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上运动
游泳健身的好处
1.增强心肌功能
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其跳动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经常游泳的人,心脏功能极好。一般人的心率为70——80次/分,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而经常游泳的人心率可达50——55次/分,很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心率可达38——46次/分,每搏输出量高达90——120毫升。游泳时水的作用使肢体血液易于回流心脏,使心率加快。长期游泳会有明显的心脏运动性增大,收缩有力,血管壁厚度增加弹性加大,每搏输出血量增加。所以,游泳可以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
2.增强抵抗力
游泳池的水温常为26度到28度,在水中浸泡散热快,耗能大。为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以供冷热平衡的需要,神经系统便快速做出反应,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抵御寒冷。经常参加冬泳的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改善,就不容易伤风感冒,还能提高人体内分泌功能,是脑垂体功能增加,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保持身材
游泳时身体直接浸泡在水中,水不仅阻力大,而且导热性能也非常好,散热速度快,因而消耗热量多。就好比一个刚煮熟的鸡蛋,在空气中的冷却速度,远远不如在冷水中快,实验证明:人在标准游泳池中跑步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速度在陆地上的1小时,在14度的水中停留1分钟所消耗的热量高达100千卡,相当于在同温度空气中1小时所散发的热量。由此可见,在水中运动,会使许多想减肥的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游泳是保持身材最有效的运动之一。
4.健美形体
人在游泳时,通常会利用水的浮力俯卧或仰卧于水中,全身松弛而舒展,使身体得到全面、匀称、协调的发展,使肌肉线条流畅。在水中运动由于减少了地面运动时地对骨骼的冲击性,降低了骨骼的老损机率,使骨关节不易变形。水的阻力可增加人的运动强度,但这种强度,又有别于陆地上的器械训练,是很柔和的,训练的强度又很容易控制在有氧域之内,不会长出很生硬的肌肉块,可以使全身的线条流畅,优美。
5.加强肺部功能
呼吸主要靠肺,肺功能的强弱由呼吸肌功能的强弱来决定,运动是改善和提高肺活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据测定:游泳时人的胸部要受到12—15公斤的压力,加上冷水刺激肌肉紧缩,呼吸感到困难,迫使人用力呼吸,加大呼吸深度,这样吸入的氧气量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一般人的肺活量大概为3200毫升,呼吸差(最大吸气与最大呼气时胸围扩大与缩小之差)仅为4—8厘米,剧烈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为2.5——3升/分,比安静时大10倍;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高达4000—7000毫升,呼吸差达到12—15厘米,剧烈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为4.5——7.5升/分,比安静时增大20倍。游泳促使人呼吸肌发达,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而且吸气时肺泡开放更多,换气顺畅,对健康极为有利。
6.护肤
人在游泳时,水对肌肤、汗腺、脂肪腺的冲刷,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促进了血液循环,使皮肤光滑有弹性。此外,在水中运动时,大大减少了汗液中盐分对皮肤的刺激。
哪些人不宜游泳?
