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9633000000005

第5章 导论(4)

第四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均衡、非均衡及其演化。本部分运用新制度经济的制度均衡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制度供给——制度需求的角度,对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制度均衡的存在和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主体、制度演化方式、制度演化的供求约束进行阐述;从系统论的角度,阐析了农业保险制度与制度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是如何影响农业保险制度演化、变迁的,并探讨了农业保险制度路径依赖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

第五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本部分运用演化经济学重要分析工具——自组织理论,从系统自组织视角,研究了农业保险制度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演化本质,对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阶段、自组织性、演化机制、动力和过程等做了详尽的分析。

第六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本部分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主体间重复博弈过程,深入研究了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微观行为机制,探析了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特征的制度主体的认知、行为决策和战略的不断调整和改变是如何影响动态重复博弈的均衡结果——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即主体间的重复博弈是如何影响农业保险制度动态演化的轨迹、路径的。

第七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实践:以沪、苏、湘、川四省的试点为例。本部分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江苏、湖南、四川四省(市)农业保险制度试点实践为例,管中窥豹,通过对四省市农业保险制度的创新、演化的实践分析来透视和把握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全貌。

第八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路径。本部分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路径和演化规律,探讨了制度环境、制度创新在形成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路径中的作用。探析了创新——扩散机制作用下,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路径的形成。

第九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及其演化趋势。本部分在前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保障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沿着高绩效轨道演化的制度创新机制和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未来的演化趋势和发展走向进行初步预测和展望。

第四节研究方法

制度演化理论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各门学科理论的跨学科理论,制度演化分析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其思想来源、理论观点、研究范式也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演进、完善成熟。制度演化理论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经济制度,还涉及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等一系列制度范畴。制度分析范式,由于其综合各门学科理论、各个学派思想的精华,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分析视角的多元性、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分析思维的动态性,对制度演化机理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和阐析。本文在汲取制度演化理论的精华基础之上,将其与农业保险理论相契合,研究农业保险制度演化。本文主要从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的视角来研究农业保险,但也不忽视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农业保险与农业制度及其农村文化伦理之间的紧密依存关系,在分析工具的取舍,研究范式的选取上,立足经济学和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在对既有的研究文献进行重构和综合时,采用了一种“克制的折中主义”取向。笔者没有接受‘化约’思维而武断的倾向某一方面,而是尽量努力从多种思想源泉中汲取启示和洞见,并尝试着把这些理论整合进一个统一的框架。在关于农业保险的制度阐析部分,本文大量的使用了制度分析与历史分析、系统论与协同论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否认关于个体行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过程的一般认知共识的情况下,尝试用制度分析的方法说明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是如何演化的。本文的研究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0.4.1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对于特定时点的制度均衡——制度安排形成的时点分析,属于比较静态分析的范畴。但某个时点的制度均衡仅是暂时的,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化,制度供求双方利益关系的调整和行为互动,会导致制度由均衡走向非均衡,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制度变迁主体反馈及其所引致的利益关系调整完成,新的制度均衡形成,旧的制度被新的制度替代,当制度环境变化又引发制度变迁主体新一轮的利益关系及其行为调整时,均衡又被打破,制度由均衡走向非均衡,如此循环,构成了制度不断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制度演化的过程分析属于动态分析范畴。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分析是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有机融合。

0.4.2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

制度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贯穿于全文的始终。农业保险制度是在不同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济收益的制度安排。因此,制度分析是农业保险制度理论分析重要的分析方法。同时,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保险的相关利益主体——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之间行为决策和互动博弈所选择的规则,主体的行为决策构成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所以,分析农业保险制度演化,需要分析主体的行为决策和互动博弈是如何影响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过程、路径和方向的,需要探讨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微观主体行为决策和学习机制,因此,行为分析是本文农业保险演化分析的另一重要分析方法。本文的农业保险演化研究将两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0.4.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在探究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分析中,本文运用历史的、回溯的、比较的规范分析方法,对农业保险制度演化机理、路径、本质进行理论分析,从宏观层面认识和把握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模型建构、实地调研等实证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化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分析,运用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来进一步深化和论证规范分析中所得出的观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前后映照,增强本文分析的逻辑严密性和理论说服力。

