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9631900000046

第46章 金帝雅论坛:文化体制改革:市场与产业分析(2)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系到生命线的问题。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中,不需要多少原材料、厂房、设备,它是一种智力的投入,而且是高度密集的智力投入。在这种情况下,辛辛苦苦好长时间搞出来一个文化产品,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面临着被盗版的命运。现在《金陵十三钗》的电影刚上演,街上盗版光盘马上出现了,一场电影要80元,而一张光盘只卖5元钱。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

我到美国去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美国商店里一张音乐光盘卖到二十七八美元到三十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一二百块钱,但是在国内买盗版光盘非常便宜,五块钱一张。没有知识产权严格的保护,文化产业很难发展。当然,这几年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是在不断加强的,包括微软的视窗软件WindowsXP,原来用盗版的不少,现在所有卖电脑的必须装原版的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文化产业的生命,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提出,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文化强国。说到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外国人对中国人到底了解多少?他们了解中国什么东西?这里有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外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美国、欧洲的专家对中国的研究远远超过中国的专家对美国、对西方的研究。现在,西方人从战略的高度、从国际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的,出版了不少书,如马丁?雅克写的《当中国统治世界》,都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这样的书中国人写的很少见到。

中国文化走出去,实际上是要从最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首先是最直观的,比如中国的饮食、武术、京剧、汉语、书法,中国的陶瓷、丝绸,还有中国的民俗,过春节、舞龙舞狮子等。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是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跟中国人的接触,中国的风俗、习惯、礼仪、传统这些东西凝刻在中国人身上,外国人通过这些来了解中国文化的。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走出去的步伐也加快了,特别是中国旅游,中国游客到世界各地,深受各个国家的欢迎,中国游客的购物消费能力对他们有很大吸引力。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民间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开放的过程中要树立中国文化的良好形象,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中国的国民素质,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

由此我就想到我们的文化建设,甚至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就是培养人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要从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做起,一个是诚信,一个是守规矩,这是最基本的。为什么这样说?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守规矩是法律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你的道德和法律只能是空中楼阁,是难以建立起来的。

宋奇慧:2008年国务院的三定方案明确文化部作为中国动漫产业的主管部门,以后专门在文化部设立了动漫处,主管全国的动漫产业发展的推动工作。这个处主要职责不是市场准入,涉及到电影、电视剧、出版物的市场准入和审批都是在相关部门,比如说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署。市场监管文化部有市场司,知识产权局、工商局都在负责。这个处设立以后一直在探索到底做什么?因为以前职责包括相关审批工作,比如演出的审批、网络游戏的审批,职能很分散。国务院06年当时有一个文件,出台了一个由财政部牵头、国务院转发,由十个部门,包括出版、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税务、工商等等组成的部级的联席会议。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探索通过财政的政策,国家设立中央财政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还有税收政策,经过5年努力,我们税收政策基本上齐备了,对动漫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还有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这五个税种进行税收优惠。

《功夫熊猫》出来以后,中央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广电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有出这样的一个动画片。包括今年的7月份,《中国新闻周刊》也在拷问为什么国产的像《功夫熊猫》这样的大片出不来。2010年,我们经过国家统计局的批准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动漫产业产值是470亿,超过了电影和其他的文化产业门类。大家问动漫是什么?可能大家会说是《功夫熊猫》,也可能会说《喜洋洋与灰太狼》,也可能说是漫画书,但是动漫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它以一个动漫的形象和创意为核心,与它相应的创意、内容和技术能够辐射和延伸到各个产业。比如说主题公园、服装、玩具、文具,这个产值是比较难统计的。一件衣服贴上喜洋洋或者迪士尼的商标可能卖三百块钱,如果没有这个商标可能只能卖几十块钱,最多一百块钱,这中间是个品牌的增值,因为是动漫形象带来的,这个是比较难统计的。我说的动漫核心产值主要是内容产业。

《功夫熊猫》为什么出不来呢?我们看人才的情况,我们的动漫专业人才,北京电影学院是1950年设计动画系,第二所专门院校是中国传媒大学在2000年设立的,我们有多少人才储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没有专业化人才队伍,我们很难完成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迈进的目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是个动漫大国了,我们的电视动画产量已经达到22万分钟,我们漫画的刊物发行量已经到全世界第三了,月发行量突破440万本。所以我们目前来说是一个漫画大国。当然这是政府在支持和推动的一个结果。实际上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样能够让社会和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过头来说功夫熊猫的问题,我们没有人才,历史太短,还有一个就是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非常盲目的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社会问题。动漫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肯定不能靠内容产业,肯定是需要和其他产业有很好的结合。包括服装、文具、玩具、旅游等等各个方面。

现在中央已经把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通过市场准入、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从增量的比重来逼迫存量的改革。现在文化体制改革一个是指国有的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还有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体制的创新或者是搞活。这两年对于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财政部安排了20亿,今年可能还会增加一些领域。对于这个专项资金怎么样使用,社会上现在有一些讨论,比如说前两年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向什么领域?效果怎么样?投向哪些单位?有演艺、出版、广电的,有哪些是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另外国有的有多少?民营的有多少?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有利于政府做出很好的决策。否则会为个人的意见所左右。

