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9523700000022

第22章 策略篇(12)

教师使用奖惩的理性水平是影响学校教育中奖惩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理性使用的奖惩突出表现在滥用惩罚方面。具体表现为教师出于权威心态、急功近利心态、报复心态和消极无奈心态,对学生进行惩罚。奖惩的非理性使用是受教师个人情绪支配的一种行为,它是教师的情绪冲动在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与情绪的表现形式一样,它具有情境性和冲动性的特点,这种奖惩是教师个人情绪与情境之间互动的一种结果。与所有受情绪支配的行为一样,教师的这类行为既为自身情绪所支配,也因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对后果的预见,同时也缺乏一致性。学生同样的行为表现,在教师情绪良好时,可能表现出宽容,而在情绪不良时,招致惩罚。或者,具有同样的表现的学生,一个受到奖励而另一个受到惩罚。由于使用者本身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对后果的预见,因此,这类奖惩的后果也就难以预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有百害而无一益,与奖惩相联系的大量消极后果都是由这类奖惩引起的。因此,就奖励与惩罚的合理使用而言,提高教师素质,其核心是提高教师使用奖励与惩罚的理性水平。只有在理性指导下使用奖励与惩罚,教师才有可能综合来自教育学的要求和心理的事实,根据特定的目的,结合情境的要求,适当地使用奖励与惩罚。

(三)加强科学管理是保证

理论分析已经指出,管理为教师使用奖惩提供了外在的依据和约束。根据实施依据,奖惩可以分类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奖惩是学校根据某些正式的成文规定,如某些法规、学校管理条例、学生守则、纪律规定等,按照一定的程序,由学校中的专门部门对学生相应行为所给予的奖励或惩罚。由于这类奖惩有可靠的依据,有严格的程序,有规定的标准,由专门的部门实施,奖惩措施也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一般而言,受实施奖惩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小。非正式的惩罚是由教师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学生实施的惩罚。这类惩罚除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外,还深受学校管理状况的影响。在一所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中,对教师与其角色相联系的行为具有较为严格要求,因此,对学生实施的非正式的奖励与惩罚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在制度不全,管理混乱的学校中,非正式奖惩与教师的其他行为一样缺乏规范性,滥用奖惩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是促进合理使用奖惩的重要保证。

二、综合使用奖惩的方法研究

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手段。合理运用这个手段,可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一)赏识与惩罚,对立统一,缺一不可

表扬与批评,赏识与惩罚,都是有效的教育方法,什么都应该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的教育。赏识与惩罚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要因人、因事灵活采用,不可偏执,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对学生一味过分地赏识,学生完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就受到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全部能力,走上社会后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时,他们就会经受不住挫折。如果一味地批评,一来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二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疏远;或者使学生形成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倾向。一般多采用“赏识”,少采用“惩罚”。某校友会009级有位学生,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受到任课教师的好评,后来笔者推荐他进学生会,任学生会干部。后来听其他学生反映,该生早晨很少上自习,并且爱犯点儿自由主义。后笔者找到该生谈话,该生很自然地表态:老师,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早晨早起我头痛,我早晨虽然起不来,但我不会耽误学习成绩,也不会影响学生会工作。听了该生的表态,笔者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该生又多次重复地说,笔者仍不回答。这时他感到不好意思了。然后笔者摇摇头说:我承认你很聪明又有能力,要不怎么会推荐你进学生会呢,你知道学生会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吗?你虽然学习成绩好,又有工作能力,但你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纪律松懈,怎能算得上称职的干部,怎能有号召力?该生听后,默默地低下了头……事后听班主任和其他学生反映,该生每天都坚持上早自习,很少有迟到现象。

(二)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做到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被批评的人虚心接受,受表扬的人大家称赞。讲道理,体现规律性,学生的各种认识都是规律性的反映,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可以把学生引向正路,为以后的成才奠定好基础。否则,似是而非,说理不透,不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笼统抽象,甚至粗暴高压,就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以充分的依据,充足的理由,加之以平等的态度说理,对待每个学生,才能真正达到表扬与批评的教育目的。例如,在一次大扫除中,张同学在擦玻璃时不小心碰坏了一块玻璃,当时,有几个同学就大声吼起来,“张某某把玻璃碰坏了,赔!赔!”。老师听到以后,走过来一看,只见张某某很受委曲的样子,手里拿着毛巾,抵着头。这位老师马上制止了起哄的同学,并叫来几个同学了解,知道他是劳动时不小心碰坏了玻璃,于是,老师及时把他叫过来安慰了他,叫他细心一点。张某某高兴地又去投入劳动了。劳动结束的小结会上老师指出,干劳动是好事,是为了把我们的环境搞得更美好,生活起来更舒服,但是,劳动时要细心,要注意安全,不要损坏设施。表扬要面向多数。表扬不能只限于少数人身上,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教师不把这个观点摆正,对差一点的学生总是批评多,让他们感到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而对好学生处处表扬,让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就是没有合理运用好批评与表扬的武器

(三)要讲究艺术

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和惩罚应讲究艺术,注意方法,不能成人化、模式化。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批评可以言词严厉,但不能采取变相体罚,使之当众出丑或辱骂训斥、挖苦讽刺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对待学生要宽严相济,要合情合理、张弛得体。特别要注意照顾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恰到好处,行之有效的批评与帮助。善于批评的老师,学生会将批评当成动力;善于表扬的老师,学生会把表扬不仅当成鼓励,还会感到有压力,让学生知道今后更应好好做。有经验的老师经常进行家访,总是让学生也在场,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会“走样”,学生知道老师没有背后“告状”,对老师更信任了,有了错误,只要老师指出就能改正。事实证明,老师对学生要有感情,特别是对那些常范错误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从而鼓励他们上进。当他们有缺点错误时,既要严肃批评,又要指出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允许有反复。总之,要有耐心、细心和信心。

(三)要明确目的

老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是为了鼓励他们发扬优点,继续进步。所以,老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和学生守则,让他们从小打好道德修养的良好基础,要善于多利用表扬和奖励,控制批评和惩罚,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达到真正教育人的目的。要结合教育改革的不同情况,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把教育活动安排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要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激发积极因素。同时,批评,惩罚也要坚持原则,并注意时间、地点,不能感情用事。批评不能操之过急,惩罚不要过重,二者都应给学生留有余地。

(四)要对教育中奖励和惩罚进行有效调适

教育是一个不断帮助受教育者克服自身缺陷与不足,栽培、磨砺,使其健康成长的过程,奖励和惩罚都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已,脱离教育目的的奖惩是毫无意义的,也违背了奖惩的原生伦理取向和社会道德准则,将会带来滥用或误用奖惩的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奖惩的最终目的,学会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技巧,以调适两者的复杂关系,妥善地把奖惩与所要导向的结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反馈环,从而实现奖惩的目的。尽管没有标准的方法来调适奖励和惩罚的操作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原则。