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9652700000018

第18章 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中的海德格尔(6)

其次,生命审美四维空间指的是审美主体构筑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时空,经过审美主体心灵摄取物象,经过想象、联想和情感等审美心理过程而形成体现人的生存感的审美四维空间。这一空间从自然、社会物象中领悟、体验到生命活力从而获得一种生命质感,反过来,这一生命质感的审美情绪又会使人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构造出充分展现这一本真存在的生命审美四维空间,使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身心二者都获得一种和谐的美感。它可以使人与世间万物在生命这一层面上获得共通,“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情感是人的精神生命形式之一,情感活动是三种基本的生命精神活动之一。(另两种是认识活动与意志活动。)它始终参与任何性质、任何层次的心理活动。所以,在审美心理活动中,情感活动是非常活跃的,它所造成的情感氛围弥漫在生命审美四维空间之中,往往直接决定了审美心理效果的产生。在一定的自然审美四维空间产生一种情绪之后往往会使主体有一种“家园”之感,在其生命活动中对一草一木会积淀一种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一定的现实时空中受到触发时易产生心灵的震撼,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体验到此在的本真存在。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情境”之说,“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笔者以为,讲的就是这样的心理过程。这种情感往往具有一定社会性。而另一种情况是,审美主体由于在对世间万物的观照中,由于生命层面上的相似性而对万物情态产生一种共通之感也是可以的,对自己的生物活性、灵性进行审美体验。由此构筑一个生命审美四维空间,产生审美陶醉。这种生命之感有一定的生理性。

生命审美四维空间是人建立的审美时空,从而对自身生存进行体验,经过了心灵的选择、改造、抽象,从而获得了一种已经相对“虚化”的审美体验,是对人生百态的审美体验。

再次,哲理审美四维空间是审美主体构筑的表现宇宙规律、人生哲理的审美时空。此时的时间与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拓展,由有限时空进入开放的无限的审美时空之中,人与宇宙万物在哲理层面产生共鸣,人认识到宇宙中运行的大化之道并体验到这种大道在时空上的无限之感,从而通道为一,获得一种深层次的心灵体验。审美主体可以由个人的有限时空进入宏大的四维空间之中,“神与物游”,真气弥满,意象纷呈,人的理性、感性心灵因素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从而使主体获得长久的强烈的审美体验。“道”成为哲理审美四维空间的主角,各种物象、形象、意象成为体现大道的媒介,人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真存在,获得对宇宙规律、人生哲理的深沉的体验。在大道的整合之下,人与宇宙妙合无垠,此在展现了世界万物的本真存在,生命短暂的人获得对永恒的大道的宏大、深沉的审美体验。

唐代柳宗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这首诗的审美四维空间来了解其时空轴上的审美境界的变化。

从自然审美四维空间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三维空间场景:大地雪落无垠,没有飞鸟,没有人迹,只有一个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落笔异常简洁,画面异常清楚,一人一蓑一笠一钓在白茫茫的世界之中,寂静无言。不假深思,只作表层的审美体验,会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广阔的白与一点的黑,令人惊奇。空间与时间虽然也是有限的,但却是开放式结构,为深层次的时空开拓埋下了伏笔;从生命审美四维空间看,“渔翁”实指失意、孤独的人(尤指柳宗元本人),“独钓寒江雪”,其中有一种透彻骨髓的孤独感,又有一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意志,令人肃然起敬。这一种生存感会给人的心灵造成震撼。此时时空场得到拓展,从一个较小的“独钓”场景扩大到宏大的人生场景;从哲理审美四维空间看,千山——万径——寒江——孤舟——渔翁——钓丝这一由宏观到微观的有序系列,体现了一个从茫茫宇宙中悠悠正道正气被吸到处于真理澄明之境的人的小宇宙之中的秩序,具有一种深刻的哲理美,时空场上升到时间的无限与空间的无限的层面,它给人的心灵震撼是恒久的,使人对“道”获得一种深层次的高峰体验。

审美四维空间的三层次的划分也只是大致的,其实这三层次的审美体验是无法截然区分的,它往往是一种混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三层次的交流互渗是必然的。