我觉得中国的学术界应该能够改变目前被官方或者是媒体来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或者是政策,应该有一些独立的声音,善意的批评,能够有一个全面的分析。现在好作品为什么出不来?没有一个客观独立的文艺批评,有的只是报纸上的炒作、广告、轰炸,说它好,要么就是利益相关者说它不好,没有独立的、善意的批评。有一本书《中国文化复兴》里面谈到需要有一些很好的文化评论,我们多好作品出不来也与这个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我们现在电视剧、影视剧市场很火,这也是由于很多年的发展,当然这也与放开影视剧的制作有关系。动漫和新兴文化游戏领域都是很新的,这样就缺乏一些专业的教师、批评队伍、核心期刊杂志。

杨书兵:今天的选题非常好,我谈几点感想。

首先,我认为六中全会的决议很及时、很重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这个话非常精彩,非常高屋建瓴,当然贯彻落实会有难度,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任务非常重。所以今天的会议交流一下,很有意义。

第二,文化产业的改革是一个亮点。文化产业特别广泛,定义也有若干种。总的来说,这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快,出现了繁荣。很多文化产品整合、走向市场,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的进入,我认为是这几年的亮点。应当说文化改革也好,文化发展也好,成就很大,文化产业改革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毫无疑问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创造了康乾盛世或者是文景之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可以说是盛世。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困难也不少。这个文件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传世的,一定是世界级的,一定是可以管三五百年的。就像电影一样,一个电影是好是坏,就看你能看多少遍,如果你把这个电影看完了,这个电影还说得过去,如果你还可以看第二遍,这个电影就不错了,如果你还可以看第三遍,这个电影就是好电影。如果你可以反复看,比如说《亮剑》,好多人看了很多遍,这个就是精品。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有大作品,而且要传世。但实现有难度。为什么?因为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需要有一些天才的人,无论是大的小的,包括画家、艺术家、歌唱家、作家,包括诗作,包括所有的,一定是天才,才能出一流的作品。同时,一定要有勤奋的、沉下去的、实实在在做学问的人。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大的作品,比如说《史记》,那是一辈子在干这个事情。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沉下去做了多年。现在有几个这样的人?已经非常少了。我们不是缺乏人才,我们有大量的天才。但是天才往往固执,缺乏合作,挺清高,还缺乏关系,他们得不到钱和认可。人们说乔布斯那是一个天才,但是也许在中国他什么也干不成。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这个文化突破不了,我们的文化就难以实现大的突破。我们的发展是量上的,如果说是大发展、大繁荣,从量的角度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质。我们经济发展很快,但资源因素都用完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文化需要原创,它跟经济不一样,本身就需要你创造,在一些天才的带动下,大批人去创造、钻研,包括动漫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从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东西,扎扎实实贯彻落实中央的决议,才可能实现大繁荣。

苏扬:我们以前有做文化遗产的基础,所以想从文化遗产相关产业先讲一下我理解的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然后再讲一下我理解的文化产业的共性。

先说一下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的特殊性,这跟动漫产业有一些区别。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讲,一个是讲文物的功能,然后讲这个产业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第三讲一下产业发展的方式,把这个局部说透了,也许对大家从其他方面研究文化产业会有一些借鉴性,因为相对来说,文物这个领域历来是非常保守的,这个领域如果都能做好的话,其他领域的相关体制机制设计就更容易了。

讲到文物,大家都知道人们通常把文物叫不可再生资源,现在跟产业结合起来,叫不可再生的文化产业资源,这是它跟其他产业资源存在非常大的、区别的地方。我们是07年跟国家文物局合作,每年出一本《文化遗产蓝皮书》,当时提的时候第一年想创造一下,把文物的功能总结为教育、科研和经济三大功能,把文物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终极目的解释为可持续利用。为什么要这样提呢?我们发现文物如果不被人所利用的话,它毫无价值,这点跟自然保护区有所区别。自然保护区是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地球运转方面,它有发挥功能的地方。而像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被人利用的话,这个东西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当然,它的本体要保护好,所以我们提了可持续利用这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提出来以后遭到文物系统老人们的反对。

去年李长春同志在2010年的文化遗产日里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等于对这个事有一个定调,他是这么说的,我取其中几个话给大家读一下。“特别是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在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然后很明确地提“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鼓励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入市场,特别是和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开发文化产品,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最有利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的方式”。从2009年开始,大遗址项目越来越大,像大明宫这样的遗址群影响非常大,我们做好文物工作有四个终极标准。叫“文物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经济社会发展好、人民生活改善好”。只有如此,文物才能和经济社会协调起来,和民生相结合起来,这个事业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而且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保护和传承的方式。现在慢慢地这个产业的规模在国家文物局的倡导下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