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9652700000040

第40章 参考资料(2)

[78]刘象愚、罗钢:《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出版.

[79]印顺:《中国禅宗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出版.

[80]弗洛姆、铃木大拙、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出版.

[81]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中华书局2001出版.

[82]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中华书局2001出版.

[83]弗里德里希·杰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出版.

[84]陈方、刘庆华译注:《老子·庄子》,广州出版社2001出版.

[85]刘文典:《庄子补正》,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出版.

[86]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怀宇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出版.

[87]弗里德里希·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88]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出版.

[89]马·布雷德伯里、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胡家峦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出版.

[90]河清:《现代与后现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出版.

[91]弗里德里希·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出版.

[92]韩林德:《境生象外》,三联书店1995出版.

[93]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出版.

[94]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出版.

[95]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出版.

[96]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出版.

[97]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985出版.

[98]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出版.

[99]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100]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

[101]王春元、钱中文:《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出版.

[102]王一川:《语言乌托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出版.

[103]王利敏、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出版.

[104]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杜小真译,商务印书馆1999出版.

[105]雅克·德里达:《多重立场》,佘碧平译,三联书店2004出版.

[106]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译文出版社2005出版.

[107]托马斯·C·奥汉年、迈克尔·E·菲利蒲斯:《数字化电影制片》,施正宁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出版.

[10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出版.

[109]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出版.

[110]杜定宇:《西方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出版.

[111]雅克琳娜·纳卡什:《电影演员》,李锐、王迪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出版.

[112]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出版.

[11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114]吉尔·德勒兹:《时间—影像》,谢强、蔡若明、马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出版.

[115]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出版.

[116]U·埃科:《符号学与语言哲学》,王天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出版.

[118]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119]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出版.

[120]罗兰·巴特、让·鲍德里亚等:《形象的修辞》,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121]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视觉文化的奇观》,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122]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

[123]王岳川:《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

[124]张节末:《禅宗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出版.

[125]郑君里:《角色的诞生》,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出版.

[126]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杨建国、范一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出版.

[127]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出版.

[128]彼得·奥斯本:《时间的政治——现代性与先锋》,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4出版.

[129]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化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出版.

[130]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论现代与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钦文译,商务印书馆2003出版.

[131]米克·巴尔:《叙述学》,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出版.

[132]罗冈.帝国:《都市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出版.

[133]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出版.

[134]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135]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出版.

[136]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2006出版.

[137]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

[138]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3出版.

[139]菲利普·马尔尚:《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

[140]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出版.

[141]玛·阿·弗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出版.

[142]Michael Levenson,Modernism,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43]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Peter Brooke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Pearson Education,2004)

[144]Jonathan Culler,On Deconstruction:Theory and Criticism after Structurali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4

常用资料来源网站:

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学术中国(http://www.xschina.org)

中国学术论坛(http://www.frchina.net)

银海网(http://www.filmsea.com)

现象网(http://www.fanhall.com)

电影时光网(http://www.m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