文艺评论的标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评论。

一切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三、参考选题的原则,确立一篇论文的选题,并说明理由。

四、选择自己学习或研究领域的某一课题,编写一则具有三级目录的写作提纲,并口头阐述其主要论点。

五、什么是申论?申论考试出题有哪些特点?

六、简述申论考试的基本环节及特点。

七、试答《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考题见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