最后,我们来考察一下审美四维空间的其他特征。

首先,审美四维空间是时空融合一体的。时间是空间的延续,空间是时间的场所。审美四维空间中的空间是心灵化的空间,心灵对现实时空中的事物进行改造变形,提炼升华从而产生“新”的心灵化的事物,得到审美四维空间中的意象。审美四维空间中的时间是心灵化的时间。现实四维空间中的时间是牛顿所说的等速的、单向的、不受外界对象影响的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心灵化的时间则超越了其等速性和单向性,进入一个可以自由流转状态,审美主体可以从过去进入将来,对未来作一番展望;也可以从将来返回过去,对往事进行仔细品尝、回味;还可以在某一时刻作长久的停留,大大长于现实时间。这种心理时空其实就是海氏所说的“时间到时(或曰时间时间化)”和“空间空间化”后形成的四维的精神时空,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自由的切割、焊接、延展、压缩、变形、挪位,以形成新的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精神时空。

这样对现实四维空间进行心灵化而形成时空统一的审美四维空间,它既可以指一个庞大的时空统一体,也可以指某一有限的局部的时空统一体。某一时间段会对其中的空间做出种种限定,某一空间范围也会必定有一定的时间表征。它们就成为审美主体构筑的进行审美体验的场所,是一种对现实四维空间进行心灵化从而又在其中进行心灵体验的场所。审美四维空间的构筑,可以使创作者的意向得到具体显现,使审美主体在一定的时空状态中得到一定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其次,审美四维空间的基本材料是审美意象,意象是心灵化产物,渗透了审美主体的感性、理性因素,渗透了理智、情感、意志,进而成为审美思维的媒介。审美思维其实是意象思维,它是运用思维(分析、综合、对照、比较等)把表象和概念联系起来,造成意象,进而以意象作思维材料,经由思维(分析、综合、概括等)把意象结合起来。在意象思维中,联想和想象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象与意象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连接,另一种是融合。连接是意象之间的组合,是1+1=2,从而形成新的组合而成的意象。融合是意象与意象融合,参与了无意识作用,形成新的意象,这种意象也许令主体都会感到惊奇,它渗透了极多的情感因素,是1+1>2,因为意象的组合与融合会产生新的美的特质。通过连接与融合,意象与意象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审美四维空间。

再次,构筑审美四维空间的动力因素是情感、理智、意志。物象经过心灵化成为意象后,会由于心灵的浸染而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在审美思维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中,不同意象的连接和融合主要是由情感所推动的。俄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解释感情的联想时说:“假如诗人看出海的啸声和人的吼声相似,诗人从明亮眼睛中看见闪电的光辉,从树林发出的声音中听到诉泣,从美妙生动的风景中看到微笑等,那么,在实质上这不过是相似的联想,不过这种相似性不是理性揭露的,而是由人的诗意情感揭露而已。”由于在情感情绪上的相似性使审美主体可以用某些客观存在的物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或者把不同的物象在情感这一点上进行相似粘连,产生新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因素,它使审美主体心灵处于审美愉悦之中。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审美主体心灵激荡,心理活动活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见陆机《文赋》)不同社会、民族、历史上的事件都汇聚在审美主体的审美四维空间之中,“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见陆机《文赋》)发生“聚合”反应,产生巨大的情感能量。

另外,情感逻辑是意象组合的规则之一,它也许不易为审美主体所把握、理解,情感逻辑成为意象思维的基本规则之一。审美体验是一种心理反应,喜、怒、哀、乐种种情绪体验自然地发生,不需推理,这一类似自然现象的东西既合乎理性逻辑,更多时候只合乎情理。它往往与审美主体的无意识层面活动相关,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逻辑。

而理智则在审美体验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认识活动参与了意象生成,因为意象是包含了一定意味的形象,渗入了主体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理性因素。而且,审美主体的情感是一种理智化的情感,理智成为情感一种潜在的控制因素。而人生感性情感经过理智化后会变成理性的情感,变成社会性的情感。个人情感理智化程度如何关系到他的气质和心理结构。特别是审美创造者,如演员,在投入自己感情体验对象的同时应保持一定的理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形势和艺术品塑造的基本原则。另外,艺术家都被人称为有“第三只眼睛”,也就是说,要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因素,这就需要审美主体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视角,用智慧独辟蹊径,创造新的审美四维空间。

