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9632500000036

第36章 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3)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人民币国际化是由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具体地说:

第一,人民币只有国际化才能与我国目前在国际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时期。从1979至2009年末,中国经济以每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4062亿元人民币(按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合261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97983亿元人民币(按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合74970亿美元)。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都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为了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力相匹配,人民币不能仅在国内作为流通货币、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而应该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货币。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2007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就已占国内GDP的70%左右,而日本和美国大约为20%。此外,近年来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投资。但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对外投资也主要使用美元。而美元的动向,涨或跌,都对我们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直接使用人民币就可以大大减少由汇率波动带来的外汇风险。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减少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从而减少外汇贬值所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保持本国货币对外稳定,并被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资产。中国现在拥有超过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包括美国债券和存款等。用外国学者的话来说,中国已经被美元所绑架。美元一旦贬值,就会给我国的外汇储备带来巨大的损失。人民币的国际化会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大量使用人民币,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我国用于应付进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外汇储备。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交往中,人民币得到了广泛使用。人民币不仅在香港流通,更成为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仅次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硬通货”。在俄罗斯、巴基斯坦、蒙古和中亚国家,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一些国家的机场、饭店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欧债危机更使人民币在欧盟的影响提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优质、安全资产。据学者估计,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往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占50%左右。2008年12月24日我国政府同意广东珠江区域与香港和澳门特区之间,以及广西和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等试点人民币结算业务。此外,我国还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等8个邻国签署了用人民币结算的双边贸易协定。

第二,在资本交易方面,中国政府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分别发行了价值10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的10年期债券。2006年11月,国际金融公司再次发行8.7亿元人民币债券。就目前而言,中国仅允许像国际金融机构这样的非居民发行人民币债券。2012年4月18日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只总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当天,英国正式启动了“伦敦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建设计划”。新加坡、东京、中国台北及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也打算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

第三,在国际储备管理方面,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与韩国签订了18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随后与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以货币互换协议这种方式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资金,一方面可以配合2010年以来实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增加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起到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作用。

第四,香港地区逐渐成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2月香港银行开始接受人民币存款。接着,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允许国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一债券在香港的发行使得大陆公司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同时也使得香港地区投资者获得比在银行存入人民币更高的收益率。2009年9月28日,香港投资者还能够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政府在大陆以外地区首次借钱并到期后使用人民币偿还的举措。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所有以上这些措施虽然使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但离人民币真正国际化还有很大距离。因为,第一,按照马克思关于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观点,国际化的货币必须是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四个职能。人民币在国际上要发挥这些职能,一是人民币现金必须在境外广泛地流通和使用,起到计价货币、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作用,但现在人民币流通和使用的范围还很窄,还主要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和使用,而在全球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或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上能被包括各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作为投资工具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基本上很少作为投资工具使用,但现在人民币基本上还不是国际投资货币,虽然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中。国际的人民币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香港地区的人民币交易中心还不能被称为严格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三是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已经是“硬通货”,但还没有广泛地被各国中央银行、实体经济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储备货币。总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第二,从历史经验来看,英镑的国际化是凭借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实现的;美元的国际化是凭借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取代英镑,并借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强行规定实现的;欧元的国际化则是在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推动下实现的。很显然,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能重复英镑、美元、欧元的路径,只能走中国的经过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道路。我国已经在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现在正在大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待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后,那时我们才有可能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政策选择也是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吸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保持货币独立和实行固定汇率制,但开放资本项目),选择在保持货币独立和不完全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实施让人民币汇率走向更为自由浮动的政策。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正是这一政策选择的表现。而在开放资本项目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还有待完善的现实,我国应该在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之间构筑一道“隔火墙”。

第四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机制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2、从金融体制角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中国金融机制: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机制的能量供给系统和指挥系统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机制的传导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整合中国金融机制的管理系统的力量。

3、从货币运行角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中国金融机制:增强货币的主动供给、控制货币的被动供给以保证货币的正常循环;强化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实现金融体系的新陈代谢;控制货币的“熵”的增加,实现货币的良性循环。

4、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手段和杠杆的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5、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汇率既是浮动的,又是有管理的。要真正实现人民币的有管理浮动,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制定人民币汇率的理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依据;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中心(人民币汇率水平);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目标的选择、频率、大小和手段的确定;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应该有升有降;人民币不能只是升值,必要时也应该贬值。

6、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但离人民币真正国际化还有很大距离。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英镑、美元、欧元不同,而是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二、政策建议

1、随着资本帐户管制的不断放开,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助于中国实施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强大的全球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

2、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应该根据外汇供求情况、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汇率的变动情况,有升有降;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人民币不能只是升值,在必要时也应该贬值。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政策选择也是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吸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选择在保持货币独立和不完全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实施人民币汇率走向更为自由浮动的政策。而在开放资本项目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还有待完善的现实,我国应该在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之间构筑一道“隔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