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品牌特色更加突出。企业在靠来料加工、贴牌、团体定单生产完成资本、技术原始积累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经营和外向度。一批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部分优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优质猪肉产品进入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及港澳地区市场,纺织服装、皮鞋、品牌白酒、薯制品粉丝等远销欧美,泡菜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1.2矿产品加工
一是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川东北天然气的开发,四川天然气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在继续保持化肥等传统优势的突出,新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为提高全省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做出了主要贡献。随着彭州石化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化工迅速崛起,弥补了长期以来四川石油化工的空白。
二是呈现重要亮点。以重轨、精品钢材和有色金属为代表,金属矿深加工满足了高铁和新能源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开发高档建材和实行集群式发展为特征,非金属矿深加工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1.3战略资源加工
一是钒加工发展迅速。以钒钛磁铁矿中成功提炼回收钒金属为标志,四川的钒加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以钒氮合金的开发为标志,四川的钒加工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是钛加工取得进展。通过综合利用,硫酸法钛白提炼技术基本满足了清洁生产的要求。金属钛的开发业陆续取得明显进展。
三是稀土加工规模扩大。作为位居全国第三的稀土资源大省,近年来四川稀土资源加工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2.主要问题
2.1资源环境约束
首先,是资源约束。矿产品加工大量消耗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的资源约束将日趋明显。由于地处内陆,四川在利用国外矿藏资源方面也受到建大限制。
其次,是环境约束。矿产品加工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农产品加工是氨氮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处长江上游的地理区位和特有的盆地地形,使四川发展矿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的环境约束更为突出。
2.2技术瓶颈约束
一是钒钛冶炼回收技术尚需攻关。四川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岩石结构特殊,共生致密性较高,矿物组成复杂,决定了其不可能在单一工业流程中实现铁钒钛的回收。有大约52%的TiO2无法从磁铁矿中机械分离,必须通过特定的冶金流程(无论是高炉、回转窑还是转底炉)才能分离,致使这部分TiO2的利用成为世界性难题。目前,四川铁精矿高炉冶炼和选铁尾矿选取钛精矿工艺流程的钛资源利用率都非常低,大部分钛铁矿无法回收,一直作为细泥丢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产生了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如何制造适合于生产氯化法钛白粉和海绵钛的高品质富钛料,如何经济地提取高炉渣中的TiO2,如何尽快使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工艺规模化大生产以及后续得以顺利提钛、提钒、提铬,都需要进行艰苦攻关。
二是高档钛白生产技术缺乏。海绵钛和钛白粉的制造技术虽然可以掌握,但毕竟是世界二、三流技术,如何跟进国际前沿的技术研发并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还任重道远。四川的钛白粉生产工艺落后,多为低档产品,很多特殊用途的高低钛白粉几乎全靠进口,光泽氯化法钛白、塑料用氯化法钛白、高遮盖力搞耐候性氯化法钛白等高档专用系列钛白产品的生产技术亟待突破。
三是钒功能材料生产技术差距大。钒功能材料作为发展新一代先进武器的优秀材料,已被广泛用于飞机发动机、机体和记载设备等方面,而我国在钒钛功能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目前,四川还有部分关键技术制约钒钛产业向高端发展,包括钒功能材料的研发,主要是全钒液流电池、高效钒催化剂、钒基储氢合金和钒功能薄膜等。
四是钒钛产业链条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四川的钒钛产品品种较少,链条较短。就完整产业链条而言,无论是从钒渣→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钒钢→钒催化剂→钒电池→钒储氢合金→钒功能薄膜→金属钒的钒产业链,还是从钛铁矿→钛渣→钛白→钛精细加工→海绵钛→钛系列材料的钛产业链,都还有部分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2.3市场需求约束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已高达7.5亿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市场半径较小的建材工业,面临严峻考验。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以化肥为主的天然气化工市场前景有限。受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低和供给价格弹性大的影响,加之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农产品加工市场周期波动较大。
3.发展重点
3.1农产品深加工
一是发展支柱产业。在全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应根据四川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及市场前景,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畜产品加工业。依托全省猪、牛、羊、兔等畜产品的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大力发展肉类产品、生物制品、皮革制品等,搞好畜产品综合利用,加速畜牧业发展。
——乳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以乳牛业为重点的乳品加工业,将其发展为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
——粮油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粮油产品的加工率,生产多品种、质量过硬的产品供应市场。
——水果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和无公害的水果、蔬菜生产,通过科学的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供应消费者,实现其价值。
——中药材加工业。根据四川产中药材的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应加强中药材的深度加工与开发,努力创造名、特、新、优中药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让川药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重点,搞好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的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与此同时,要以生猪、油菜籽为重点,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通过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支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三是开拓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着眼国内巨大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创新,在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设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战略重点从国内向国际转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也是加入WTO后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必然选择。
