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9651200000034

第34章 人才与文化(5)

环球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无处不在。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满足读者需求,发挥报纸特色,《环球时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选题策划机制。选题策划会天天开,从总编辑、副总编辑,到编辑部主任、负责各版的编辑都参与其中。在每天的策划会上,编辑报选题,大家一起讨论、交换意见,最后由领导把关,决定取舍。选题确定后,在编稿的过程中,稿件的结构、段落等都要策划,对稿件中的词句也都精雕细琢,一篇稿件的出笼,不仅仅是个人劳动成果的呈现,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编辑部的一位员工说:“在这里我遇到了好心、热心的同事。在经济组,遇到困难,大家都愿给我出主意、想办法;到记者组,大家经常给我指点,帮助我提高;我给要闻版、军事版、记者调查版写稿时,版主们给我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列出了一大串帮助过他的同事名字。在环球时报,即使一场演讲比赛,选手背后站着的是这个部门的全体同事,大家会在一起与参赛者共同提炼主题、构思讲稿、推敲词句……

三、塑造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向社会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环球时报的企业形象,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塑造:

(一)以品质塑造形象

形象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看得见的外在形式,重要的是由其内涵所决定。《环球时报》办报质量不断提高,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宣部、中组部、外交部、商务部、水利部、公安部、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新办、港澳办、国台办等政府机关经常来电来函,肯定《环球时报》的报道。广告客户、权威市场调查公司等对《环球时报》的办报质量也给予高度评价。内在的高品质,塑造了《环球时报》的好形象。

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媒体看得见、听得着的外在形式,如报纸的开面大小、版面构成及分布,常用的字体、字号,色彩的浓淡等,广播电视的台标、呼号、节目名称及版头曲、节目长度等,重要的是由其内涵所决定,即受众在长期阅读报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对其形成的印象,对它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受众一旦认可一家报纸或一个台的节目,就会经常接近它,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环球时报》正是由于品质高、形象好,各国驻华使馆普遍关注《环球时报》:韩国政府发言人通过韩国驻华使馆致函环球时报总编辑,感谢《环球时报》对韩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加拿大驻华使馆发函给编辑部,希望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俄罗斯驻华大使常看《环球时报》;德国驻华大使在中文报刊中只订了《环球时报》;越南驻华大使称赞《环球时报》为两国友好做了贡献;意大利驻华使馆参赞通过《环球时报》了解中国能源政策……。

《环球时报》英文版出版并上线后,文章被外国媒体大量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引述或转载过《环球时报》文章的国外媒体有:美联社、美国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韩联社、西班牙埃菲社、德新社、意大利安莎社、意大利国际新闻社(IPS)、乌拉圭南大西洋新闻社、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美国CNN、美国《纽约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美国《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美国《旧金山晚报》、美国《今日美国报》、美国《计算机世界》杂志、雅虎新闻网、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美国《国际财经时报》网站、美国著名网站Examiner、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美国投资理财网站“The Motley Fool”、美国“政治事务”网站、 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网、英国天空卫视、英国《卫报》、英国《每日电讯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俄罗斯BFMRU网站、德国《商报》、法国《世界报》、爱尔兰《爱尔兰独立报》、爱尔兰《爱尔兰时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加拿大广播公司、加拿大《星报》、比利时《快报》、西班牙《先锋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澳大利亚《时代报》、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拉迪夫新闻网、韩国《今日亚洲报》、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伊朗《德黑兰时报》、马来西亚《星报》、“马来西亚局内人”网站、“泰国人”网站、阿联酋《海湾时报》等50多家外国媒体,遍布除非洲外的世界各大洲。

(二)以宣传塑造形象

环球时报以多种方式宣传自身形象,展示独特风采。

——对社会各界关于《环球时报》的评价以及报道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报社注意收集,并及时整理成文予以刊登,让更多读者了解报纸和报道的价值。刊登《著名品牌企业谈为何选择〈环球时报〉》、《三家权威市场调查公司推介〈环球时报〉》、《知名广告公司对〈环球时报〉积极评价》等文章,社会反响良好。