0.4.4历史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

正如科林伍德所言“一个人除非理解历史,否则他就不能理解自然科学。除非他懂得历史是什么,否则就不能回答自然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历史演化的结果,历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同时历史的记忆也决定了人类制度的演进。因此,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是制度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构成本文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安排,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中国农业保险演化的历史进程,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农业制度的演化机理其特征。因此,历史制度分析是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

0.4.5自组织演化分析方法

“自然界中的组织不是——也不可能是——由中央管理来维系;秩序只能在自组织系统下维持”。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而言,农业保险制度本身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农业保险制度主体内部、制度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制度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相互复杂关系决定了农业保险制度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因此,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自组织理论分析农业保险制度自组织演化的机理,探究农业保险制度自组织演化的前提、诱因、动力和路径,运用自组织分析方法,深化对农业保险制度演化本质和机理的分析和阐释。

0.4.6演化博弈分析方法

农业保险制度是作为制度主体的经济人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旧制度被新制度替代的制度规则创新过程。演化博弈论是演化思想和博弈论结合的产物,并成为制度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和重要分析工具,可以很好地解释和说明农业保险制度动态演化的过程。

第五节创新与不足

0.5.1本文的创新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制度演化的视角,基于跨学科的融会贯通与综合分析,尝试性地初步构建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分析框架。本文从宏观制度层面和微观主体决策层面,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等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前沿分析工具对农业保险制度演化过程及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将历史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从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辨证及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机理;在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轨迹、动力、过程、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大胆预测了其未来的演化趋势与发展走向。

第二,本文首次从农户、保险公司、政府三者的风险认知、行为选择、政策导向入手,分析了农户、保险公司、政府等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风险认知、行为选择、政策安排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关系。本文从内因——制度主体和外因——政策导向、制度环境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动力、路径和机理,深入地探析了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微观行为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把握了农业保险制度自组织演化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内因——外因”双因素论,深化了对农业保险制度自组织演化过程及其机理的认识,为后面的政策分析和制度建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在对农户的认知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后,笔者提出了农户“制度理性”的观点:农户的行为特征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有限理性,而是制度理性;农民行为是“嵌入”到制度环境、制度结构中的,制度在不断地型塑着农民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农民的行为也在不断创造和改变着制度,形成了人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适应、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农户的风险认知、投保行为、风险决策都是基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理性决策,即农民的行为与制度是相适应的,农民具有制度理性,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农民决策都是理性的,导致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制度环境。

0.5.2本文的难点、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首先,关于农业保险制度的微观主体——保险公司、农民的认知模式、心理过程、行为决策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难点,制度演化的微观行为机制是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和前沿领域。由于人类心理过程和认知模式的复杂性,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还是演化经济学对此都还缺乏更为深入研究和认识,即使在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前沿经济学研究范式中,通过情景构造来模拟和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还存在相当的难度和诸多的限制,尽管心理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提供了研究人的风险认知、心理特征和行为决策模式的科学分析工具,但这些分析工具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还相当有限。由于分析工具的限制,本文对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微观行为机制,对于制度创新扩散的心理过程,还缺乏更为深入的分析。因此,为便于研究,本文只能在现有分析工具和现有条件基础之上进行一些简化研究,进而仅能得到一些有限的结论。

其次,由于制度演化的复杂性、宏观性和动态性、制度演化绩效的量化标准难以确定以及农业保险统计数据资料的缺失,本文更偏重于理论分析,而对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模型构建和定量分析还稍显欠缺。

关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微观行为机制,农业保险制度的“熊彼特式”企业家——政治代理人、农户、保险公司——他们的心理过程、行为模式、偏好特征对于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活动、创新周期及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影响机制以及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历史实证研究,将是笔者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农业保险演化的核心问题,尤其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的跨学科综合视角,有助于深化上述问题的研究,这也是笔者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论文定稿之时,也是新的开拓性研究开始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