随着天气的炎热,及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游泳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但是,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是不宜游泳的。
肺气肿、肺功能不全患者:这种病人呼吸功能有障碍,而水的强大压力作用于胸腔和腹腔,妨碍了胸廓的扩张和横膈的下降,会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导致头晕、眼花等。
癫痫患者:在游泳时如果癫痫发作,极易抽筋、昏迷,失去自救和呼吸能力,容易发生事故。
心脏病患者:游泳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容易发生心律不齐、心力衰竭。
有性病、体癣、足癣、沙眼等病的患者:因为这些病有传染性,游泳时可将病菌散播到水中传染给别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游泳时水灌进耳道是常有的事,不清洁的水将细菌带入了耳道,可引起中耳炎复发或加重。
由内耳病变引起耳聋、眩晕的患者:内耳不但是听觉器官,而且也是身体的平衡器官。此类患者不但学不会游泳,而且容易发生危险。
月经期妇女:妇女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而形成创面,不清洁的水将病菌带入,会引起感染性疾病。再者,冷水的刺激,使盆腔血管收缩,可引起痛经和月经不调。
对寒冷过敏的人:这些人下水后受到冷的刺激会产生过敏,皮肤便发红、发痒,严重时会出现头昏、眼花、心悸、气急甚至昏迷,以致发生意外。
天然游泳场的安全注意事项
我国天然游泳场所遍及全国各地,海滨、江河、湖泊、水塘都是游泳的好场所。然而天然游泳场所也有其不足之处,它受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除了注意以上安全要求外,还必须做到:
(一)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游泳
对天然游泳场的基本情况,游泳者必须有所了解:水的深浅、水底有没有污泥、有没有丛生的水草,都要一清二楚。管理者事先要选择水底没有污泥和丛生的水草,深浅适当的水域为指定游泳区域,游泳者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游泳。有的游泳爱好者,有时会越游越兴奋,也有的喜欢在同伴面前露一手,往往游出规定的范围。离岸太远,归途中力不从心,很容易出事。
(二)注意天气预报,禁止在暴风雨时游泳
夏季气候多变,往往在人们下水游泳时,天气晴朗,不多时却乌云密布,风暴来临,有时还夹杂着电闪雷鸣。雷雨天赤身在水中,极容易被雷击中。若遇狂风巨浪危险性更大,上岸都很困难。因此到天然游泳场所游泳,事先要收听气象预报。
(三)遇到漩涡,身体要呈俯卧状
游泳时万一遇到漩涡,要保持镇静,马上将身体调整成水平状,加快划水打腿,冲出漩涡,游进相对静水区,即能脱离险情。切记,遇到漩涡,身体决不能成垂直状。
(四)肌肉抽搐时,要镇定放松
游泳时常会发生肌肉抽搐(俗称抽筋),其部位常见于小腿。遇到抽搐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有自控力。马上放弃腿部动作,将腿尽量放松,可仰卧水面,加大手划力量,加快臂部动作,用仰泳游向岸边。或者在水中,用力捏一捏、搓一搓抽筋部位的肌肉,使其伸展放松拉开。总之视情况,随机应变。
2007年5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每年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溺水是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事故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事故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近几年,发生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有学生在上学途中到池塘边捉鱼虾时失足溺水的,有学生在双休日到桥上、河边玩耍嬉水不慎掉入水中溺死的,有学生私自下水游泳溺水的,有未成年人下水救落水者而溺水的。这些溺水事故,给死亡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案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切实提高对中小学生游泳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安全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坚决防止此类事故的再度发生。
【学生溺水事故案例选】
学生溺水事故频频发生,让人感到无比心痛。从表面上看,溺水悲剧缘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表明家庭、学校对于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缺失。学生溺水事故频发给我们的“生存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和家长要高度重视和严加管理,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树立起安全意识,学会生存的基本本领。
朱某在上课期间申请离校看病尽到审查和管理的责任。从朱某的行为能力上看,朱某虽是未成年人但离校时已接近17岁,在校精神、智力均属正常,经常自己往返住家与学校,该年龄阶段亦能判断是非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其自己外出看病属于其能力所及范围,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且朱某病情尚未达到专人陪护、护理的程度,学校在其能力所控制的范围内已尽到与朱某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管理责任。换言之,朱某意外溺水身亡与学校允诺其出外就医之行为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学校不应承担管理不到位的侵权赔偿责任。更何况,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学校怠于通知和寻找学生与朱某的意外死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学校对此意外事件不应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但鉴于学校在工作中有疏忽,为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关于公平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应当补偿原告所遭受的损害,是公平、公正的,但这种补偿绝不是过错责任赔偿。
【关于溺水事件的评析】
纵观上述的溺水事件,普遍存在三大特征:
(1)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较差,外出自主性较大,不能及时预见潜在的危险。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的同时掌握求生技巧,增加其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意外的发生。
(2)遇难者的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教育、监护严重不到位。换言之,二者都有失职之处,也是造成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学校、家长都要从教育学生的本质出发,在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凡是在管理范围内就应对学生进行精心的监护。
(3)有关组织学生集体活动活动的单位,必须加强对学生安全的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措施,认真实施,才能对学生安全负责,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防溺水安全常识】
一、溺水原因及症状
(1)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人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
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2)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二、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也是溺水的主要诱因。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好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人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三、溺水的救治方法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其具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急救方法如下: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IZl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cm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一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