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9653000000039

第39章 结论: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3)

其次,如果说将某美剧论坛(如“伊甸园美剧论坛”)群体认同建构中的“边界”作为前文所提及的一个个圆中最小的一个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那个稍大圆的圆周便是“美剧迷群”群体认同建构中的“边界”,而当笔者深入分析这“边界”时却发现它其实是两条。第一条出现在“美剧”迷与“其他剧”迷之间,尽管一些“美剧迷”对这个称谓有些抵触,但经过笔者的深度访谈后发现这种抵触针对是“迷”这个称呼,而内群体成员对“美剧”的认同度是相当高的,这种高认同度源自于美剧迷群的内群体成员将“美剧”与“其他剧”进行比较和积极区分这一群体认同建构过程;第二条“边界”在将美剧网上迷群视为亚文化群体时浮现了出来,而这一范畴内的群体认同建构过程是通过“亚文化的抵抗”这一“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的方式来呈现的。一方面,内群体成员们通过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如对美剧文本理智和批判性的解读、加强网络社区管理、提高论坛内容质量和档次等,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对“迷文化”、“网络文化”负面理解和定义做出积极的抗争;另一方面,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内群体成员,美剧迷们从对媒介产品主流传播方式的抵抗和对主流媒体消费的颠覆中获得了快感,如明知在网络中传播美剧不受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但成员们仍然乐此不疲,又如大部分美剧迷都是在网上获取美剧文本,而对主流媒体的消费几乎接近零,这些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抵抗和颠覆行为及观念都是对作为亚文化群体的群体认同建构。

最大一个圆的圆周通过本研究的仔细考察和分析被锁定在了收看美剧这种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边界”上。美剧迷群与其他“迷群”如“歌星迷”、“体育迷”等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身处跨文化传播当中,他们接受的是承载美国文化价值观和美国意识形态的电视文化产品,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群体认同自然而然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由于文化认同“存在”和“变化”的双重性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等问题,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作为文化群体的群体认同建构过程呈现出消极和积极的两面。一方面,当中国美剧网上迷群面对美剧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时,他们对美国自由与开放的社会多元性、子女教育与婚姻态度的家庭观念和尊重隐私与平等的人际交往等认同较高,并且不自觉地将它们与中国进行比较,这些比较基本是在解读美剧文本并通过网上论坛发表其结果的媒介使用过程中完成的,但其群际比较的结果并不理想,并且造成了群体认同的消极建构;然而,当内群体成员面对本群体——“中国形象”在美剧中被歪曲和诋毁时,“民族主义”开始在内群体成员的血管中活跃和流动起来,他们一反先前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赞赏和认可,纷纷将矛头指向侵犯我内群体的外群体——美国,一系列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将内群体文化认同积极的建构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无论中国美剧网上迷群所建构的文化群体认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收看美剧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性的确是吸引中国美剧迷群的重要原因,“跨文化”这一特征在这个迷群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中国美剧网上迷群是一群异常活跃的受众,也是一群积极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受众,而表现活跃以及积极建构这些过程都是在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中产生和实施的。本书的研究所得想说明的正是,能动的受众如何摆脱媒介对他们的控制和操纵,跳出媒介为其建构的身份认同框架,反客为主、积极主动地通过媒介使用进行身份认同的建构,论述至此似乎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研究设想和目标。

第三节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展望

通过本研究系统、深入的考察、分析、阐释和归纳,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作为能动的受众通过媒介使用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被充分展现了出来,这是在本书研究取径——“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视角下完成的,是将整个研究问题放入文化的、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的结果。虽然本研究将美剧网上迷群大部分的实践活动在文化层面的作为归为一种身份认同的建构,但这只是一种研究切入的视角,就整个“迷文化”研究而言,可以展开的空间还非常大。笔者在近9个月的考察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问题,但由于研究视角、篇幅和时间等因素而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展开,因而在全篇末尾做一些展望,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得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首先,迷群中的“迷”虽然是一个看似固定的概念,但在实际网上迷群的环境中他们呈现出的是变化的和动态的特质。笔者通过考察发现,他们从成为一个美剧迷到加入网上迷群,从一般的迷到积极活跃的迷,从只关注美剧的迷到积极参与迷群其他实践活动的迷,再从对迷群归属感很强的迷到渐渐疏远迷群的迷,这些微妙却又复杂的转变和发展过程都不是偶然发生和一蹴而就的,其身后的一些终极原因也许在心理机制、社会机制或文化机制等层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探究与发现。

其次,本研究所关注的“迷文化”是针对一个群体,也就是迷群而言的,但根据布尔迪厄的研究,任何既定的“迷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社群,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层级,迷在其中分享共同的兴趣,但在相关的知识、接近迷对象的权力以及地位声誉上,同时也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如何”和“是什么”建立起了迷的地位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同时,将网上迷群视为一个虚拟社会,其很多特性都与真实社会类似,因此迷群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行为”同样属于有待进一步考察和分析的范畴。正如一位美剧迷在接受笔者访谈时曾说过:这里其实就像个小社会,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非常相似,有时有些人是为了躲避现实世界而来到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但你会发现这里也有人际关系、也有等级地位、甚至还有钩心斗角,有时还真让我学到不少呢。

笔者在具体的考察过程中也发现,美剧网上迷群内部存在等级之分,这个等级不是靠经济资本决定的,而是与“迷文化资本”和“迷社会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由于所谓“等级”而引发的“人际关系或交往”的发生、发展以及正负影响,连同迷群所迷对象在其中的作用等就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复杂的研究方向了。

第三,笔者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发现了网上迷群中一群非常特殊的迷,那就是“伊甸园美剧论坛”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而本研究之所以没有把他们单独列为一个子群来关注,而是将其与其他美剧迷归为一类来探讨,一是因为本书主要探究的是迷群如何通过媒介使用建构身份认同,出于逻辑清晰之诉求而没有再多生枝节;二是因为他们也是美剧迷,只不过更活跃和积极罢了。但同样都钟爱美剧,同样都是收入不错、学历较高的年轻人,为什么这群人愿意在毫无经济报酬的情况下额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因为他们比一般美剧迷更爱美剧?还是他们比一般美剧迷更有奉献精神?他们与一般美剧迷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这些关系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如果是变化的又是在什么环境和诱因下发生的?这些表面貌似简单的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最后,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中的“网上”说明了这个群体所依托和存在的是一个虚拟空间,它与美剧迷们所生活的真实的现实社会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考察是片面的,因为迷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的实践活动与人际关系,反之,迷群在网络空间中长期的实践和所感所悟也会对其真实世界中的社会行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前文所提及的某美剧迷由于在网上迷群中的制作视频编辑等实践活动而造成现实世界中换工作的例子。因此,网上迷群中主体所存在的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属于可以进一步深究的范畴。

任何一个研究永远都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研究议题中可以探讨的内容实在是异常丰富,作为研究者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就其中多彩的内涵在细小的层面上逐一展开考察和论证,而这些也都需要坚持不懈、刻苦细致的研究态度为其保驾护航。因此,本书也许是笔者将“迷文化”作为受众研究的一个开端,如导论以研究对象美剧迷的帖子拉开序幕一样,本研究将以一位美剧迷在接受笔者访谈时说的一段话作为结束:非常高兴有人能进行这样的研究,美剧目前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中还属于小众,但其实喜欢它的年轻人很多的,你看这么多的美剧论坛很繁荣就知道了,而且大家在网上的活动非常丰富,我觉得这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我不懂这是什么,但如果能有人关注和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