四是推进清洁生产。尽管农产品加工是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但为了减少废弃物排放,仍然要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要以减少氨氮排放为重点,努力加强污水治理和中水回收利用。
3.2矿产品深加工
一是突出竞争优势。矿产品加工业要实现从数量扩张为主,到质量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变。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冶金工业重点发展铁路和桥梁用钢、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用管、高档汽车及家电用冷热轧板材、精品建材、优质特钢、复合特种合金和锂电池等;建材工业重点发展高档建材,同时努力提高干法生产的散装水泥的比重;化学工业主要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二是控制过剩产能。加大淘汰小水泥、小钢铁和小化肥的力度。通过发展用气权交易,鼓励天然气资源跨区域流动,防止天然气化工盲目扩张。抓住国家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机遇,适时开展用电权交易,控制多晶硅、铁合金等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严把项目审批关,从严控制新上一般原材料工业项目。
三是推进节能减排。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电价和气价优惠,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杠杆作用。组建专门从事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市场运作加快矿产品加工领域的节能减排。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企业关联布局,减少废弃物排放。
3.3战略资源深加工
3.3.1明确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明确战略资源深加工的重点。
钒产品。适当扩大钒渣规模,进一步加强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和钒钛技术的研究,提高钒的回收率;通过新建航空航天级钒铝中间合金、钒精细化工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把钒的开发利用由冶金扩展到化工、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开展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全钒离子电池、钒功能薄膜、高效钒催化剂等钒功能材料的研究,开拓钒产品新的应用领域。
钛产品。重点发展高品质的钛深加工产品。快速发展钛原料产业和钛白粉产业,尽快建成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钛白粉生产基地,提高钛渣产能,实现人造金红石的产业化;通过资本运营适时进入海绵钛和钛材生产领域,扩大四川钛产业在不同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在充分利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突破,生产化纤钛白、纳米钛白、油墨钛白等高档钛材,提高钛产品附加值和延长钛生产链条。
稀土产品。在适当控制稀土生产规模的同时,努力开发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动力电池等深加工产品。
3.3.2加强技术攻关
围绕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重大技术攻关。
关键技术。包括:四氯化钛、海绵钛及钛材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氯化法钛白关键技术的攻关及产业化研究,高钙镁钛精矿制备富钛料关键技术研究,钒功能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开发,煤基直接还原新流程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工艺和装备优化研究,碳氮化钛粉末制备和新型金属陶瓷刀具、工具开发等。
共性技术。包括:新型采矿技术及装备开发,钒制品清洁工艺及新材料技术的开发,硫酸法钛白废酸、绿矾综合环保技术研究,高档专用钛白应用技术开发,钒钛分析检测及标准制定等。
前瞻性技术。包括:直接电解制备海绵钛技术研究,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应用技术开发,含钒钛钢铁新材料开发,新型钒钛高值材料的开发研究,钒钛磁铁矿伴生钴、铬、镓、钪贵重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第四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在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下,一批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并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代背景
以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为标志,世界经济已进入康德拉季耶夫技术长周期的下行阶段,急需新一轮技术革命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在此大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持以转型促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也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到突出地位。
2.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内涵
目前,我国已明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同时推进核能和化石能源等传统能源的洁净化利用。
——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为重点,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动机”。
——生物产业。以转基因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为重点,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以大飞机和高铁装备为重点,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新材料。以纳米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为重点,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制造体系。
——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3.四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
依托科技大省和三线建设的基础,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四川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一是科研机构和人才多。现有各类科技活动机构1294家,高等院校72所,居全国前列。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0万人,科技活动人员19.4万人,居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仅2007年,四川就荣获了21项国家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专利授权达到7138项,全省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33.4亿元。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民用航空、生物制药、新材料和高铁设备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