意志在审美四维空间构造中的作用往往易被人忽略。但任何审美创造者如没有意志的作用,他将一事无成。尼采非常重视意志力的作用,提倡超人意志。他认为意志力才是人的深层次的能量,人有意志就可以创造一切,而且,人的意志可以展现出人的强烈的生命活力。由情感或理智都可以产生一种意志力,这种意志力直接推动了艺术品的创造,推动审美四维空间的完成。意志有时也会使审美主体进入狂热状态,热情高涨。凡高的名作《向日葵》可以说是凡高不可遏止的生命力的象征。

最重要的是,审美四维空间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艺术心灵的塑造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使自己的审美四维空间从浅层次的自然审美四维空间提升到生命审美四维空间、哲理审美四维空间需要审美主体长时间的努力,这就需要意志的作用,不断促进审美体验的进行,使审美主体获得高层次的心灵体验,使自己心灵逐渐美化,成为品格高尚,气质优雅的美化的人。从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我们可以寻致生命时空美学的本源,中国古典美学可以说也是生命时空美学,其对生命的关注贯彻始终,活泼的生命活力成为审美的本源性力量。意境其实也就是一种精神时空结构体,是审美精神活动的场域,而禅家论述了精神升华超越的历程。西方现代生命美学对“生命”的论述极其深刻,从身体欲望到精神超越生命作为一种本源性力量总是存在,并发挥着本质性功能。人在生存之境中有着种种人生体验,这是精神时空产生的源泉。

人生精神生活都是从生存之境进行超越得到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同一个道理。人的精神总是生活在自己构建的时空之中,虽然其中有谬误或差错。而真正的审美则需要提炼和升华,在生命的形而上冲动作用之下人类不断通过利用源自现实和想象的形象构建至美的境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感动内心的其实不仅是作为形式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构建的审美境界。生存之境(在世之界)——精神时空(疏明之境)——审美之境(真理之境)形成一个精神超越的序列。当然,审美之境的欣赏和品味也会反作用于人的精神,会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心灵逐渐成为美的心灵。高雅情趣的人对生存之境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人生、自然和社会,从而构筑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为美,这是当代美学的著名判断。

中西美学在生命时空之中交融,深层次地揭示了审美精神的生命动力、非理性的禅悟智慧思维方式和对审美时空的形象、动作、内在节奏韵律的规律。同时,生命时空美学对个体微观生命时空与宇宙/社会/自然的宏大时空的关系也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生存于在世之界的人在宏大时空中形成,个人成为文化系统的单子,宇宙、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宏大存在作用于个人,使之获得人生体验,从而进行精神的超越。所以,海德格尔说是语言在说人,而不是人说语言。所以,宏大时空境况与个人之间形成能指与所指的语言序列,宇宙、社会、文化、人的存在成为艺术文本的深层所指。真理之境——人的语言——物化符号又形成新的序列。

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结合形成新的现代美学维度,使得中国古典美学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也使得西方现代美学获得东方灵泉的浇灌。跨越时空的聚合产生惊人的学理能量,将会给现代技术传媒时代的艺术带来新的解读方式。

建基于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艺术——电影、电视和电子视像艺术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深入现代人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记忆,现代人想象的时空是视像时空,人物成为视像在自由的想象时空中飘动。影视网络的现代视像艺术建构了现代人的想象时空,同时,它本身也可以视为想象时空的外化,从语言学的视界看,就是个人的精神想象物化成为光影文本。在现代视像艺术中,时间和空间成为基本的维度,视像艺术是时空艺术,在审美四维空间中进行展现人类的生存境况、精神风貌和内心理念。随着数字技术进入电影电视,现代视像艺术已经能够按照内心想象自由书写图像。个人想象时空和视像艺术审美时空已经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相对于作为符号艺术的文学而言,视像艺术的盛势使得文学日入窘境,视像艺术因为技术的优势使得创作和接受具有时空直接对接的通道。生命时空美学对于解释现代视像艺术将会具有极大的适应性。

下面着重在现代视像艺术的典型——电影范畴内运用生命时空美学进行电影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