——积极开发介绍报纸的外延产品,出版了《你好,环球时报》、《大国心路》、《环球调查》、《兵行天下》、《巅峰人物》、《小故事大人生》、《往事千年》和《健康顾问》等书籍;制作了画册《环球时报影响力》、《环球时报媒介资料》和《环球时报广告通讯》,以及相关的数据光盘。让社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环球时报的发展轨迹、特色表现以及幕后的心路历程。

——报社领导以及编辑记者现身说法,讲述传奇。2005年5月,胡锡进应邀参加世界报协年会,在编辑论坛上作了题为《环球时报:从中国视角报道世界》的发言,《环球时报》的经验受到与会各国人士的重视。环球时报特派记者温宪讲述自己闯荡非洲的传奇经历,很受北大学子的欢迎。

——报社还投入一定资金,在各地风景名胜区和部分城市的闹市区做了一些户外广告,同时在其他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媒体做了一些推介广告,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三)以活动塑造形象

定期举办报纸发行宣传活动和“媒介推广会”,开发潜在市场;举办“集报花,中大奖”活动,培养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和感情;在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举办招聘专场,提高报社的吸引力;在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播出《驻外记者看世界》专题节目,扩大报道的传播力;以纪念《环球时报·生命周刊》一周年名义,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长沙等地的几家大医院联合举办大型义诊活动,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举办“环球时报北大读报周”,开展了讲座、赠报、征文活动。环球时报三次向北大同学赠送了1500份报纸,以提高学生们的读报热情;旨在增进北大同学对国际问题和我国外交政策的了解,弘扬北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心系祖国命运的传统。为了激励高校学生对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的兴趣,《环球时报》还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四所名校设奖学金,鼓励青年学生对国际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写作。

环球时报还主办或协办了一些大型国际会议,如“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中国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等,展示了自身形象,加强了与各界交流。

(四)以环境塑造形象

办公环境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球时报》创刊初期,环境简陋。随着报纸的成长发展,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报社,处在人民日报社大院风景宜人的金台园旁,掩映在树丛中的三层小楼典雅别致。底楼右侧靠墙的一排书橱里,陈列着各种书籍和画册。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既要努力开拓,又要十分稳妥”。三楼“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分外醒目。走廊明亮整洁,墙上布满了展示企业文化的产品,“报史展”、“评报栏”、“读者反馈栏”、“狭路相逢‘细’者胜”,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敞亮的办公房内,快捷环保的液晶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全。春夏时节,凭窗眺望,满眼绿色,景色怡人。环球时报在北京、上海的地方版工作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2004年5月中旬,何崇元到北京地方版检查工作。到地方版的第一天,就提出一定要改善工作环境。针对地方版长期以来没有配置发排机,编辑只能在很小的纸样上修改版面的情况,何崇元要求主报编辑部大力支持,将发排机配置好。他说,在配备办公设备上,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要让大家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工作,编辑们所用的电脑也要和主报编辑一样,全部使用液晶显示器。他察看了地方版即将入驻的新办公室,并对办公室的布置、内部设施的调整提出了具体意见。北京地方版曾几次搬家,办公条件也一次次改善。

环球时报广告部上海分部的一位员工说:“老何到上海视察工作,一见我们的工作环境十分简陋,连坐都没坐一下,立刻就带我们去寻找新的办公地点。如今,我们工作在涉外写字楼里,窗明几净,环境高雅,每人一台液晶电脑。其他报社的同志看到了,都眼红地说‘你们报社对你们真好!’”

环球时报注重美化工作环境,建设环境文化,不仅为员工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为报社塑造了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的良好外观形象,给来访者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环球时报的企业文化,其独特之处在于:用优秀的文化观念和群体意识“统领”企业,发展目标远大、责任分工明晰、工作步调一致、团队执行力强、同事融洽相处、楷模具有影响,各项制度和措施不断激励和强化员工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一切,形成了环球时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